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美麗的童話

頭號玩家:美麗的童話

這段時間來我因為一些事情的耽擱,所以很久沒有上來說點什麼了。前一陣子在幾個好基友的強烈推薦下一起去觀摩了這部傳說中每一位遊戲玩家都必看的大作:頭號玩家。

去之前我簡單的在網上搜羅下這部作品的相關信息,看起來似乎又是一部消費情懷的視覺系商業大片,但在經歷2小時的震撼后我發現這部電影所擁有的不僅僅是視覺和情懷。在這兩個小時中,它所說的是當今流行文化;所講述的每一位遊戲玩家最愛的童話事故、切身實際狀態以及一些不可忽視客觀問題。

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講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遊戲製作人,億萬富翁留下遺囑:將財產繼承權藏在自己開發VRMMORPG遊戲《綠洲》的彩蛋中,獎勵給第一位發現並收集齊的玩家。

於是乎屌絲男豬韋德便開始在虛擬世界中探索,展開了彩蛋發現之旅。他視這位遊戲開發大佬為偶像,研究他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內心世界;他追尋一切蛛絲馬跡,不放過任何線索,日以繼夜的尋找彩蛋。最終他跟隊友以及全世界的玩家齊心協力擊敗大反派;集齊3把鑰匙,獲得數不盡的財富;最關鍵的是他通過遊戲收穫一個妹紙,走向人生巔峰。毫不客氣的說這是每一個電子遊戲屌絲的夢想。

雖然我知道現實中的確有不少人靠玩遊戲走登上人生巔峰,但概率很低很低。畢竟70億人里能通過遊戲站在金字塔尖的只有那麼幾個。所以對絕大多數的玩家而言,電影所展現的就是一部美麗的童話故事。

通篇看下來感覺,我總覺的在哪裏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對,沒錯!噴神james曾在他的節目中提到過:在上世紀80年代雅達利2600主機平台曾發售一款遊戲:swordquest四部曲。遊戲開發商舉辦一系列獎品豐厚,規模盛大的比賽活動。只可惜最終流產了。

比賽活動主要是讓玩家在遊戲中探索彩蛋,將找到的線索回寄給雅達利公司,然後找到彩蛋的玩家可以到雅達利公司總部參加比賽。

該四部曲遊戲有四個版本:土、火、水、氣。

土世界版本獲勝的玩家可以獲得18K黃金護符,護符上鑲嵌有12顆鑽石。

火世界版本獲勝的玩家可以獲得由鉑金之作的聖杯,聖杯上鑲嵌有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珍珠等。

水世界版本獲勝玩家可以獲得一頂由黃金打造的王冠,上面也點綴著各種鑽石珠寶。

氣世界的獎品則是一塊賢者之石。其本體是一塊潔白的玉,由一層18K黃金包裹,其上也點綴著各種鑽石珠寶。

比賽與獎品遠不止於此,當時野心蓬勃的遊戲開發商還打算為這四位獲勝的遊戲玩家再舉辦一場最終總決賽,比賽的最終贏家將獲得一把寶劍。該寶劍的劍柄由18K黃金製成,劍身由純銀製成,其上也點綴著各色寶石,是貨真價實,價值連城的寶物!

只可惜這場系列賽已成為時代的眼淚,到目前為止只舉辦了土世界和火世界的比賽,第三個版本水世界的遊戲卡帶也只進行了限量發行,比賽遙遙無期。第四個版本的氣世界……正如其名,僅僅只是空氣而已;要問最終總決賽?不存在的。

噴神james也在自己做的視頻中說:雖然已過了30年,可我還是要說:這個比賽必須繼續!填了這個坑吧!

這是一位資深80后遊戲玩家為所有美國玩家所發出的呼喊。不過話說回來中國80后們的遊戲情懷是什麼呢?魂斗羅?打坦克?小蜜蜂?口袋妖怪?星際?暗黑?傳奇?CS?WOW?我不清楚,但是我看了影片后大概明白了,對80后的美國玩家而言最大的情懷就是雅塔力2600,我甚至以為最終的雅塔力遊戲應該是「名聲大噪」的ET……額,好吧,是我天真了!

