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尾大不掉

第五百九十九章:尾大不掉

「唉,那小子又給老夫出難題啊!」章惇卻受不住誘惑,一旦黃河治理好了,還是在他任上,那豈不是能名垂千古?就算不在他任上也好,他也是拍板人之一,歷史書上肯定要大寫特寫的。只不過,如何為張正書討來這門差事,這才是最難的一件事。

歷來治水都是貪官上下其手的好地方,瞧瞧那前兩任都水使者,王宗望還算治水賣力,也有能力。可吳安持呢?蹉跎八年,讓經手官員貪得盆滿缽滿,他自己也吃得肥頭大耳,滿嘴是油。好了,到了最後連病懨懨的高太后都看不下去了,免了吳安持的都水使者,隨便丟他到工部做一個侍郎,一點實權都沒。

從元祐二年到紹聖元年,足足八年時間就被吳安持這麼荒廢了。

偏生黃河在這段時間裏,足足決口了六次之多,而且都是大決口,黃河泛濫數千里,造成了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糧食歉收,蝗災遍地。

章惇是知曉讓貪官、庸官治水的害處,可他一旦提出來,那就等於斷了許多人的財路,就算他是宰相,也不敢嘗試百官之怒。唯有趙煦硬氣起來,全力打擊貪官污吏,才能止得住悠悠眾口。但更為難辦的是,漕運一事。「那張家小子要漕運之權,還承諾火耗不超過兩成,官家肯定動心了。」

章惇的猜測是正確的,哪一個皇帝聽到這樣的火耗能不動心?

要知道,北宋的漕運,火耗是一年比一年多,但即便是宋朝立國之初,漕運火耗也要超過兩成。然後,隨着黃河河道淤塞,貪官上下其手,倒買倒賣,火耗超過半數是經常的事。最近幾年,還有超過六七成的,氣得趙煦狠狠流放了幾個貪官污吏,才算是把火耗減至五成上下。

漕運的好處,可比治水多多了,且不說什麼,滿朝文武就沒有一個不眼饞的。

一旦把漕運交出去,滿朝文武怕是要用眼神殺死章惇了。

至於那收過河錢什麼的,還是其次了。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章惇再蠢也不會做這種事,更何況他也是官場老油條,對於裏面的門門道道是再清楚不過。

「按照那張家小子所言,他組織船隊運送漕糧,也不是不行,但畢竟是商賈,哪裏有朝廷把漕糧拽在自己的手好?」章惇太清楚漕糧的貓膩了,所以他用腳趾頭都能算得出這漕糧的利潤有多大。一斗米,在汴梁城是一百三十文錢;可是在產米多的地區,斗米只需要七、八十文錢。嗯,可以這麼說吧,就是收購價和零售價的不同。哪怕是一船大米運到汴梁城,出船價格也不過是斗米一百一十文錢左右。

要是官商勾結的話,那賺頭就大了。

首先是收購價,居然是用出船價格來結算的。為啥?顯而易見的事啊,一百一十文錢的米價,和七、八十文錢的米價,最大的差價在四十文錢!一石米就是四百文錢,十萬石就是五萬兩千多貫錢!

當然了,汴梁城只有百萬人口,一年兩萬石糧食是已經差不多了。加上常平倉等各種倉庫的預備糧食,也就是一年兩萬五千石左右。兩萬五千石,也就是能貪污一萬三千多貫。這還只是差價而已,還有火耗呢?除去大約兩成的火耗,足足有三成是白賺的。

也就是說,兩萬五千石糧食,起碼要運五萬石糧食才行。五萬石糧食的三成,也就是一萬五千石,換算成銅錢足足有兩萬兩千貫的貪污額度!

前後加起來,官員能操作的就是三萬五千多貫錢。

嘖嘖嘖,這麼多錢,只有百來個官員能享用,也就是說每年每人能貪污三千五百貫錢的樣子。

當然了,大頭肯定是給最大的官賺去的,也就是說大宋每年損失的錢銀都在三萬五千貫錢。這還僅僅是開封府,其他州府呢?這還僅僅是漕糧一項,其他方面呢?

好在,宋朝皇帝也不是傻子,起碼從宋仁宗開始,就對這種貓膩知之甚深。於是,漕糧的比例開始減少,暗中扶持商賈運糧到開封售賣。

結果到了今日,漕糧廢弛,官倉形同虛設。章惇雖然明白漕糧現在還能貪污一點點錢銀,但是糧食命脈已經被商賈佔據了。漕糧,名存實亡。如果朝廷徹底甩掉漕糧,還能騰出一點點錢銀來給官員發俸祿,好像也不錯。「或許漕糧的事,並沒有老夫想像中那麼大阻力?」

不得不說,宋朝的皇帝都很聰明,懂得利用市場來平衡貪官。像漕糧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畢竟涉及到錢銀的,都是貓膩很多的。真正能做到水至清的狀況,恐怕不現實。為了國庫能好受一些,宋朝皇帝才默許商賈運糧販賣。不得不說,此舉確實能抑制貪官對漕糧上下其手。

但是,弊端也不是沒有的。

最起碼現在,宋朝已經完全失去了對糧食的控制,一旦某地發生災情,肯定會有商賈囤積糧食,倒賣高價糧,逼死不少百姓。到了宋朝這時候,一路飆升的米價就足以說明事情了。其他地方的米價都是不過斗米七、八十文錢,可是在開封就要斗米一百三十文錢。這還是回落的米價,在前段時間京師地震,米價一度高達斗米一百七、八十文錢!

「若是引入商賈插手漕糧,說不得能杜絕貪官,還能重塑常平倉……」

章惇想得很多,因為司馬光等人的亂來,王安石的新法被罷盡,常平倉制度也受到衝擊,已經差不多名存實亡了。漕糧和常平倉,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如今漕糧徹底成為了貪官狂歡之處,一點用處都沒。前段時間米價飆升,也不見漕糧能平抑米價。反倒是因為漕糧短缺,不少轉運使向朝廷哭窮,弄得趙煦也好,章惇也罷心煩意亂。

但又不得不聽這些轉運使扯淡,因為「漕司」在宋朝是一個龐然大物,即便是宋朝皇帝想要分化,也只能徐徐圖之。所以,他們的意見不得不重視。這也是為什麼不能取消漕糧的緣故,任由貪官污吏侵吞國庫公款。沒辦法啊,尾大不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好官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好官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九章:尾大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