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孫劉罷兵

第163章 孫劉罷兵

聞聽孫權發問,諸葛瑾、全柔、宋謙、朱桓、朱然、賈華等人一時都沉默不語,過了許久,諸葛瑾才道:「如今江東空虛,倘若曹操大軍南下,韓當、陳武、孫韶、孫邵等人必然難以抵擋,我軍不得不回援淮南。與其等到兵臨城下之時再回去,不如提前與劉賢講和,然後從容回兵,尚可在濡須塢中以逸待勞,迎戰曹軍。」

孫權聞言,沉吟片刻,道:「此時與劉賢講和,不知能以何種條件?」

諸葛瑾道:「如今夷陵、枝江、秭歸三縣之地尚在我軍手中,以此三縣之地,與劉賢請和,想必不難做到。」

孫權道:「戰前劉賢所提的聯合攻打巴東,以及釋放程普父子等事,是否仍能達成。」

諸葛瑾為難地道:「可以試着提出,看劉賢能否應允。」

孫權憤憤不平地道:「我以三縣之地,與之講和,且不再追究他襲取我江陵、州陵之事,他劉賢還想怎樣?罷了,你且先去與之申明和好之意,看他如何說,然後再做定奪。」

諸葛瑾領命,帶着兩名隨從來到劉賢營寨之前求見。劉賢聞聽諸葛瑾到來,當即笑了笑,命人將之請進來,隨後斜靠在榻上,語氣輕鬆地道:「孫權遣你來,可是求和?」

諸葛瑾道:「是為了重申盟好!貴我兩家本是姻親同盟,只因劉將軍擅自襲取江陵,方才反目。如今我家主公願意將南郡數縣之地交給劉將軍,兩家從此罷兵,共抗北方曹操。不知劉將軍意下如何?」

劉賢聞言笑道:「南郡之地自該為我所有!但我以益州八縣之地交與周瑜、魯肅,南郡之地便是加上已被我奪取的江陵、州陵,也才只有五縣,尚有三縣之數不足。江夏也是荊州之地,如今江夏郡沙羨、鄂縣、下雉、邾縣、蘄春五縣都在江東手中,只要將其中三縣交給我,兩家便從此清賬,自然可以罷兵言和。」

諸葛瑾聞言面色一變,斷然拒絕道:「此言差矣!益州土地本屬劉璋,劉將軍慷他人之慨,自然輕鬆。但江夏五縣乃我軍費盡周折才拿下的,如今民心盡附,已是江東土地,豈能再行分割?」

劉賢冷笑道:「孫權連揚州之地都未能盡取,卻老想着別人家的土地。罷了,如今曹操即將南下,念在他才是我們兩家的大敵,我也就不為己甚,只要夷陵、枝江、秭歸交給我軍,我們兩家便可暫時罷兵。只是黃蓋、蔣欽、孫瑜之兵撤回江東之時,卻不能帶走半點軍資財物。」

諸葛瑾道:「這是自然!那麼程普父子以及被俘的數千江東士卒呢?劉將軍何時歸還?」

劉賢笑道:「子瑜先生這話說的,他們可是我軍俘虜,江東若欲贖回,難道不該有所表示嗎?」

諸葛瑾道:「兩家既然和好,約定共同抵抗曹操,便仍是同盟。劉將軍自該無條件放還我江東將士!」

劉賢冷哼道:「此言差矣!當日我好言勸孫權罷兵,孫權執意要戰。如今大戰既起,先前的盟約自然作廢!我之所以同意兩家罷兵,是看在曹操大軍南下,擔心江東覆滅之後,我荊州唇亡齒寒罷了。卻不是與江東重修了盟約。這一點,還請子瑜先生牢記在心。」

諸葛瑾訝道:「我兩家既有曹操這個大敵,天然便該是盟友。劉將軍既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何故要拒人於千里之外?」

劉賢道:「所謂同盟,自當平等相待!今江東尚欠我三縣之地,如此欺我,談何同盟?倘若孫權真有心結盟,便再交付三縣給我,到時候我自然二話不說,主動出兵助他對抗曹操。如今我卻只能保證在他與曹操對戰之時,絕不出兵襲擊江東,這已經是我的底線了。」

諸葛瑾聞言,躊躇片刻,道:「既然如此,結盟之事暫且作罷!卻不知劉將軍要如何才肯釋放程普父子?」

劉賢沉吟片刻,道:「若得鑄劍及造船之優良工匠各百名,我便釋放程普父子。」

諸葛瑾聞言點了點頭,當即轉身出營,回見孫權,細述面見劉賢之事。

孫權聞言嘆道:「劉賢單隻索要鑄劍師和造船師,所圖非小啊!」

諸葛瑾道:「不錯!故而我不敢擅專,特回來請示主公。」

孫權沉吟道:「荊州之地也有不少鑄劍師,從江東擇選一些次等的給他無妨。但荊州的造船工匠原本都在江夏、襄陽、江陵等地,經過多次爭奪,這些船工不是在我江東,就是被曹操擄去,劉賢手中此時並無造船良工。倘若給他,讓他造出戰船來,日後必成我江東心腹之患。」

