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水中藏火

第442章 水中藏火

董昭聞言,皺了皺眉,追問道:「仲達所說破綻到底是什麼?」

司馬懿嘆道:「在密水之上搭建浮橋,夾岸立營,固然可以截斷水道。但若是漢軍在上游攔河築壩,蓄洪水衝擊我水陸營寨,大軍將盡成魚鱉也!」

董昭聞言面色一變,隨後道:「仲達多慮了!胡質、王基、孫禮皆是知兵之人,程武多智,典滿、曹楷也熟識軍務,更兼閻柔乃是積年老將,他們夾岸立營,又如何會不防備漢軍用水淹之計?前幾日夏侯楙將營壘畫成圖本,送到了許都,我也粗略看過。他們的陸寨都依照地勢,便有低洼之處,也用許多木樁支撐,上鋪木板,以榫頭契合,極為堅固,整個營寨超出往年的最高水位極多。水寨雖是搭在浮橋之上,但都有堅固的鐵索相連,一般洪水應該能夠抵禦得住。便是洪水真的來勢極猛,到時候棄了水上營壘,大軍退到陸上也就是了。等到洪水退去,再依託鐵索,重新建設水寨,漢軍照樣過不去。」

司馬懿道:「倘若漢軍趁著洪水沖毀浮橋之機,集中兵力攻打我東岸營壘,又該如何?」

董昭道:「洪水來得急,必然去的也快,不過幾個時辰之後,洪水全數退去,西岸之軍便可立時以木筏、木板修復浮橋,繼而增援東岸。一兩日內便重新連通兩岸,有何可懼?」

司馬懿道:「我軍多是新兵,只恐到時候面對洪水以及精銳漢兵的攻擊,將會心中慌亂。況且漢軍知道自己若不能速勝,則終將放棄青州,多半也會不計傷亡地拚死力戰。而我軍卻被密水分割為兩部分,兵力反陷入弱勢,只恐抵擋不住漢軍的猛攻啊!」

董昭道:「我軍密水沿岸有八萬大軍,便是分駐兩岸,也當各有四萬人,豈能一兩日都抵擋不住?仲達明日可上書陛下,指出這個破綻,叫陛下派出信使,火速趕赴青州去提醒夏侯楙等人也就是了。」

司馬懿聞言,頓時沉默了下去。董昭見狀,當下嘆道:「仲達啊,你春秋正盛,來日方長,凡事不必急於一時!方今天下三分,互相征戰,而劉賢氣焰猖獗,即便我軍此次奪回了情緒,漢魏之間的戰爭也將長期持續下去。只要讓陛下知道了你的拳拳忠心,日後何愁沒有領兵作戰,建功立業的機會?仲達,切不可心生怨懟,自毀前程啊!」

司馬懿面露感激之色地道:「多謝董公提點!我今夜回家,便即寫好奏章,明日一早向陛下上奏,以表達對青州之戰的關切。」

董昭聞言,這才點了點頭。

次日一早,司馬懿的奏章送到曹丕桌案之上,曹丕心下一驚,隨即招司馬懿細細地詢問了一通,便即命信使將司馬懿的奏章火速送到青州交給夏侯楙觀看,命夏侯楙等人小心漢軍水淹之計。

