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諾貝爾獎得主(上)

第33章 諾貝爾獎得主(上)

如果哈耶克沒有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名聲今天會怎麼樣,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現在回想起來,瑞典國家銀行於1968年捐資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而諾貝爾獎基金會接受這一厚禮,可能是現代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其意義不僅如哈耶克所說的,創立這一獎項等於承認經濟學是一門科學,更大的意義在於,由於曾頒獎給他本人及米爾頓·弗里德曼這樣的異端思想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於引導經濟學研究走上新方向也發揮了某種作用。再也不大可能像以前那樣將自由市場經濟學家的觀點拒之門外了。事實上,瑞典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和政治人物,與哈耶克一起分享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岡納爾·繆爾達爾(GunnarMyrdal)後來就提議,應當取消經濟學獎,因為它曾頒給哈耶克、弗里德曼之類的反動派。(有一個笑話說到1974年的諾貝爾獎,哈耶克很驚訝自己竟然能夠獲獎,而繆爾達爾也很驚訝,自己竟然要跟人分享!)

197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紀念獎授予哈耶克,消息是在1974年10月9日宣佈的,這是哈耶克一生中令他返老還童的事件。他不光是30年前的一本暢銷書的作者,還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從30年代到60年代,瑞典一直被稱讚為福利國家的典範,並被一些人視為正在形成一種「中間道路」——開始的時候是介於法西斯主義與**之間,後來則是介於資本主義與**之間。然而,正是瑞典人提議創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卻在影響經濟學界倒向資本主義一邊的過程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對於獲得1974年的諾貝爾獎,哈耶克確實非常驚訝。他以為諾貝爾獎委員會會認為他「太衰老了,已經跟不上趟了」。他「覺得諾貝爾獎不應該授予一個在很多年前做過一些經濟學研究的人。」他覺得,它應當獎勵那些「比較晚近完成的某項成果。」[1]他也坦率承認,隨着他的學術興趣轉移,他已經不再搞專業經濟學研究了。

諾貝爾獎委員會同時頒獎給繆爾達爾和哈耶克,在哈耶克看來,這顯示對他存有爭議,他的觀點不受歡迎。繆爾達爾(在正式公佈的獲獎者名單中他排在第一位)舉行了一個新聞發佈會,要求實行工資和價格控制,要求美國立即實行石油配額供應,這突出顯示了兩人立場的分歧[2]。相反,哈耶克則說,「所有這些重大危機都是由通貨膨脹導致的,它遲早會導致經濟崩潰。」[3]

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都根本沒有料到,諾貝爾獎會頒給哈耶克。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哈耶克幾乎被完全遺忘了。他最後發表的一本重要而完整的著作是《自由憲章》,出版時間是在遙遠的1960年。而自那之後,這個世界上發生了多少事情——約翰·甘迺迪總統、馬丁·路德·金和羅伯特·甘迺迪先後遇刺身亡;民權運動;越南戰爭;美國與全世界的文化革命。十幾年來,哈耶克生活在英語世界之外。大約有30多年,他都沒有寫過經濟學方面的論述了。

曾為《通往奴役之路》美國版的第一版寫過序言的約翰·錢伯林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注意到,從哈耶克獲獎中我們所得到的,不是心滿意足之感,相反,「看到某些大眾媒體表現的那種不理解甚至驚愕,我們就沒有那麼振奮了,他們覺得,像哈耶克這樣『默默無聞』的人,怎麼有資格獲此殊榮呢。」[4]

弗里德曼在祝賀信中的一句話也許能概括哈耶克的朋友們的看法:「親愛的弗里茨:當得知瑞典人終於克服了他們的政治偏見而充分地承認你的貢獻的時候,我簡直難以形容我的喜悅。他們承認你的貢獻竟然花費了這麼長時間,而且也只是半心半意,但這已經超出我們對他們所能抱的期望。」[5]弗里德曼後來又說,「當年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時候定下了一個規則,五年年不得授予瑞典人。現在是第六年了。他們非常希望將該獎授予繆爾達爾,但繆爾達爾太左了,因此——這是我自己的推測,我無法提供文件來予以證明——他們覺得他們可能會受到批評,於是,他們決定把繆爾達爾與哈耶克,一個左派、一個右派,捆綁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免受批評。」[6]哈耶克在一次訪談中,也談了這種想法,他說,「我從來沒有指望自己會獲得諾貝爾獎。當宣佈我獲獎的時候,我十分驚訝,因為我覺得凱恩斯主義還沒有在思想界和經濟學界聲名掃地。我不敢肯定下面的說法是不是真正的原因。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似乎非常希望能夠在不同觀點之間保持某種平衡,因而他們就挑選了兩個人組成了獨一無二的配對,而我竟然是其中之一!」[7]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哈耶克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哈耶克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章 諾貝爾獎得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