第一百五十一章:謀萬世者

第一百五十一章:謀萬世者

趙煦被問得啞口無言,張正書可不理會他的表情,冷笑一聲說道:「自古以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朝堂諸公,只會盯着眼前的利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修修補補,卻沒有一人,像王安石一樣,有推倒重來的決心。如果今上有魄力,定會從改革軍制入手,削減兵員,只留精兵,加強控制……」

說到這,趙煦皺眉道:「如何能削減兵員?天下兵力有百萬之多,若是他們揭竿而起,我大宋豈不是瞬間傾覆?」

確實,趙煦說得是實話,把流民招進禁軍,本就是飲鴆止渴的事。有道是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丘八一旦蠻橫起來,可比農民起義厲害多了。如果遣退這些兵卒,卻沒有田地分給他們,你看他們會不會造反?絕對反了,想都不用想的。

張正書淡定地說道:「那也要看今上有沒有魄力了。」

「有魄力又如何,沒有又如何?」趙煦突然間有些煩躁,因為張正書這一幅指點江山的模樣,讓他看了很不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要是給張正書做了這皇帝,就知道事情絕沒有那麼容易了。

「如果沒有魄力,我大宋就是這樣被慢慢耗光精力,到時候若是遼國入侵,那幾無抵抗之力。我大宋北地,無天險可守,且運糧吃力,必定會被圍困。」張正書並非危言聳聽,這就是歷史上金兵滅北宋的進軍路線。

趙煦也被嚇到了,他甚至懷疑起,張正書是不是將門出身,要不怎麼會對行軍路線這麼熟稔?而且,這確實是大宋的軟肋,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大宋,就等於把腹地暴露在敵人的刀劍下,這也是為什麼大宋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的原因。

「……弱國無外交,你武力孱弱,被打那是正常的。儒家扯什麼微言大義,在刀劍面前,一點屁用都沒有!」

趙煦被張正書突然這麼爆粗,給怔住了,他完全沒想到,世間還有這麼熱血之人。他也想說有什麼不對,但張嘴半天,卻吐不出一個字來。

「我漢家並非沒有血勇,而是被這群五蠹給害了。自以為讀了兩本兵書,就敢帶兵打仗。」張正書冷笑不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文官領兵,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事!」

趙煦想起大宋對外戰爭,每每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卻被監軍,被文官領兵的愚蠢給攪和了,也是臉上一陣發燙。但他也知道,這和皇帝限制武人的政策分不開的。想想看,如果武官立了潑天的大功,皇帝要怎麼獎賞?所以,那些監軍、文官不過是貫徹上意罷了。

「如果今上夠魄力,就要限制文官,他們實在太過分了。哪怕監軍,也不能干涉將領的決策,那是取死之道!」張正書冷然說道,「其次,要盡收天下將領忠誠,就要像文人一樣,建立武校,今上親自任山長,把忠君愛國思想刻在軍隊腦子裏。緊握住兵權,那麼皇帝還怕什麼武人造反?再者,今上只要許諾,若能攻下西夏、交趾,則將田地分有功將士,士氣必定如虹!配以宣傳,宣揚王師正義,必定能一戰而下西夏交趾!

若想徹底控制住西夏與交趾,移民必不可少。那我大宋那些不能戰之士卒,完全可以分給十畝二十畝田地,鼓勵卸甲歸田,同時又能安撫人心,控制當地。至於西夏、交趾當地之民,則舉家遷到中原,不出五年,兩地就歸屬大宋了。最後,若是今上再勵精圖治一些,把北地士卒練成精兵。那麼,等六、七年後,再與遼國開戰,必定能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

張正書的計劃,是他結合大宋的實際,才想出來的計劃。整個計劃,跨度是十年。如果能十年改變大宋的軍制,那已經算快了。

趙煦沉思了起來,突然說道:「如果不成呢?」

張正書無所謂地攤了攤手,說道:「不成,那我有什麼辦法?」

趙煦差點沒被噎死,微怒道:「你不也是紙上談兵?」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非也,我不懂軍事,但我懂人性。我大宋將士,只是當兵吃餉的,哪裏會有什麼戰鬥力?但如果改變獎賞制度,打贏了分田地,我敢保證他們會悍不畏死。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然了,前提是沒有文官在一旁指手畫腳,不然再厲害的士卒,都打不贏的。對了,還有那樞密院定的什麼戰陣,簡直就是拿打仗當兒戲,當廢之。戰場之事,瞬息萬變,束手束腳,如何能打贏?」

趙煦默默地點了點頭,但他還是有疑問:「若是田地不夠分,如何能裁撤兵員?」

「那就要看我了……」

張正書這才露出自己的獠牙,因為這是他預謀已久的事。

要想掀起工業革命,紡織業就是先驅。而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的工人可以用成千上萬來形容。如果有其他商賈介入,那麼解決二十萬人就業是沒問題的。而且,張正書還想在交趾開展製糖業,那也是需要大量人手的。

「看你?」趙煦有點不解地說道,「難道你有這本事?」

張正書好像已經掌控了一切,淡淡地說道:「我打算弄一個產業,如果成功了,不僅能解決二十萬人的就業,還會讓我大宋的國力再升一層……」

當張正書把棉花紡織業一說,趙煦愣住了:「這能成?」

到了這時候,張正書不得不把英國崛起的事例改頭換面說了出來,趙煦才半信半疑:「這確定能成?」

「能!」

工業能解決就業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張正書說道:「你見過造船的船塢沒?船塢中,工匠過千那是常事。若是不信,且讓人去打聽一番,單單是我大宋沿海,造船業養活了多少民間工匠?沿海數百船塢,少則數百工匠,多則數千工匠。單單是造船業,從業者高達數十萬人。手工業,能創造財富,也能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

趙煦還是不相信:「一個棉花,就能解決吃飯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好官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好官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謀萬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