從許昌至高密的道路有一千五百餘里,信使加急趕路,沿途驛站換馬不息人,終於在三日之後趕到了高密。夏侯楙看了奏章,也自吃了一驚,隨後急忙召集眾將商議。

就聽王基道:「這幾日密水的水量的確少了許多,我以為是冰雪化盡之後,夏汛未起之前的枯水期,因此未曾放在心上,如今看來,應是漢軍在攔河築壩,準備蓄水以淹我軍。」

夏侯楙聞言大急,道:「似此,如之奈何?」

王基道:「可立即派兵去查探漢軍蓄水之處,然後趁夜派出精兵予以破壞。同時加固、加高我軍營壘,以免真的被水沖壞。」

夏侯楙聞言點頭,當即命王基派人去查探漢軍修築堤壩之處,探聽明白之後,次日晚間,夏侯楙便命閻柔率領五千輕騎前去毀壞漢軍堤壩。胡質則自告奮勇領兵隨後出發接應。

當夜閻柔率領騎兵悄悄繞到漢軍築壩之處,眼見堤壩上僅有數百兵馬看守,當下閻柔大喜,領兵迅猛殺出。

眼看就要衝到堤壩之前,就聽四下里喊聲震天,無數漢軍手持火把殺出,竟將閻柔圍在中間。閻柔見狀,知道中計,當下領兵急退,卻被魏延領兵堵住要道,左邊廖化、尤泉,右邊劉靖、董嗣,後面陸遜親率三千騎兵(原田豫麾下)掩殺,又有駱統、馬忠、丁封、唐咨等兵馬在外圍戒備。

眾軍將閻柔所部圍在中間,奮力圍殺。閻柔領兵沖了一陣,被魏延以鐵甲長矛兵阻住正面,再以連弩攢射,一時死傷慘重。閻柔見沖不破魏延的方陣,急忙欲要轉向衝擊側翼漢軍時,陸遜已經指揮騎兵從后殺了過來,一時閻柔大敗。

正走投無路間,就聽北面喊殺聲震天,負責接應的胡質領兵殺到,裏應外合,救出閻柔,黑夜之間胡質也不敢戀戰,慌忙與閻柔一道領兵退回了自家營寨。

陸遜揮軍追了一陣,也自收兵。一番清點,殺俘曹軍一千七百餘騎,算是大勝一陣。

眾將正喜慶間,就聽魏延道:「今夜雖然預設埋伏,勝了曹軍一陣,但也可見曹軍已經知道了我軍的水淹之計。我想曹軍破壞堤壩不成,必會回去加固加高自家的營壘,以抵擋洪水。陸都督的水淹之計恐怕是行不通了。」

陸遜聞言笑道:「無妨,我本來也沒想過單憑洪水便能擊破曹軍!我此計,名為水攻,實際卻是火攻。火攻掩藏在水攻之中,曹軍便是對水攻有了準備,又如何避得開我軍火攻?」

魏延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隨後道:「陸都督是想趁著漲水之際,派出敢死之士駕駛火船,衝過曹軍的鐵索木樁攔截,直接焚燒曹軍營寨?」

陸遜笑道:「不錯!我已經命駐守東武城的鐘離緒、衛溫二人多扎木筏。又命從徐州、泰山等地徵調油料,製成了一百個油櫃,到時候以之助燃,定可一舉攻破曹軍營壘。」

魏延聞言,這才拜服。

卻說胡質、閻柔率領敗兵回到曹營,向夏侯楙訴說漢軍已有準備,因此不但未能破壞敵軍堤壩,反還被伏擊戰敗。夏侯楙聞言頗為失望,卻也無計可施,當下只得命眾軍全力加固、加高營壘,以防水淹。

如此又過了三四日,謝旌、晉宗二營兵馬趕到了東武,隨軍運來了一批糧草以及五百桶火油,陸遜又查看了堤壩,認為蓄水已經足夠,當下便準備強攻曹軍營壘。

此次出兵,因敵情複雜,需要諸軍配合,因此不適合夜間一股腦兒地衝鋒。但又需要打曹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陸遜思慮之後,決定將進攻的時間定在次日卯時黎明時分。當下陸遜全軍將士早睡,次日四更起床,五更造飯,卯時二刻準時發動攻擊。

當日分派道:「明日丁封率軍於卯時決水,魏延、鍾離緒、衛溫為前鋒,但見水漲了一丈,便即點燃一百個油櫃,順水放下,衝擊曹軍水寨。待其火起,曹軍必定大亂,魏延便即率領扎甲甲士二千,連弩手一千乘坐木筏沿岸放火,攻擊曹軍營壘,務必讓大火蔓延進曹軍陸寨之中。」