諸葛瑾點頭道:「但不給他,如何能換回程普老將軍?」

孫權聞言,有些猶豫,旁邊朱桓道:「這有何難?可從會稽之地找些只能建造小船或海船的工匠給他。他便得了這些工匠,也無法製造艨艟鬥艦和樓船這等大型戰船。長江水道,便依然還在我軍手中。」

孫權聞言,這才點了點頭,道:「也只能如此了!」

江東君臣計議定,復又遣諸葛瑾來見劉賢,雙方於是達成協議:江東軍退出夷陵、秭歸、枝江三縣,將城池土地交割給劉賢之後,便由劉賢派兵一路「護送」回江東。待孫權將二百名工匠送到州陵,劉賢驗收之後,便釋放程普父子。

至於被俘虜的數千江東軍,孫權沒提,劉賢也沒有主動說要歸還,雙方就這麼默契地將此事遺忘了。

當日達成協議,孫權即寫了文書,派諸葛瑾送去夷陵、秭歸交給黃蓋、蔣欽、孫瑜等人,叫他們放棄三縣,領兵撤回江東。同時,發文至吳郡、會稽等地,叫點選一百名鑄劍師,一百名造船師到州陵交割。

黃蓋、蔣欽、孫瑜等人接到孫權文書,雖然不舍,卻也只能棄城,數日之內,三縣全都交接完畢,劉賢派出民船運送三將之兵回到州陵,交付孫權。

孫權於是留呂范領兵兩千駐守蛇山,就地修築武昌城,孫皎則領兵三千繼續駐守沙羨。隨後孫權率領着剩餘兩萬一千大軍返回江東。

因曹操此時尚未真正南下,孫權思及江東空虛,恐大戰一起,內部山越豪強作亂,故而先派朱桓、朱然領兵一萬增援淮南,孫權自己卻領着剩餘大軍巡視各郡,意圖先震懾境內宵小之輩。

且說劉賢見孫權領兵撤走,於是留樊岐領兵三千鎮守州陵,隨後大軍拔營回到巴丘。此時臨沅尚未攻下,公安、夷道等地也都還在劉備軍的手裏。於是劉賢命令張著、胡濟前去攻打洞庭湖西岸的作唐縣,劉賢則率領郝昭、呂介、胡濟、陳應、鮑隆等部兵馬,共計一萬一千人繼續沿江西進,兵鋒直指劉備所置的荊州治所公安。

公安守將傅士仁,以及荊州別駕、典州事潘濬聞聽劉賢領兵大舉到來,盡皆心驚,急忙分派兵馬上城防守。劉賢到后,命呂介、胡濟兩部水軍封鎖油江口,自率郝昭、陳應、鮑隆下船,來到公安城外安營紮寨。卻不着急攻城,只修書一封,命弓箭手射進城內。

守軍將書信上呈給潘濬、傅士仁,二人同時觀看,只見上面寫道:「漢鎮南將軍、領交州牧、都督荊南四郡軍事劉賢謹拜上潘別駕、傅將軍:今我起義兵,誅暴虐,旌旗所指,南郡、江夏望風披靡,程普、關羽束手就擒。現江南數千殘軍已成孤軍,困守小城,外無援兵,豈能長久?且劉備空有仁義之名,治荊州則窮兵黷武,橫徵暴斂以養兵,以至百姓困苦,皆欲去之。是以龐林、習珍、習竺、向充等荊州名士,均棄劉備而歸我。糜芳、廖化、郭攸之等軍中宿將,皆委城投獻。亟盼二位以江南百姓為念,追效龐林、糜芳義舉,棄虛偽無道之劉備,歸我仁義愛民之王師。書不盡意,劉賢再拜。」

潘濬看了書信,冷笑一聲,當即命人將之燒掉。傅士仁見狀面色一變,不過卻也沒有說話。

至夜間,傅士仁親自領兵巡視城防,忽見城外一騎快馬而來,奔至城下,抬手復又往城上射來一封書信。傅士仁命士兵撿來一看,只見上面寫道:「城中守軍倘若投降,傅士仁官號可與黃忠平齊,潘濬仍為荊州長吏,家小私財皆得保全。」

傅士仁看信之後,不由大為心動。要知道黃忠乃是劉賢軍中首將,劉賢調整麾下軍隊的職級之後,唯有黃忠一人獲得了偏將軍的職位。倘若傅士仁也能得到這個官位,便能一躍成為劉賢軍中第二人。這讓原本在劉備軍中排不上號的傅士仁如何不心動?

當夜傅士仁便動用權力,命麾下士兵盡皆回軍營安睡,隨後徑直率領親信兵馬打開城門,迎接劉賢大軍進城。

劉賢大喜,揮軍進城,命陳應、鮑隆包圍軍營,迫降營內兵馬。劉賢自己卻與郝昭一道,在傅士仁的帶領下來到城守府,將剛剛收到消息,準備逃跑的潘濬捉住。

眼見被擒,潘濬這才長嘆一聲,不再抵抗,並在劉賢的連番好言相勸之下,賺足了面子之後,頗識時務地投降了。

當下劉賢取了公安,安民完畢,傅士仁又自告奮勇去說降了孱陵縣城。隨後劉賢留王累暫守公安、孱陵,自領着郝昭、呂介、胡濟、陳應、鮑隆以及降將潘濬、傅士仁等繼續西進,往夷道而去。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赤壁之崛起荊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赤壁之崛起荊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3章 孫劉罷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