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水上討生活不容易

第六百五十八章:水上討生活不容易

海景永遠都很壯觀,只見杭州灣前面海與天接壤,碧藍無邊,清澈純潔。春天裏的海風吹着臉,略帶着寒意。岸邊的景物盡收眼底,幽藍的海水在風的追逐下起起伏伏,一條條船行駛在平靜的海面上。潮起潮落,風捲雲舒,只靜靜地看着,都覺得心曠神怡。

張正書攔著曾瑾菡,站在船首看着這海景。就算不說話,也無聲勝有聲。

偶爾陣陣鷗聲略過,夾着船上帆聲,海中浪聲,倒也越聽越是美妙。

就在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近中午了。

「史大哥,來之前曾五叔不是給了一桿魚竿給你嗎,拿出來,我釣幾條海魚,給你們做午餐。」

張正書就連上輩子都沒嘗試過海釣呢,如今有機會了,哪裏能不抓住?

很快,史陌就把魚竿拿了出來。

掛上魚餌,張正書就專心地等魚上鈎了。

不得不說,宋朝的漁業資源太多了。

即便是在杭州灣這個海灣之中,也不斷有魚兒上鈎。

張正書都驚訝了,不到一會時間,什麼海鱸魚、鱭魚、鰻魚、鯧魚、鱭魚都紛紛上鈎。

借用了一下船家的小廚房,不到一會就做成了一道海魚宴。就連專心擺弄六分儀的蘇熙,都被勾引了過來,大快朵頤。

原本對出海很抗拒的史陌、劉忠,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又有如此美食,都紛紛改變了態度。

「這海中出產,竟然如此豐富?」

史陌出生關中,宋朝的關中已經很貧瘠了。即便有一畝好田,出產也不過是其他地方肥田的三分二罷了。這樣的田產,哪裏能養得活人?其實,這也是他們的祖先在作孽。自秦朝開始,一直到唐朝,歷朝歷代都喜歡把都城建在關中,建在長安城。好了嘛,原本關中平原是極為富饒的。但是經過人為的破壞,人口的增長,關中開始貧瘠了。

《史記》上說:「秦嶺,天下之大阻也。」八百里秦川,是最早的「天府之國」。在關中與外界之間,隔着一座綿延數百公里的秦嶺。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將巴蜀水鄉和關中平原分割並區別開來。

何謂關中呢?其實,關中就是:東函谷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關,在這四座雄關以里,即為關中。從西北逶迤而來的渭河及支流縱橫流淌,沖積出了沃野千里的平原。《尚書》評價各地農田時,把關中平原所在的雍州定為上上,居全國之冠。從戰國到秦漢,關中平原如同上天的寵兒,它佔據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秦漢時期,關中平原成為中國最富庶的區域。司馬遷的評價是:「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就是說,關中的耕地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人口佔全國的百分之三十,財富卻佔全國的百分之六十。

正是如此,催生出了關隴世家。

也正是如此,人口眾多的關中平原,開始無節制的濫砍濫伐,森林消失了,水土流失了,土地開始變貧瘠了。待到宋朝這會,隨着小冰河時期的降臨,亞熱帶南移,豐潤的關中平原重變得寒冷乾旱,連水稻、竹子、梅子都在關中平原生長不了了,從此,關中成為一片蒼涼的土地,長安成為一座廢都。

土地變貧瘠了,人口卻還是那麼多。

於是,關中民亂頻繁。

像史陌這樣出來討生活的人,並不少。說到底,中國人大多像史陌一樣,不是到迫不得已,他們是不會背井離鄉的,寧願在貧苦的家鄉窩一輩子。要是活不下去了,那才不得已離開家鄉。但實質上,他們還是一個莊稼漢。所以,他們的思維很簡單,那就是以出產多寡來衡量一地的好壞。

看到海上的漁業資源這麼豐富,史陌眼珠子都瞪出來了。

「海洋就是一個大寶藏,以往都在地里刨食那太傻了。」張正書嘆了口氣說道,「現在要是開展個遠洋漁業,捕捉回來的魚,最起碼都能補充整個大宋三分一的肉類消耗。而且吃魚好啊,吃多了魚,身體健康,而且還會變得聰明……」

「那郎君你要多吃一點……」曾瑾菡偷笑道。

張正書故意裝得很兇:「反了啊,小心我家法伺候!」

可惜,曾瑾菡已經不怕他這一招了,做了個鬼臉,拿着手中的魚刺揚了兩下,意思很明確:「你敢!你要是敢,我就刺你!」

劉忠也沒想到這海中的魚這麼多,心神嚮往地說道:「那在此處做個漁民,不也挺不錯么?」

「你是沒瞧見那些魚牙中的惡霸,還有疍家人的生存狀況,打漁其實是最危險的活計了。」張正書嘆了口氣說道,「疍家人為了討生活,不得不在水面上漂浮着。除非換米,不然他們都不會上岸的。雖然海中有風浪,但是岸上更多危險,誰都可以欺負他們一下。賣魚的錢要交稅,還要給魚牙他們牙錢,一場用命拼來的魚,居然買不到幾個錢。這樣的生活,你願意?」

聽了張正書這話,大家都沉默了。

這時候,在掌舵的船家說道:「這位小官人,難道是出過海?不然,怎麼會對疍家人這麼了解?」

張正書卻笑了笑,說道:「我只是看多了點書,最喜歡看地方志了,所以知道的事情多了些。」其實,張正書在前一世的奶奶,就是疍家人。對於疍家人生活的艱辛,沒有誰比張正書更深有體會了。為什麼張正書這麼體貼曾懋?就是因為他前一世的奶奶也是有風濕病,每到陰雨天就痛不欲生。將心比心,張正書自然明白這在水上討生活是很不容易的。

「原來如此,小官人還是個秀才啊!」船家更加敬重了。

在宋朝,讀書人總是被優待的。

這時候,蘇熙說了:「不錯,小官人說的是真的。別說福建路那邊的疍家人了,就算是在兩浙路這裏,漁民生活也不易。出海打漁,不僅有性命之憂,還賺得不多。雖然能勉強填飽肚子,可叫你天天吃魚,你也願意么?」

劉忠、史陌一聽,也面面相覷了。

「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辛苦。」張正書嘆了一聲說道,「看來,我們不僅要造大海船,還要造個小漁船,專門低價售賣給那些個漁民,好叫他們出海打漁,即便遇到風暴,也能有大概率生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好官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好官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八章:水上討生活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