魏延、鍾離緒、衛溫、丁封等轟然領命。

隨後陸遜又道:「廖化聽令,命你率領魏延麾下一千板甲步兵,二千輕步兵正面攻擊曹軍東岸營壘,劉靖率領從各營兵馬之中匯聚起來的三千精銳長弓手隨行掩護。務必死戰,無令不得擅自撤兵。」

廖化、劉靖得令,當即下去調派兵馬。

陸遜再道:「謝旌、晉宗率領三千蹶張弩,三十架石炮,五十張大黃弩在曹軍營外列陣射擊,壓制曹軍弩兵。」

二將領命,隨即下去點兵。

就聽陸遜道:「其餘董嗣、尤泉、馬忠、駱統、唐咨等人各領兵馬,每人手持一個火把,在曹軍營外佯攻。我則自領三千騎兵為後應。明日之戰,關係到我軍能否奪下青州,進而殺入冀州、幽州,諸將都務必死戰,有敢遲疑不進,畏戰逃跑者,殺無赦!」

眾將轟然應諾。當下陸遜又寫了書信,命人送往高密交給郝昭、刑道榮、孫康,叫三將明日一早,起兵出城助戰。

一切準備停當。次日一早,全軍四更中起床,飽飽地吃了一頓,隨後趁著夜色出營,至卯時已經趕到了曹軍營外。此時丁封已經奉命挖開堤壩,放出洪水,大水奔涌而下,密水水位頓時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升,宛如山洪暴發一般。

看看水位升了一丈,將曹軍的阻攔鐵索都給淹沒進了水底,當下魏延命點燃油櫃,順水放下,那熊熊燃燒的油櫃藉著洪水之力,迅猛地衝過了鐵索陣,一舉衝到了浮橋營壘之上。就聽轟隆之聲不絕,油櫃紛紛撞上了浮橋側方密密麻麻排列的木製撞角,頓時油櫃紛紛被破開一個個大口子,其內裝載的火油當即泄露出來,浮在水面,侵染在了浮橋之上。油櫃之中的大火順着浮油瞬間蔓延到了浮橋之上,大火頓時熊熊燃燒起來,很快將浮橋之上的樓櫓也都給引燃了。

此時已經是陽春三月,將近夏季四月的時候,正是東南暖風盛行的時節,風助火勢,又有火油助燃,大火蔓延極快。

曹軍早知道漢軍在上游蓄水,因此對可能漲水之事早有預料。先前看見密水漲起,抬高了浮橋,一眾曹軍雖然心驚,卻也並不慌亂,水營上的大部分兵馬都先一步撤走,僅留下了少量兵馬監視水情。

不想漢軍居然不光是放水,居然還趁著洪水放火。這一下打了曹軍一個措手不及,眾曹軍慌忙欲要滅火時,卻已經來不及了,大火已然燒着了水營,一時半會兒根本不可能撲滅了。

此時魏延、鍾離緒、衛溫復又領兵殺來。眾軍乘坐木筏,遠遠地奮力減速,以免一頭衝進火海之中,及至殺到距離曹軍水營六七十步時,眾船當即奮力轉向,往兩岸劃去。鍾離緒、衛溫襲擊西岸,魏延則領兵襲擊東岸。眾軍以弓弩射殺岸上準備滅火的曹軍,又仍火把進曹軍營壘之中,奮力將大火往曹軍陸營引去。

夏侯楙此時正在西岸營寨,聞聽漢軍放水,尚且還老神在在地不以為意。及至聽說水營起火,火勢兇猛,已經在朝着陸寨蔓延,夏侯楙這才驚慌起來,手足無措地道:「不是說漢軍用水淹之計嗎?怎麼突然用起了火攻!這可如何是好?」

