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

過分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

許多父母、老師打來電話或登門面談,哭訴孩子的無情。一位媽媽說,平時我對兒子關心得無微不至,可兒子對我卻非常冷淡。我過生日那天,朋友往家裏打電話。恰巧我不在家,兒子接的電話,朋友告訴他:「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兒子冷冷地說:「我媽過生日關我屁事!」聽了這話,我的心都傷透了,每次他過生日,我給他買這買那,他怎麼都忘了?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一次咬咬牙從菜市場買來蝦,做好後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捨不得動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去嘗一下剩下的蝦——「別動!」她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這位母親在講述這件事時,眼含淚水。一位家境富裕的母親,見女兒花錢大手大腳,就對女兒說:「你不用着急花錢,爸爸和媽媽這些錢,以後還不都是你的?」誰知女兒聽了把眼睛瞪得圓圓的,厲聲對媽媽說:「我告訴你,從明天開始,你要省著花錢,這些錢都是我的了!」一個貧困大學生回家找父母要零花錢,父母說:「咱家哪有富餘的錢,你上學的錢還是和別人借的。」孩子不領情地說:「你沒錢幹嗎要生我!」廣州有一位母親,為了兒子,為了丈夫,放棄自己不錯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風裏來雨里去,騎車送兒子上學,打零工換錢供丈夫攻讀學位。丈夫畢業后,功成名就有了錢,拋棄了妻子,還帶走了她的兒子。兒子成了大款的兒子,上了貴族學校。媽媽想兒子,特意買了一件新衣服,到學校去看兒子,兒子卻嫌棄母親穿得太「土」給他丟臉,告訴同學這是他的「老鄉」。後來,竟提出了一個無情的要求:讓母親做他的「地下媽媽」,否則就不認她這個媽!母親哭訴無門,痛不欲生。她不明白,為什麼天下會有這樣無情無義的孩子,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受到這樣的懲罰?怎麼十幾年的愛得到的卻是冷酷無情的回報?是孩子生下來就不會愛別人嗎?不,那麼「愛丟失症」的根源在哪裏?是父母的「極度關愛」、「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有人曾經做過一個試驗:把一隻青蛙放到熱水裏,它會馬上本能地跳出來逃跑;可是把一隻青蛙放在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爐,點燃后慢慢加熱,青蛙在杯中呆得很舒服,慢慢習慣了這樣的溫度,最後被活活煮死,卻還不知道是怎麼死的。這其中的道理正如專家所說:「深度的愛比極大的恨對個性造就的扭曲更大,因為前者很難被溺愛的對象反抗,而這恰恰是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點。」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鄧穎超大姐曾經說:「母親的心總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話,結果就會適得其反。」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遭受適當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隻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關注自己,不知體會別人。「愛」的種子就這樣結出了恨的果實。人生下來就有兩種需求:一是物質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物質需求可以無限滿足,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卻很漠然,結果不僅給自己帶來情感的折磨與痛苦,造成孩子心靈世界的荒蕪,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會後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會走向反面。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問題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身上。什麼是真愛?什麼是傷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告訴孩子,你真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告訴孩子,你真棒!
上一章下一章

過分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