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勞碌命

第三百六十七章:勞碌命

「雖然如今商賈地位有所提升,但終歸還是權貴眼中的肥羊,砧板上的魚肉,一旦沒有了利用價值,那就任人宰割了。」張正書不知道怎麼跟曾瑾菡說,二十多年之後金兵要南下攻破汴梁城,擄掠了徽欽二帝吧?現在金國都還沒影,更別說趙佶和他兒子趙桓了,趙桓現在都還沒出生呢!他要是說出了事實,豈不是成了神棍了?萬一因為他的到來,改變了歷史怎麼辦?這個話怎麼圓?

所以,張正書只能借口皇帝不待見商賈了。

確實,自從周朝以來,當朝統治者就沒幾個對商賈是有好臉色的。這裏面不排除某些門閥世家也充當商賈,他們為了金錢甚至可以賣國,實屬可恨。但其實很多商賈,都是賺辛苦錢的。他們從南邊買進了貨物,冒着被劫道、冒着走水路翻船、被官兵盤剝、被當權者剝削的風險,只為謀個小康,他們容易嗎?要是運氣不好,被賊人劫道了,說不定還會命喪當場。

即便是這樣,朝廷還是看這些商賈不順眼,千萬百計要打壓。

也就是趙家人「仁厚」一點,但趙家人是更聰明的,他們知道商賈運用得好了,可以增進稅收。可不,宋朝的商稅已經遠遠超過了農稅,佔到了七成之多。要說宋朝對商賈多好嘛,也不見得,起碼歧視還是普遍存在的。當然了,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裏要求人人平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起碼現在商賈都算是有點社會地位了,起碼比平頭百姓要高,比農戶要高。哪怕朝廷一再申明「農家」才是天下的根基,可在笑貧不笑娼的年頭,大家可以不喜歡商賈,但不可能拒絕商賈的錢啊!

「郎君杞人憂天了罷,商賈勢力如今風華正茂,如此大好局面,豈會如郎君所言,任人宰割?」

曾瑾菡說得也有道理,宋朝不禁商賈之人當官,這也是為什麼商賈在宋朝能成氣候的原因之一。都成了自己人,還喊打喊殺幹嘛,狼狽為奸,官商勾結賺大錢豈不是好事?這也可以說明了,為什麼宋朝投入數以千萬計的錢去治水,黃河還是一再決口了。

官商勾結之下,工程質量豈能有保證?

要是給張正書來,他讓系統來個全景預演,再於枯水期截斷河流,用水泥修築起大壩。別說什麼河患了,黃河決口以後都成了絕唱。當然,這麼說朝廷諸公好像有點不地道,畢竟他們沒有水泥這種神器。但恰恰是如此,才顯得他們可惡。為了一己之私,根本沒實地勘察過就誇誇其談,一會一個主意,最後亂成了一鍋粥,到頭來黃河別說治理好了,反而愈加泛濫。

為什麼要爭?

幹嘛不爭?治河有工錢數十上百萬貫,隨隨便便貪一點都是以萬貫來計算的,不貪白不貪!

「不管做什麼,走一步看兩步是很重要的,甚至還要看三四五六七八步。古人云,『盛極而衰』,這是必然規律。不管做人也好,做生意也好,做官也罷,要『思危、思退、思變』。不給自己準備後路的,那都是愣頭青。」

張正書按壓住心中的憤慨,他實在不忍心想起靖康恥。那不僅僅是靖康恥,而且一戰打掉了士大夫們的脊樑,打掉了華夏的精氣神。從那以後,漢家不再有光環,不再對異族有碾壓的優勢,甚至處在劣勢。這一切一切的根源,就在武力不及。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落後就要挨打。可惜,漢人要用血的教訓才能明白過來,只是為時已晚。那些士大夫,苟且偷生,得過且過;哪怕是皇帝,也不思進取。這樣的國家,還有救嗎?張正書不敢保證,他唯有準備一條後路,起碼給華夏文明留個種子。

曾瑾菡聽着有道理,也點了點頭:「那郎君準備的後路,在哪呢?」

張正書笑道:「初定在廣南東路那邊,靠海,有天然良港。當然,我不打算在陸上生產,而是要把產業搬到海島上去。以海島為跳板,我們去繼續開拓南邊的島嶼去……」他垂涎東南亞好久了,那可是一個天然的寶庫啊!礦產豐富不說,種植農作物也能一年三熟。現在那地方,除了瘴氣叢生以外,沒啥缺點了。

當然,想要佔領東南亞那幾個大島,還是為時尚早。最起碼,張正書現在連一條船隊都沒,拿什麼去佔領?

曾瑾菡被張正書的想法嚇了一跳,她可沒想到張正書的野心居然這麼大!

見曾瑾菡臉色煞白的樣子,張正書以為自己嚇到她了,連忙柔聲說道:「要辦妥此事,沒個十年功夫可不成。姝兒,你大可不必這樣害怕的……」

「不,郎君,我覺得很好玩啊,我早就想去看看各地風情了!」曾瑾菡因為興奮而顯得有點慘白的臉,血色幾乎都集中在了她的小拳頭上:「郎君,你是不是要周遊天下?一定要帶上我啊!」

張正書連忙說道:「此事不急不急……」

開玩笑,海上風險莫測,要是沒有萬全準備,張正書是打死都不會出海的。

什麼是萬全準備呢?在張正書看來,就是指南針、六分儀、適合遠洋航行的堅固船隊、訓練有素的船員、完備的後勤體系……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哪都疏忽不得。一個疏忽,說不定就要葬身魚腹了!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還是太渺小了。

曾瑾菡狡黠地眨着眼睛說道:「我不管,以後郎君去哪,都要帶上我!」

張正書笑着拉着她的柔荑,柔聲說道:「少了你,我豈不是很寂寞?」

「哼……」曾瑾菡輕哼了一聲,意思是「算你識相」。一副小女人的姿態展露無疑,張正書卻十分受用。這樣的日子,能長一點多好。都怪宋朝,自身積貧積弱,讓他勞心勞力,想過幾天舒心的日子都不成。「勞碌命啊……」張正書雖然心中這麼感慨,但內心深處卻知道,這或許就是他的使命。既然有機會重來,那就不能讓北宋的悲劇重演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好官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好官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七章:勞碌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