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章:差雇匠

第兩百二十章:差雇匠

到了這時候,張正書完全就定下心了,開始「視察」這個酒精作坊。皇城司?也不過如此嘛!

當然了,張正書是不會說出來的,在心裏嘲笑一番就行了。不過張正書這也算是狐假虎威了,如果沒有趙煦在後面撐著腰,估計張正書見到了皇城司就只有一個念頭——完了,栽在皇城司手裏了。

確實,汴梁城中的富戶,或多或少都被皇城司敲詐過。要不是「大桶張家」比較低調,開店鋪也不是主營業務,說不定皇城司早就上門勒索了。而且,你還拿這群人一點辦法都沒。

試想,就連台諫官都無法彈劾皇城司,沒權沒勢的商賈又能如何?宋神宗時下詔給開封府:「今後皇城司親從、親事人員已下真犯罪,勘見情理系杖罪已下,合牒皇城司一面斷遣。」就算是真犯罪了,那也只是杖責一番,然後遣送皇城司,內部處理,開除還是怎麼着,給外界一個交代就行了。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就是中國從古至今一脈相承的做法,出了事都是臨時工!沒出事嘛,大家都沒事,嘖嘖。

趙煦比他老爹宋神宗更甚,在元祐元佑元年十一月六日下詔:「勾當皇城司三年無過犯者,與轉一資。皇城使及遙郡刺史以上與子,有官者轉一資,無子者許回授有服親,減二年磨勘。再任滿者減二年磨勘,皇城及遙郡刺史以上,許回授與子。如無子,與有服親,仍減一年。見任再任官准此。」嘖嘖,這待遇,也是沒誰了。

不過,這也是有前提條件的。那時候宋哲宗剛剛登基,只能收買皇城司做心腹,王慶也是那時候做了勾當皇城司公事的。不然的話,滿朝都是元祐黨人,都是聽命高太后,趙煦豈不是孤家寡人一個?不得不說,趙煦也是有點神童的意思,不然也不會在登基之後,先求自保了。

張正書表面上狐假虎威般的指點了一番酒精作坊的生產,心中卻是在想:「難不成趙煦又想打仗了?」

也難怪張正書會這麼想,實在是因為趙煦的表現太過奇怪了。

按理來說,就算張正書擁有酒精的生產秘方,酒精也確實可以防止創口感染,可趙煦為什麼要答應張正書的條件?要知道,你有技術,為國家獻出來那是應該的——古人都這麼想,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擁有一切,你就應該為天子做貢獻。唯一的解釋就是,趙煦不敢賭。

「這幾天,小報也少了很多啊,特別是關於邊事的小報,幾乎見不到了……」

張正書看了一眼旁邊的王慶,心中似乎有點明白了。

「看來是西夏人有動靜了,要不然就是趙煦想要進攻西夏了……」

對歷史不太熟的張正書,隱隱知道西夏在後期是干不過北宋的。但具體是哪次戰役,張正書就不知道了。不過,按照歷史來算,這都算是北宋末年了,還不把西夏打趴下,那麼就一點機會都沒了。而如果北宋能一戰平定西夏,並利用河西地區的資源優勢繼續打造一支強悍的騎兵,或許整個宋朝的歷史,都會改變。

「看來,還是要指出宋朝在鑄鐵上的不足才行……」

張正書想了想,覺得既然上天安排他出現在宋朝,那麼他利用穿越者優勢給宋朝一點點幫助,讓偏離軌道的武器科技回到正軌,那麼宋朝也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

「是了,那些鑄幣的工匠,似乎是一個很好的借口啊!」

想到這,張正書已經打定了主意。

王慶心中有點忐忑,因為這張小官人的表現太過「奇怪」了。雖然看似在巡查作坊,但他的眼光幾次掃過王慶的身上,神情古怪。王慶不知道審問了多少「嫌疑犯」了,對這種審視般的眼神最是熟悉不過。但往常都是王慶用這種眼神看別人,哪裏輪到別人看他?

「難不成他又抓住了什麼把柄?」

也難怪王慶會這樣想,畢竟做特務的都特別多疑,看誰都像是對他不利一樣。

「匠人已經帶到!」

就在張正書和王慶都「各懷鬼胎」的時候,那些皇城司的親事官已經把工匠全都帶來了。

張正書看着這些工匠,似乎小日子過得挺不錯。要知道,在宋朝的官營手工業坊場中,雇傭工人也領薪水的,雖然不上比宋朝的官,但相對於前朝,或者是元明時期的匠人要好得多。再加上社會對工匠的認可上升,這些工匠得到重視,生活水平提高也就不奇怪了。

要知道,宋朝的官營手工業大多是「和雇匠」與「差雇匠」,「和雇」是從勞動力市場上招募工匠,作為僱主的朝廷與工匠是平等且自由結合的雇傭關係,按照市場上的價格給工錢;「差雇」則帶有強調徵調性質,但朝廷還是需要按市場價向工匠支付工資的。可以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如今,張正書像趙煦要來這幾個工匠,其實是「差雇匠」來的。若是按照後世的分法,也就是國企的員工。他們大概也知道了自己的前途,一個個都無精打採的,似乎提不起精神來。也是,在國企混得好好的,旱澇保收,怎麼突然間就被發配給一個私企了呢?要是做工偷懶,得過且過的傢伙派遣過來,他們不會不高興。可這些匠人,都是個頂個的大匠啊,誰手裏沒有一兩門技術?

奈何皇命不可違,宋朝雖然規定要給工匠工錢,但是「差雇匠」的人身自由是被限制的了。

張正書不明所以,還以為趙煦把一些歪瓜裂棗塞給了他,當下直皺眉頭。

不過,這時候也不能挑三揀四了,將就用吧。

「希望他們能鑄成合金銅幣吧……」

張正書知道,其實宋朝用的也是合金銅幣,而且是銅錫鉛合金,也就是青銅,所以後世大量的宋錢都呈現出青色來。用青銅做錢,也是無奈之舉。如果宋朝夠銅的話,何必用青銅呢!就算是這樣,宋朝鑄錢還是虧的,而且虧了不少。

那麼,宋錢的比例是多少?大概是含銅量在62%左右,而錫鉛的含量佔了38%。怪不得宋朝鑄錢會虧錢,含銅量太少了,幣值不夠。但也是沒辦法,宋朝規定了銅錢每貫必須「四斤半以上方得行用」,要是含鉛量少了,那麼重量就達不到要求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好官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好官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兩百二十章:差雇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