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適得其反

第484章 適得其反

「帝王心術。。。」

張至發用細微的不能再細微的聲音暗自嘀咕了一句話。

在處理洪承疇的事情上面,楊嗣昌有私心,一方面楊嗣昌與熊文燦之間的關係不錯,熊文燦出任兵部左侍郎,就是楊嗣昌直接向內閣和皇上舉薦的,另外一方面,楊嗣昌覺得洪承疇冒犯了他的威嚴,想着借皇上之手,懲戒洪承疇。

殊不知這樣的想法,皇上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所以張至發索性點名其中的道理,讓皇上去做出決斷,而皇上最終做出了決斷。

張至發明白,這樣的小事情,不會影響到皇上對楊嗣昌的信任,要說楊嗣昌也很聰明,在皇上面前堂堂正正的說出自身的想法,不藏着掖着,這樣就能夠讓皇上放心。

讓洪承疇出任兵部左侍郎,這是絕佳的安排,以前洪承疇雖然掛兵部尚書銜,但並非是實職,回到京城后,出任兵部左侍郎,說的過去,皇上這樣的安排,也是在變相的提醒楊嗣昌,在處理有些事情的時候,還是要多多的考慮,不要過多摻雜心機。

一石二鳥,皇上達到了目的,楊嗣昌也會自省,洪承疇被免去五省總督之職,出任兵部左侍郎,受到了敲打,至於說楊嗣昌與洪承疇之間是不是能夠和平共處,那只有天知道了。

其實張至發也一直在考慮如何安排洪承疇,如果洪承疇回到京城,閑置的時間稍微長一些,皇上和楊嗣昌不提出職位方面的安排,張至發會提出建議,讓洪承疇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也算是給了洪承疇安慰,讓皇上能夠下台階。

既然皇上直接提出了意見,張至發就絕不會開口了。

王承恩離開后,張至發迅速草擬了聖旨,待到所有內閣大臣都到齊之後,簡單的通報。

在這個過程之中,張至發一直都很關注楊嗣昌的態度,有意思的是,楊嗣昌壓根就沒有開口表示反對,但也沒有明確的表示支持。

聖旨很快下發,洪承疇出任兵部左侍郎。

這道聖旨,在朝中還是引發了些許的議論,不過這些議論都是私下裏的,沒有誰會在早朝的時候提出來,至於說皇上,壓根不會理睬這些私下裏的議論。

幾天之後,洪承疇回到了京城,正式出任兵部左侍郎。

。。。

休沐之後,張至發剛剛回到府邸,管家就來稟報了。

「老爺,兵部左侍郎洪承疇大人前來拜訪,已經到府邸外面了。。。」

張至發看着管家,略微的楞了一下,他萬萬沒有想到,洪承疇剛剛上任,就前來拜訪了。

「知道了,你去請洪大人到會客室,我一會就過去。」

管家離開之後,張至發略微的思索了一會,才起身前往會客室。

剛剛進入會客室,正在等候的洪承疇就站起身來抱拳稽首行禮了。

「下官專程來拜訪張大人,叨擾大人歇息了。。。」

「哪裏哪裏,洪大人剛剛回到京城,就任兵部左侍郎,本官還沒有來得及向洪大人表示祝賀,今日就一併表示祝賀了。」

聽見張至發這樣說,洪承疇臉上露出了無奈的笑容。

「下官感謝大人的祝賀,下官自為官以來,一直都是在地方,從未做過京官,本以為能夠為皇上和朝廷鎮守邊關,剿滅流寇,鞠躬盡瘁,誰想到突然被調到兵部,下官對兵部的事情實在是不熟悉,也不知道該如何的做,還請大人多多指點。。。」

張至發臉上帶着笑容,但是眼睛裏面已經沒有了笑容。

洪承疇的這個要求很有意思,身為兵部左侍郎,洪承疇的直接上級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按說洪承疇應該是首先去拜訪楊嗣昌,期盼得到楊嗣昌的關照和指點,誰知道洪承疇捨近求遠,直接找到自己,尋求幫助。

這樣做,怎麼說都不合適,也不符合官場和朝廷的規矩。

洪承疇不是初入朝廷之人,這麼做肯定經過了考慮,所以張至發不會開口提醒。

幾乎沒有怎麼思索,張至發緊跟着開口了。

「洪大人曾經在西北抵禦后金韃子,維護我大明邊關,后又領兵剿滅流寇,獲得多次戰鬥的勝利,深得皇上的器重,對於軍事部署方面的事宜,還是很清楚的,本官從未領兵作戰,倒是要向洪大人請教了,這指點的話可不敢說,日後洪大人若是有什麼為難的地方,本官能夠幫忙的,一定會儘力。。。」

