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莫要從賊

第五百四十三章:莫要從賊

傷兵們都知道即便是在石柱,他們這些人都不可能有如此好的醫治條件,也不可能吃得這麼好。

得知哪怕傷殘不能服役了東平侯也不會拋棄大家,只要他們願意都可以帶上家小去虎穴城定居,屆時會得到力所能及的工作,失去勞動力的傷兵,體面的工作會優先提供給他們的妻子。

東平侯如此厚待軍人,使得太多白桿兵激動得淚眼模糊,他們心底已經存了報恩的念頭。

被選上的二十個留下殘疾的白桿兵得知以後能夠給文官老爺做家丁,這個文官老爺是救命恩人東平侯的老丈人,而且是去離四川不遠的荊州人人興高采烈,都對天發誓會為家主效忠。

旗衛不可能只要是還能夠具備一定戰鬥力的傷殘軍人都收,有些人太純粹根本不會適應特務工作,有些人相貌有特色也不太適合。

因此給徐明揚的三十家丁中只有三個旗衛,以後他們熟悉了手下二十七人,經過考察可以優先在他們中間發展旗衛,還可以在當地發展。

特意來看望女兒的徐明揚又羞得無地自容,東平侯又送銀子又送人,貌似自己是來找女婿打秋風。

黃漢直言不諱,告訴徐明揚往後的大明說不定更加混亂,身邊的人沒有武力什麼事都做不成。

以後跟着他的三十家丁都是退役老兵,這些人為國家流過血值得信賴,只要有錢糧、兵器,這些老兵能夠在六個月內最少訓練出三百不弱於內地官軍戰鬥力的武裝。

經歷了平順保衛戰,徐明揚當然明白了武力的重要性,見黃漢給銀子給人的目的就是讓他能夠擁有武力獲得底氣也就不矯情了。

盤桓了三日姐妹花跟父母依依惜別,但是她們心裏不苦,心裏甜滋滋的,因為她們知道父親有了銀子和幾十家丁安全有保障,日子也不會苦。

她倆一一看過成為徐家家丁的三十老兵,發現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動作麻利,都擁有全鋼胸甲,家丁頭子蕭逢陽還曾經是「紅旗軍」騎兵小旗官。

進入農閑的侯家莊和北邊二百步左右的「忠義堡」內沒有閑人,海量甘薯和馬鈴薯需要進行深加工,釀酒、制磚、燒石灰、燒水泥都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存在。

送入「忠義堡」進行深加工的馬鈴薯和甘薯不僅僅是黃漢該得的那一半,屯民和農民在留足自己口糧的情況下,紛紛賣出餘糧,因為他們沒有存儲馬鈴薯和甘薯的經驗擔心爛在地窖里。

為了讓農民放心,這裏也按照虎穴城的折算標準收農民的馬鈴薯和甘薯換取容易保存的粉絲和粉條,直接售賣拿銀子和銅錢也是明碼標價。

許多老百姓已經在參加修建水利設施之時吃過粉絲和粉條,知道這東西好吃還扛餓,當然樂滋滋用自己收穫的馬鈴薯和甘薯置換,他們甚至於還捨得換幾斤白酒、幾個海魚罐頭回家過年。

眼看着秋去冬來,這段時間朝廷諸公和河南巡撫都知道「紅旗軍」在完成以工代賑的大事。

幾百上千里地盤、幾十萬戶將要收益,如此大的工程,動用如此多的壯勞力,沒有一支能戰高效的隊伍維持穩定,不僅僅地方官僚心裏沒底,皇帝也會害怕。

因此兵部和地方官都不敢向皇帝提出動用「紅旗軍」離開挑河工地繼續剿寇。

一直到了十一月中旬,由於氣溫急劇下降產生嚴重冰凍導致施工日見艱難之時,挑河工程才宣告結束。

八十幾天的大幹快上,明年開春後足能夠保證排水量五十噸的船舶進入漳河來到新開挖的「忠義堡」內碼頭。

幾十萬北直隸、山東、河南老百姓得到了超過一百斤雜糧外加八九百文銅錢回家準備過年了。

由於在工地上以馬鈴薯為主食,老百姓得到了足夠的營養一個個都養壯實了不少。

這許多人見識了傳說中的「紅旗軍」,他們付出了勞動得到了糧食和工錢,最起碼這個年關要好過不少。

升斗小民把「紅旗軍」宣傳隊的話記在心裏,活不下去莫要從賊,往天津衛走,往海邊走,只要能夠發現「紅旗軍」就能夠獲得新生。

目前大明的形勢還沒有壞到離京城不遠的地方老百姓都活不下去的地步,黃漢只不過防患於未然,擔心大明北方還是被流寇、建奴輪流糟蹋導致幾百萬人死亡。

把往海邊跑能夠找到活路的承諾提前宣揚,會讓許多老百姓能夠在面臨建奴、流寇洗劫之時心中存有希望。

在挑河工地上出力流汗的許多會家子得知「紅旗軍」按照慣例會選拔擁有一技之長、勞動時表現積極的壯漢作為隨軍勞役。

給予的報酬是五斗雜糧、六錢銀子一個月,這個待遇足比在挑河工地上下死力氣挖土高了一小半。

因此許多對「紅旗軍」產生了信任度的壯勞力不肯回家,主動要求成為隨軍勞役。

介於發動挑河基本上是打人海戰,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只要能夠肩挑背扛就能夠勝任。

黃漢給予的基本報酬是按照一天一升雜糧外加十文銅錢來結算。

雖然報酬不高,但是在能夠吃三餐、吃飽肚子的情況下還是導致附近的壯勞力趨之若鶩。

在也難怪,家家戶戶糧食緊張,農閑之時為了節約體力少吃糧食,太多家庭基本上不肯多動。

在無所事事的日子裏能夠有個免費吃飯的地方,都會被追捧,還能夠掙到糧食和銅錢當然會吸引了大量壯勞力。

主動報名隨軍的都自認為有兩把刷子,最起碼都是擁有兩膀子力氣的壯漢。

有些人是為了從軍搏前程,有些人更加簡單,原因是他們飯量大,在家裏吃兩餐稀的總是覺得餓,隨軍圖的是能夠吃到三餐,吃到飽肚子。

漳河、衛河匯入南運河聯通京杭大運河,流域附近是傳統的武術之鄉,滄州的會家子遠近聞名。

這時展現「紅旗軍」風采讓老百姓了解這支部隊的好處體現了,用不着動員,主動報名隨軍的壯漢達到兩三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漢之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漢之魂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三章:莫要從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