隨着影片進行,我們得知,最後一把鑰匙的挑戰是沃倫?羅兵奈德開發的「魔幻歷險」,因為他是第一個在遊戲中設計彩蛋元素的程序員。找到彩蛋並不需要獲得勝利,你只需要隨便玩玩,在房間里尋找一個隱形方塊……把它推到中間,就能發現遊戲史上的第一個彩蛋。

這部影片的主線就是找彩蛋,影片中也藏有大量的彩蛋,我這裏就不細說了,一方面該工作量和信息量很大,另一方面各位看過都基本都能get。所以頭號玩家似乎就正如我開篇所說的,是一部賣情懷,賣視覺的童話故事片,其實不然。假如真是如此,我是不會拎出來寫點什麼的。

之所上來說點什麼,因為為它有乾貨。這部影片毫不掩飾的揭露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很多長時間沉迷於綠洲的玩家大部分都是生活不如意的社會底層階級,包括主角韋德在內。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為了逃避不如意的現實而來到這個虛擬世界。他們在虛擬世界中獲得勝利、成就、友誼而對此流連忘返。

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甚至親眼見到過,一些玩家為了在虛擬世界中獲得成就感,投入大量的時間,且大把大把的氪金,豪不顧忌自身的現實承受能力。如果說你是一位土豪,花個一萬,兩萬,十萬甚至更多……數字看起來很大,但這些錢對你而言只是毛毛雨的,一些零頭而已的話,無所謂。合法所得的金錢,隨便花。

但往往真正的氪金玩家卻常常是一些窮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一些經濟來源靠家長的學生。他們每次投入的錢相對於那些土豪而言九牛之一毛,但這幫人往往卻將自己所獲收入的絕大部分投入到虛擬世界中……每天卻靠泡麵,靠少吃一頓過活。正如影片中主角姨媽的人渣男友,他為了氪金,甚至把買房子的錢都花了……也間接的導致了她們死亡。

影片結尾部分,韋德找到最後一把鑰匙,他用簡單的話語告訴了我們電子遊戲最原始的意義那就是探索和快樂。遊戲的快樂並不是獲得勝利,而是在虛擬世界中探索,哪怕只是在一個黑暗的房間中走來走去。(我身邊就有這麼個朋友,為某個多人在線遊戲中投入了大量時間,近兩個星期玩60多個小時。他並不是什麼主播,也不打算從事電競行業,只是在玩,只是為了playfowin!我不反對他playforwin的遊戲理念,但是他一旦發現隊友稍稍跟不上他的節奏或者犯個錯誤就破口大罵,要麼退組,拔線,拔麥……ε=(′ο`*)))唉!我怎麼說好呢?我只想問:這樣玩遊戲真的快樂嗎?團隊遊戲最大的樂趣不就是跟着好友一起玩嗎?一起奮鬥,一起聊天吹逼,一起勝利;哪怕是一起失敗。有時我看他一個在線,一個人在那邊肝,心中不免有些憂慮。但願是我比較雞婆,杞人憂天吧!)

最後,韋德插入三把鑰匙,打開了最終的大門,進入到一個房間。那就是遊戲開發者哈利迪童年的記憶:一個人默默的在小房間內玩遊戲,玩小蜜蜂。看到這裏我會心一笑,當年的我也很喜歡玩小蜜蜂……雖然主機不是雅達利2600(OH,NO!暴露年齡了!)。

老哈利迪一邊尋找最終的彩蛋(也就是寶物),一邊喃喃自語:我為什麼開發綠洲,因為在現實中,我總是覺得不自在;我不知道怎麼跟別人交流;一生都害怕現實。(大概每個長時間沉迷於電子遊戲的人都是如此吧?)

老哈利迪繼續說:「直到我死的那天才意識到:即便現實讓我恐懼,讓我痛苦,只有在現實中我才能真正的吃頓好飯。」這大概是導演和編劇對一大堆網癮少年深深地憂慮吧!畢竟這是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

老外們對沉迷電子遊戲的孩子們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既指明了殘酷的現實,但又不否認遊戲的正麵價值;而反觀國內磚家則打着治療網癮的名頭,利用家長們對孩子盲目的愛騙錢,更有甚者對無辜的少年們使用「十萬伏特」……十年過去了,發電廠賺的盆滿缽滿,而對青少年的酷刑依舊在繼續。

韋德拿到最終的彩……不對,是金蛋!哈利迪對他說:「謝謝,謝謝你玩我的遊戲!」然後老哈利迪帶着小哈利迪走出他童年的房間,關上門。此刻,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了,正如銀幕上淚流滿面的韋德。人類應該銘記電子遊戲帶來的那些快樂,也應當感謝那些為此付出巨大努力和心血的程序員,開發者。

總之這是每一個遊戲玩家都應該去看的電影,是小說作者,編劇,導演先給我們每一個「網癮患者」的至高之禮!

(PS1:這部影片的劇情,場景,特效……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同時也宣揚了很多真善美的正能量,如玩家團隊協作,鬥智斗勇,克服重重困難,甚至自我犧牲最終戰勝大反派等等。各位請原諒拙劣的文筆和渣渣的表達方式……這部影片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我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PS2:什麼?你們問我這部影片的主題?大概是遊戲工作室永遠都玩不過GM和土豪玩家吧……口胡(#^.^#))

寫於2018.4.13

修改於2018.4.14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活碎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生活碎片
上一章下一章

頭號玩家:美麗的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