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江東安排

第359章 江東安排

江東眾將投降,劉賢獲得了近三萬降兵,諸葛瑾、步鶩、嚴畯、是儀、吾粲、朱桓、朱據、朱然、周舫、張奮、賀齊、蔣欽、陳邵、王敦、鍾離緒、駱統、孫皎、孫奐、孫桓、滕胤等人紛紛也盡皆表示了順服。

只有呂蒙、朱治、韓當、呂范、虞翻、孫韶、闞澤、程咨、陳表等人,雖然交出了兵權,停止了抵抗,卻仍舊不願投降,眾人來柴桑看過孫權之後,便即各自歸家隱居了。

其中,呂蒙一年之後病逝,其子呂霸出仕於劉賢,累功升為偏將軍。虞翻、闞澤著書立說,收徒講學,終老此生。此是后話。

而近幾年被俘的江東眾將,如丁奉、丁封、呂岱、潘璋、陸績以及當日在臨江被張飛擊敗之後,從小路翻越群山,欲要經利川、恩施,走清江水道潛逃回江東,最終被荊州水軍擒獲的徐盛等人也都紛紛表示了歸順之意。

便連先前受命假意歸降的陸遜在與劉賢懇談了一番之後,也正式歸附了劉賢。

劉賢心下大喜,當即傳令眾將來柴桑召開軍議。首先賞賜了麾下眾將,龐統升任尚書令,仍為軍師。黃權升任荊州刺史,將交州別駕劉巴升為交州刺史,庲降都督李恢加封為安南將軍。任命向朗為揚州刺史,至於江陵太守一職則由習竺接任,宜都太守一職由參軍程祁升任。任命魏延為廬江太守,鎮守皖城。任命為馬超為九江太守,鎮守壽春。任命習珍為江夏太守,任命李嚴為豫章太守,王金為豫章都尉。任命降將周舫為鄱陽太守,謝旌為鄱陽都尉。

再一次確認了董嗣新都太守的任命,又命彭玉為新都郡都尉,確認了費棧丹陽太守的任命,又命尤泉為丹陽都尉。確認了吳碭廬陵太守的任命,又命周鳳為廬陵郡都尉。而對於最重要的吳郡太守,劉賢任命了向充擔任,並任命刑道榮為吳郡都尉。任命曾夏為建安太守,把守會稽郡南部。降將衛旌為會稽太守,彭式為會稽郡都尉。吳郡士族顧徽為臨海太守,降將朱據為臨海都尉。降將陸績為蘄春太守。向充為武昌太守。調廖立為南海太守,升裴潛為郁林太守。封降將晉宗為安遠將軍,鎮守蕪湖。

命霍峻為鎮將,駐兵建鄴。呂介駐兵湖口,胡濟駐兵牛渚,牛金駐兵京口,鄧展駐兵潯陽。田豫回兵駐守蘄春。

其餘降將,諸葛瑾、步鶩、顧濟、吾粲、滕胤、蔡遺、張祗調到劉賢身邊擔任議郎,陸遜繼續擔任參軍。

蔣欽、孫皎、賀齊為偏將軍,潘璋、丁奉、徐盛為裨將軍,朱然、朱桓、孫奐為中郎將,張奮、陳邵、駱統、孫桓、丁封、馬忠為校尉。全部調到江北淮南之地,在馬超、魏延麾下任職。

王敦、鍾離緒、周峻、太史亨、全琮、張承為校尉,調入趙累的海軍,善於觀測水文潮汐變化的嚴畯也調入海軍,擔任趙累的參軍。

所俘虜的江東降兵,在補充各軍之後,其餘士兵全部放還回家,卸甲為民。

所俘虜的曹軍降兵則在新任命的巢湖屯田都尉石苞的率領下,在巢湖附近屯田。王平、劉靖繼續鎮守合肥。

陸績、是儀、顧悌、張秉、殷禮、丁諝、吳粲為揚州刺史府從事。

一切安排完畢,劉賢這才得空親自去吳郡烏程縣將孫尚香母子給接了回來。

孫尚香原本自覺對不住劉賢,不好意思再見面,因此在瘟疫結束之後的這數月以來,劉賢多番去信請孫尚香來見,孫尚香都無迴音。

劉賢知道像孫尚香這樣要強的人更加面嫩,當下好生慰勉了一陣,這才哄得孫尚香點頭,夫妻重歸於好。隨後劉賢陪着孫尚香母子在烏程住了幾日,便即啟程巡視了一下江東各主要郡縣,期間剿滅了些刺客山匪,最後才又回到柴桑。召集眾將,準備迴轉荊州。

此時張溫、暨艷、徐彪等人清理冗官的事情已經初見成效,得益於新舊政權更迭的有利時機,江東原本顯得十分冗餘的近三萬官吏直接被裁減了一半多,僅剩下了一萬三千多人。而士兵方面,經過招降納叛,裁汰老弱之後,加上這幾年在歷次戰爭中補入軍隊的江東士卒,劉賢軍中出生江東的士兵達到了九萬餘人。

其中有三萬餘人是由江東眾將投降而來的降兵。有四萬餘人費棧、董嗣、彭式、周鳳、王金、謝旌、尤泉、彭玉等人歸附的私兵僮僕。有一萬多接近兩萬人是在這幾年的歷次戰爭中補充進劉賢軍中的。

