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五章:大作坊模式

第兩百九十五章:大作坊模式

爭人口是壞事嗎?

張正書並不覺得,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好事。只有這樣,佃戶們的待遇才會提高,朝廷也會把更多的政策傾向於農業。從長久來看,一定的競爭能促進發展。不管是農業還是手工業,商業,都是如此。

當然,這個量要控制好,別出現什麼「羊吃人」的事情——好吧,這個其實很難避免的,因為資本不僅僅會跟農業爭人口,還會爭土地,爭資源……反正一切都會爭。如果這頭叫做「資本」的怪獸被放出來之後,它會不會橫掃一切?這都是未知的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樣做可以增強國力,而且阻力會越來越大。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是要見血的。

觸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動了他們的乳酪,不把你掀翻才怪。特別是那些擁有大片土地的官僚,他們是官僚的同時,又是地主,地主怎麼可能容忍有人跟他搶佃戶的事?可以預知,未來將會是一場看不見血的戰爭,一旦打響,將會是血雨腥風。

好在這時候沒有任何人看得出來,因為這種大作坊的模樣,宋朝早就有了。沿海的船塢作坊,各地的瓷器作坊,哪一個都是僱工上百人的存在。宋人對於這種事,容忍度是很高的。因為宋朝百姓並不「禁足」,沒有「路引」,也不會被強制性一輩子固定做一個職業,所以外出務工是很正常的。

像在汴梁城中,各種作坊里都有僱工做事,這種事早已司空見慣了。

張正書的野心就是在這裏,等那些地主階級醒悟過來的時候,工人力量已經發展得極為強大了。到時候,爭取到一個話語權,似乎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所以現在張正書最缺的就是時間,他要趕在「頑固派」反擊之前,就把工廠概念深入人心,這樣就算是再厲害的「頑固派」,也無法阻止這個潮流了。

順者昌,逆者亡,等歷史大勢一成,妄圖阻擋歷史前進的人都會被碾碎。

張根富自然不知道張正書打的是什麼主意,他現在只想嘗嘗那果酒,被管家張通狠狠稱讚了的果酒——這也怪張正書,前幾日管家張通過來的時候,張正書用這果酒招呼了他。結果管家張通一回去就傳開了。張根富就好酒菜美色,哪裏還忍得住。見張正書遲遲不回來,只能自己找上門了。

「天下名酒,為父哪個沒吃過?」張根富搖頭晃腦地說道,忍不住把諸色酒名給說了出來:「香泉、天醇、醽醁、瓊酥、瑤池、坤儀、瀛玉、慶會、膏露、親賢、瓊腴、蘭芷、琬醑……各色名酒不下百種。可從未吃過甚麼好的果酒,外間說得再好,吃到嘴裏的果酒皆澀……」

張根富說的是實話,雖然他不太懂釀酒,但是他懂欣賞啊!

汴梁城中各色名酒,已經不下百種了,再加上其他地方的酒目,起碼在三百種以上。可這三百種裏面,幾乎都是糧食釀酒,沒有果酒的地位。至於原因,自然就是果酒的釀造技法太過落後,像依靠自然發酵來釀製椰子酒、梨酒、石榴酒、橄欖酒,尚是處在較原始的低級狀態。而用穀物釀酒法釀製葡萄、黃柑、荔枝一類的果酒,則破壞了果酒的原有風味,這應該就是宋代果酒生產不能向前發展的主要原因。

其實從口感上講,宋人更偏愛果酒的,因為果酒清淡冷冽,符合文人的審美情趣。更重要的是,果酒里度數很低,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千杯不醉」,這才是果酒受歡迎的原因。要知道,所謂的酒在宋人看來,其實就是飲料。宋人的飲料選擇不多,要不是香飲子,就是茶和酒。宴飲吃飯時,總不會上一壺茶,或者每人一碗香飲子吧?理所當然的,酒就成了首選。

張正書製作出來的甘油,能祛掉果酒中的苦、澀滋味,這已經是一個質的飛躍了。

「你說,若我大量釀造果酒而不交酒稅,會是怎麼樣一個結果?」這也不能怪張正書鑽漏洞,而是大宋並沒有對果酒實施禁榷。換而言之,只要你願意,你有能力,你的果酒就能賣遍大江南北,賣遍整個大宋。最為關鍵的是,果酒還沒有酒稅!

在宋代,朝廷為了保障官酒課的收入,以立法的形式,嚴格地劃分官酒禁地,也就是說京師、諸道州府所在城和鄉村酒場等的銷售區是固定的。相互不得過界超越,同時禁地之內,一般不允許民戶私釀沽賣,形成別無分店,只此官府一家。

當然,這只是針對糧食釀酒而言,至於果酒就不一樣了。

張根富也不知道果酒里的利潤有多少,他還以為果酒都是低檔貨,能賣出幾文錢一斤都不錯了。「無妨,果酒也賣不出多少的……」說到底,張根富還是小覷了這個果酒的威力,小看了果酒不要交稅的這個漏洞。如果真的給張正書弄起來了,每年銷售數百萬斤果酒,那就跟玩似的,比樊樓賣的酒還多。

保守估計,只要甘油供應得上,張正書一月通過果酒的盈利,都能有數萬貫乃至數十萬貫。這樣的利潤,足夠讓很多人瘋狂了。

「還是交稅比較好……」

張正書嘆了口氣說道,「不然被人認定是偷稅漏稅,那就划不來了。」

張根富無所謂,這點稅錢他還不放在眼裏。

兩父子又在經營上,交換了一番意見。

不得不說,張根富的眼光確實毒辣,比如他很看重香水的銷售,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大買賣。但由於眼光的局限性,張根富還是停留在小作坊的念頭上。張正書也知道,要一個宋人一下子接受一個數千人乃至數萬人的大工廠,這有點不太現實。甚至朝廷都不會讓這等作坊存在的——連官營作坊都沒這樣的規模,你都要過萬人了,這怎麼能行?這算什麼,聚眾造反嗎?

但張正書卻知道,大宋要想避免正史上的悲劇,那麼把更多的「閑人」投入工廠是很必要的。「閑人」不夠了,或能倒逼着朝中諸公讓「百萬」禁軍卸甲歸田,這樣就能初步解決冗兵的問題了。要不然,想要宋朝自己解決冗兵的難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已經走入了一個死胡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好官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好官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兩百九十五章:大作坊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