聽見張至發如此說,洪承疇眼睛亮了一下。

「那下官就感謝大人了,下官今日遇見一件事情,還想請教大人該如何處置。」

張至發微微點頭,眼睛裏面閃過一絲陰霾。

「下官說的是有關遼東以及北方相關事宜的安排,遼東之戰,我朝廷大軍打敗了后金韃子,遼東以及邊關暫時穩定下來,奈何北方流寇趁此機會作亂,導致北方諸多地方不穩定,兵部擬提議,將用兵的重點放置徹底剿滅北方流寇方面,且抽調部分的遼東邊軍,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至於說遼東和邊關,則維持當前的穩定。」

「下官對此安排不是很贊同,其理由有三。」

「其一,遼東之戰取得勝利,的確是穩定了遼東和邊關的局勢,不過後金韃子的驍勇,舉朝皆知,若是朝廷忽略遼東,將防禦的重點放置剿滅北方的流寇方面,特別是抽調遼東邊軍進入北方剿滅流寇,必將削弱遼東和邊關的防禦,導致遼東和邊關空虛。」

「其二,后金韃子在遼東之戰失敗,肯定不甘心,會想方設法報復,以往有這等的情形,當年後金韃子進攻寧遠城池,遭遇失敗之後,不長時間就捲土重來,規模和聲勢更大,此次的遼東之戰,與當年的寧遠之戰,如出一轍。」

「其三,北方的流寇,儘管表現頗為猖獗,攻城拔寨,但其實質上面是流動作戰,若是以大軍的形式予以剿滅,則流寇會躲進深山之中,讓朝廷大軍無可奈何,此舉讓我朝廷大軍白白的消耗糧草,還會讓地方上無法徹底穩定下來。」

「結合這三個理由,下官認為,剿滅流寇的戰鬥,需要持久,以少量精銳的兵力,追擊流寇作戰,其餘各鎮的大軍,固守城池和要塞,堵截流寇逃竄的路線,同時要求地方上規範百姓,讓流寇無法籌集到需要的糧草。」

「至於說遼東和邊關,需要維持目前的兵力,必要的情況之下,還要抽調各鎮的兵力,加強防禦,隨時準備迎接后金韃子的反撲。」

「下官將自身的建議提出來了,卻被楊大人否定,下官不服氣,與楊大人爭論,可楊大人卻說下官對於朝廷整體的軍事部署不熟悉。。。」

張至發聽得很仔細,他明白洪承疇的意思,大凡朝廷關於軍事上面的重大部署,最終都會經過內閣,作為內閣首輔的張至發,還是有一定的建議權和決定權。

張至發本以為洪承疇入朝為官多年,應該是明白朝中很多事情的,現在看來,洪承疇的確是長期在外為官,一心想到的就是鎮守邊關和剿滅流寇,壓根不明白皇上的心思,也不知道自身已經陷入到權力的旋渦之中。

楊嗣昌這樣的提議,一定是皇上默許的。

楊嗣昌舉薦熊文燦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肯定會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予以傾斜,讓熊文燦沒有後顧之憂,全身心的剿滅流寇,而更加關鍵的理由是,皇上和朝廷抽調遼東邊軍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則遼東守衛的事宜,由薊遼督師吳宗睿和其麾下的登萊新軍完全負責,若是流寇再次侵襲遼東,則登萊新軍要全力抵禦。

皇上巴不得出現這樣的情形,讓后金韃子和登萊新軍兩敗俱傷。

帝王心術無處不在,偏偏洪承疇不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

略微思索了一下,張至發咳嗽了幾聲,慢吞吞的開口了。

「洪大人,這朝廷軍事部署的事宜,本就是楊嗣昌大人負責的,本官只是提出一些建議,很多時候也要聽從楊大人的意見,至於你剛剛說的事情,本官以為楊大人的安排部署沒有什麼問題啊,遼東之戰,后金韃子慘敗,想必短時間之內不敢覬覦遼東,趁此時機抽調部分遼東邊軍,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豈不是能夠在很短時間徹底滅掉流寇。」

「至於說楊大人與你的看法意見不合的事宜,本官以為,在牽涉到朝廷軍事部署方面的事宜,你還是要多多向楊大人稟報和請示,實實在在說出自身之想法,若是楊大人做出了決定,你就要聽從。」

「洪大人,你剛剛到兵部為官,一切的事情慢慢來,不用着急,時間稍長一些了,你自然是能夠適應的。」

。。。

洪承疇離開府邸之後,張至發收斂了笑容。

也許皇上在安排洪承疇職位的時候,運籌帷幄,做出了最好的安排,但是皇上絕不會想到,洪承疇與楊嗣昌兩人的觀點和認識完全不一樣,出發點更是不一樣,這樣兩人必定在署理政務的時候發生矛盾和衝突,最終會直接影響到朝廷的若干軍事部署。

皇上絕不會想到,精心的佈局,會適得其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謀明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謀明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4章 適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