此外,劉賢又解散了孫權養著的數千鼓吹儀仗隊伍,裁汰了一些不必要的匠人,使匠戶的數量縮減到了一萬八千餘人。

江東軍民非必要的負擔一下子減少到了極致。

但劉賢卻也收到了許多的告狀信和求情信,許多被裁汰了的官員通過關係將信件送到了劉賢手中,轉告張溫、暨艷等人濫用權力,是在替劉賢得罪江東士子,欲要使劉賢盡失江東民心,其心叵測,其行可誅。

對於這些信件,劉賢都選擇了無視。

陸遜對此表達了憂慮:「士人乃大王治理天下的基石。今大量裁汰官員,得罪士人,斷其生計,使原本的官員與平民百姓一道納稅,生活陷入困苦之境地。倘若這些士人結黨,眾口鑠金之下,將會對大王治理江東極為不利啊!」

劉賢笑道:「尸位素餐之輩,就該裁汰!難道要江東百姓白養着他們么?他們又不是百姓的乾兒子!伯言放心吧,這些士人雖丟了官位,但都識文斷字,只要能放心身段,便是不當官了,也到哪裏都能找到飯吃,餓不死的。」

陸遜道:「就怕他們不願意放下身段,操持賤業!」

劉賢冷笑道:「那就是讀書讀傻了!世上哪有什麼賤業?不過是世人好逸惡勞,人為劃分罷了。不過我也不是不近人情,我在荊州、交州、南中等地大力推行軍戶官吏子弟義務教學,如今江東既然也在我治下,自然也不能例外。十餘萬江東官吏將士的子女,所需的教師數量好好幾千人。為人師表可是一個高尚的職業,他們應該不會不滿意了吧。」

陸遜聞言,一來知道劉賢裁汰官員的態度堅決,二來知道劉賢有補救措施,於是放下心來,不再言語。

這些天隨着江東各郡縣官員的配置到位,劉賢的政令下到各城各鄉各亭里,百姓聞聽劉賢的政策,知道賦稅徭役都比孫權時期減少了許多,頓時人人欣悅,民心初步安定。

劉賢又命揚州刺史向朗抓緊安定流民,恢復耕種,絕不能違誤了今年的農時。

又命淮南的鄧艾、石苞二人加緊屯田,命馬超、魏延、趙累進一步整合眾軍,抓緊將降兵和原本的荊州兵磨合在一起,增加雙方的熟悉度。

在劉賢的打算中,長江以南的地域今後算是後方,由向朗以及一眾郡縣官吏做主。而淮南之地則算是戰區,由鎮將馬超、魏延二人分管。

一眾軍政事務都安排完畢,劉賢便準備領兵迴轉荊州,就見龐統、陸遜、向朗、張溫、顧濟、是儀、吾粲、吳范等人聯袂來見。劉賢訝道:「你們來此何事?」

龐統道:「如今大王建國,諸事抵定,但尚有幾件大事未能安排,故而臣等請大王定奪。」

劉賢道:「都是何事啊?」

龐統道:「其一是確定國家制度,任命公卿百官。其二是確定後宮制度,定下后妃位次。其三是確定國都所在。」

劉賢聞言,也覺得這些都是大事,當下道:「國家制度便請龐統、陸遜、向朗、張溫、黃權、劉巴、許靖你們七人主持編製。而宮位次么,也請你們一併擬定。參照兩漢制度,興利除弊,務求完善。」

龐統點了點頭,道:「那麼國都呢?不知大王屬意何處?」

劉賢思索了一陣,道:「我們日後必然是要北伐中原的。這國都既要能靠近前線,方便應對軍情,又要兼顧國內政務,自然是應該選擇交通便利的大江沿線。而江邊大城,唯有江陵、武昌、柴桑、建鄴四處最為合適。諸位以為哪處最好?」

張溫道:「柴桑為好!此處連通荊揚二州,襟帶江淮,實是國都之所。」

吳范搖頭道:「非也。建鄴有天子之氣,山川形勝,才是天子之都啊!」

向朗道:「大王以荊南之地起家,國都當設在江陵,以順天應人。」

劉賢聽了眾人言語,有些頭疼地揉了揉額頭,看着龐統道:「軍師以為如何?」

龐統拱手道:「武昌為好!此外再在江陵、建鄴二城設立行宮,四時巡遊,兼顧東西。」

劉賢點了點頭,轉而看向陸遜,問道:「伯言以為如何?」

陸遜沉默片刻,拱手道:「龐軍師所言甚為有理。大王既然志在天下,那麼日後北伐中原,自然另有國都。此時確定的國都只過是暫時過渡而已。武昌地處大江之中,又能兼顧漢上淮南之地,有桐柏山、大別山、幕埠山、大洪山為屏障,山川形勝而又四通八達,確實是最適合的建都之地。此外再在江陵、建鄴設立行動,一旦有事,國內之兵能順江迅速增援東、西兩線。此實乃萬全之策。」

劉賢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便定下武昌為國都。嗯,命人在夏口和漢陽築城,與武昌一起形成三城相望的格局。如此方能顯出國都之堂皇大氣。」

眾人拱手應諾。

當下龐統等人自下去商議制定王國的典章制度去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赤壁之崛起荊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赤壁之崛起荊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9章 江東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