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折服

第六十七章:折服

為什麼會增加這麼多呢?張正書想了想,估計是因為他做的這個灌溉系統能灌溉這兩千多畝田地吧?更加神奇的是,張正書的經驗值,還在緩慢地增加著,這讓他有點喜出望外了。

「難道做農具,也能增加經驗值嗎?那何必種田呢,大肆修建灌溉系統就行了嘛!」

當然,這個只是張正書想想而已,基本付諸不了行動的。

別的不說,單單是這木料和工錢,就已經很讓人咂舌了。足足幾百貫錢的投資,要把整個開封府都裝上這灌溉系統,就算是「大桶張家」也負擔不起啊!當然了,如果把張家的十萬頃土地都裝上這個灌溉系統,還勉強能行,只是這樣一來,張家的家產可能會縮水一半。

「回去跟那便宜老爹商量一下,起碼要弄十個這樣的灌溉系統才行……」

張正書發現了,如果只是這樣一個灌溉系統,大概是一個小時增加一點經驗值。如果有十個這樣的灌溉系統,那日夜不停的增加經驗,積少成多之下也是很可觀的。只是,一個灌溉系統就要幾百貫錢了,十個豈不是要幾千貫錢?也不知道那便宜老爹會不會答應……

結果,還沒等到張正書開口,管家張通就說道:「小官人,既然如此好用,何不造多幾架水車呢?」

張正書大喜過望:「通叔你也是這般想的?」

「當然不必全都造,可是用料不多的翻車,是可以造幾架的嘛!」

管家張通雖然是「大桶張家」的老人了,可他摳摳縮縮的性子,卻還是依舊未改。但他也不傻啊,自然看得明白這灌溉系統的意義所在。別的不說,就拿那個翻車來說,經過張正書的再設計,可比之前的好用多了,而且還能抽水、排澇,性價比極高。

只是,這不太符合張正書的期望。要知道,翻車只能靠人力驅動,不符合張正書的期望啊!

「通叔,要造就造筒車,不管怎麼樣都能灌溉,翻車呢,隨便弄兩個就好了。」

張正書看似輕描淡寫的,其實已經有點緊張了,這可是關係到經驗值的增長啊!

「小官人說得極是,只是這麼多筒車,所需錢銀太多,我需要向官人稟告一番……」管家張通還是很小心謹慎的,以往沒有那什麼筒車,不一樣能種糧食嗎?花那麼多錢給那些泥腿子,值不值得還兩說呢。

張正書也無奈,這才是中國人的本性,即便看到了實利,也要算計一番,看是不是真的划算。畢竟地主老財,也是祖上摳摳縮縮,才積攢下來的家業,最是忌諱大手大腳花錢了。他們堅信,把金錢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最多,就是拿錢換置成田地。因為田地能生產糧食啊,只要能種出點什麼,就絕不會虧了。

這也是為什麼北宋會有「錢荒」,真的是沒錢用了嗎?

並不然,其實不過是很多銅錢被放入錢窖里,都生出銅綠了。沒辦法,中國人經歷了太多的戰亂,知道在亂世、在荒年的時候,錢和糧是最能保命的。所以,一代代人傳下的習慣就是,囤錢,囤糧!

然而,這種習慣,卻是發展資本的最大天敵。錢不流通,怎麼能產生更多價值呢?

所以,張正書在想,是不是要把「大桶張家」的業務整頓一下,成立個錢莊什麼的,降低一下利息,鼓勵消費?

不過,這事需要從長計議,畢竟他還完全摸透北宋的經濟狀況。

「唉,行行行,問一下也是好的……」

張正書那便宜老爹雖然對他很大方,但張正書卻知道,其實地主老財都是摳門摳得要命的。小錢可能還會用,但是一談到幾千貫這樣的「投資」,他們就本能的抗拒了——因為他們害怕風險啊!地主都是害怕風險的,要不張根富為什麼做錢民?就因為風險很低,那些借錢的人,都要有抵押的。限期內還不了債,那不好意思,抵押就沒了。這樣一來,保管旱澇保收。這樣的生意,誰不想做啊?

而且,「大桶張家」很聰明,選擇的是利滾利的計算方法。慶元年間,宋朝專門規定了:民間私貸月息不能超過四分。而官貸的利息,則是五分。但注意的是,官貸雖然也有抵押,但人家是年息啊,而且不是利滾利啊!可惜的是,宋朝這個規定,到了後期就基本形同作廢了。因為熙寧變法之後,青苗錢已經臭名昭著了,沒有農民再敢借官貸。所以,這也是宋朝高利貸興旺的緣故——市場需求旺盛啊!

「大桶張家」的私貸,利息之高,跟後世的網貸是一模一樣的。月息雖然是四分,但是利滾利。也就是說,你借一百錢,一個月之後變成要還一百四十錢了,再拖一個月不還,那就差不多要還雙倍的錢了。利滾利的可怕,沒借過錢的人是不知道的。

沒錢還怎麼辦?抵押的東西就沒了,什麼田契、屋契,甚至妻女……反正,很沒良心的。怪不得張根富差點斷了香火,原來真的缺德事做多了。

「還是跟那便宜老爹說說吧,收四分息就行了,沒必要利滾利,太過有傷天和……」

張正書也是有點后怕,他本來也是不信有鬼神,不信有什麼報應的。但是經過穿越這事之後,他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很多東西,不是科學能解釋得了的。

「小官人,那這個三用磨坊,要怎生做才是?」

那些營造匠和木匠嘖嘖稱奇之後,又把目光放在了磨坊上。

能利用水力、風力和畜力的三用磨坊,是這些木匠、營造匠最期待的事。民以食為天嘛,所有人關心這個是很自然的事。這磨坊若能像那灌溉系統一樣神奇,那張正書就徹底折服他們了。

張正書卻苦笑道:「磨坊的事,急不來啊!」

要知道,張正書設計的磨坊結合了風車,組裝是很麻煩的。所以,這一次張正書並沒有把磨坊帶來,而是把建築磨坊的材料運了過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好官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好官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