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制定標準

第六百二十七章:制定標準

懷疑的人當然有,而且還不少。

比如東漢時的張衡,就提出了「渾天說」,在他的《渾天儀圖注》清清楚楚地寫着:「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裏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天轉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

這種說法是比較先進,起碼認為天是一整個圓球;地也不是方形的,而是球形的,它居於天這個「球」裏面中,就如雞蛋黃在雞蛋內部一樣。日月星辰就附在天球內壁上,隨天球繞地球運轉。

而且張衡還認為這「天球」不是宇宙的全部,外面還有無窮無盡的世界。可以說,這個想法很不錯了,雖然與地心說很像,但終歸是與地心說不一樣。而且,「渾天說」也有很多漏洞,所以又有人提出了「宣夜說」。「宣夜說」否定了有形質的天,認為地表上是沒有一個有形體有顏色的殼,外面就是星辰,就是一個浩瀚無垠的宇宙。

但是嘛,這種學說都不是主流,所以自古開始,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都是通過肉眼觀察,或者通過臆想的。

而科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能提出嚴謹的理論之外,還能看得見,能自圓其說。更關鍵的是,科學不會死犟到底,有了實錘之後就會更新自身說法。

這些,也正是科學的魅力所在。

對於這一點,曾瑾菡和蘇熙都深有體會。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敢相信樹葉放大幾百倍之後居然是這樣的?誰敢相信玻璃的燒制其實很簡單?誰敢相信酒精的蒸餾並不複雜?

這些,都不過是想別人之不敢想罷了。

「郎君,你怎麼甚麼都知曉啊?」曾瑾菡終於說出了這麼一個疑問。

張正書一怔,然後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說辭:「其實不是我什麼都知道,而是我早就看過了。這些知識,都在我腦子裏。不瞞你們說,你們看到的知識,都是西方歐羅巴人寫在書上的,比如《幾何原本》、《邏輯學》等等。這些書通過大食人,傳到了宋朝,可惜你們都沒看過。」

「原來如此!」蘇熙恍然大悟地說道。

「不過,就算你們看到了,也不認識上面的文字。大食人的文字,不是誰都能看懂的。不過,我打算自己編書,就好像現在技校用的教材一樣,把這些知識都傳播開去。當然了,這裏面也有我自己個人的見解,是對是錯還需要時間的檢驗。當然,錯了也沒關係,改正過來就好了。」

張正書又說了一遍自己的計劃,才問蘇熙道:「我讓各個作坊,都寫自己的心得,然後編成冊子,制定標準,都做得怎麼樣了?」

「已經做好了,單單是鋼鐵,都總結出好幾十項工藝來,還有各種型號的鋼材。就是玻璃作坊還剛剛興起,摸索得還不怎麼夠……」蘇熙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這玻璃作坊是他負責照看的,總覺得有負重託。

張正書卻覺得很滿意了,雖然這種標準和後世的標準差了十萬八千里遠,但有標準和沒標準,完全是兩回事。

有了標準,才能標準化,流水線生產啊!

而且,把工藝寫在紙上,教育工人就簡單多了。

就拿鍊鋼來說,如果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白紙工人進入作坊,他首先要學會辨認鋼材,對出爐的鋼鐵合格與否,做到心中有數后才能正式「上崗」。可按照傳統師父帶徒弟的模式,沒有幾年的實踐經驗,根本不可能。

但是現在呢,對照着編好的標準,對照着上面的圖片,再聯繫實際生產過程,就能快速上手了。不出兩個月,就能順利出師。

除了辨認鋼材之外,還有做工規範、產品標準、鍊鋼材料辨別……都能形成個經驗之談,快速訓練出一批合格的工人來。制定標準的意義,就在此處了。

「不錯,做得不錯,有那麼點正規工廠的味道了。」張正書讚揚道。

蘇熙是知道工廠的,根據張正書所說,作坊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不能叫作坊了,叫「工廠」。

「都是小官人的主意好!」蘇熙對張正書早就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他還是會質疑張正書,但一邊質疑一邊摸索,才發現張正書指的路大多是對的。

「是了,那車床研究得怎麼樣?」

張正書最關心的,還是工業母機的問題。要是能製成有史以來的第一台車床,那麼大宋的工業,才算是邁出了小小的一步。

「郭真人還帶着那群工匠在研發哩,似乎是碰到不少問題……」

蘇熙對冶鍊不太熟悉,也說不上個所以然來。

張正書卻知道,車床是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關鍵的地方,一個是車刀,一個是軸承,一個是傳動裝置。車刀就不說了,要是刀不利,根本對鋼鐵沒傷害。軸承和傳動裝置,都是影響精度的。

原本,張正書是想弄手搖或者是腳踏車床的,但想了想,還是弄個水力車床好了,最起碼轉速勻稱。

要是把水力車床弄出來了,手搖、腳踏車床不是手到擒來嗎?到時候別說車床了,就算是銑床、鏜床都能製造!畢竟是工業母機啊,聽到名字都覺得一陣興奮。更重要的是,把水力車床吃透之後,日後套上蒸汽機,再發展到電力就順理成章了。

「有問題是好事啊,解決了問題,我們就多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張正書向來不覺得問題是攔路虎,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跟蘇熙再聊了幾句,問了他學習數學的境況,然後勾起了曾瑾菡的興趣,兩個學霸學神級別的人物就開始探討起來了。張正書只能裝作高深莫測的樣子,在一旁尷尬地看着他們討論得天花亂墜。

末了,要不是張正書阻止了他們繼續談下去,說不定他們要拉開陣勢用公式數字一決勝負了。

「對了,四月下旬,我和姝兒就要去杭州了,順帶把造船的事了結。你是明州人,也要回家看看了,好報個平安。再者,這造船的事你比我熟,還需要你帶路的。」張正書對蘇熙說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好官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好官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七章:制定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