正慌亂間,就見胡質、程武、典滿等人慌忙來見夏侯楙。夏侯楙急忙向眾將問計,胡質道:「漢軍統帥陸遜真有神鬼莫測之機也!將火攻之計暗藏進水淹之計之中,將水火之能運用到了極致。當此之時,水營已經保不住了,都督當全力保守陸寨。」

夏侯楙道:「如何保守?」

胡質道:「可調派弩手前去驅逐漢軍船筏,隨後拆除一部分靠岸的營壘,將大火隔離在岸邊。如此,則陸寨可保也。」

夏侯楙大喜,當即命程武、典滿依令去做。隨後又皺眉對胡質道:「如此一來,西岸營寨當可保全,然而東岸營寨怎麼辦?漢軍今日必定是主攻東面營壘,王基、閻柔能抵擋得住嗎?」

胡質道:「只有嚴令二人拚死守營,只要撐過洪水退去,大火停息,我軍便可組織人手修復浮橋,進而揮兵前去增援東岸。」

夏侯楙聞言點了點頭,當即命人潛入東岸,命王基、閻柔嚴守營壘,不可有絲毫鬆懈。

此時在東岸,陸遜領兵在南,郝昭、刑道榮、孫康領兵在北,魏延領兵在岸邊,三面幾乎同時對曹軍營壘發動了進攻。

三面之中,魏延之軍趁著大火靠到岸邊,連弩激射之下,頓時壓製得曹軍紛紛退避,掩護著二千鐵甲兵順利登岸。這一段河岸本是曹軍營壘內部,有鐵索橫斷水面,曹軍並未想到會真有敵軍能從此處殺進營壘,因此並無壕溝等工事,只擺放了一圈鹿角。

當下魏延揮軍上前,搬開鹿角,頓時沖了進去。

王基大驚之下,欲要調集弩手前去抵禦時,北面陸遜,南面郝昭等人卻又都殺了過來。當下王基只得將麾下一萬弩手分為兩部,分別阻攔陸遜、郝昭,至於沿岸殺進來的魏延所部,王基便只能請閻柔率領麾下騎兵前去阻攔了。

閻柔知道形勢危急,當下也不推辭,麾下殘餘的三千餘騎兵往魏延衝去。

魏延本來分兵四處放火,欲要製造混亂,忽聽曹軍營后馬蹄聲震天而來,當下魏延面色大變,急忙高叫道:「眾軍向我靠攏,結陣。」

連弩兵本就是結陣行動,當下一舉匯聚在了一起,排成了五列方陣。然而二千鐵甲兵此時卻有些散亂,慌忙之間,只聚集起五六百人,其餘人要麼已經殺入曹軍之中,一時無法回來,要麼就在奮力跑回的途中,一時無法歸隊。然而此時閻柔的騎兵卻已經殺到了。

閻柔麾下騎兵乃是漢、烏桓混合騎兵,其中烏桓人還佔多數。烏桓和鮮卑原本都是西漢時候的東胡人,後來東胡被匈奴擊破,其殘部分別逃散,最終形成北鮮卑和南烏桓這兩個部族。鮮卑人在匈奴衰落,南匈奴內遷入漢,北匈奴逃往西方之後,逐漸佔據了北方草原,實力迅速壯大。而烏桓則南下歸附漢朝,被西漢朝廷安置在了長城以外的邊地,以之,作為漢朝與北方匈奴之間的緩衝地帶。烏桓人在邊地與漢人雜居,在西漢時候因漢人對其時常以軍事征服為主,故而時有反叛。至王莽篡漢時期,更是被逼的直接投了匈奴。及至後來光武中興,才以懷柔手段再次讓烏桓歸附。

此時匈奴越發衰弱,烏桓見匈奴已經萬全不是漢朝的對手,於是歸附漢朝十分徹底,不止居住在長城以北,而且其中相當多的部眾進入了長城以南居住,勢力範圍也漸漸擴散到了東起遼東,西至雁門、太原、朔方,綿延上千里的邊地十郡之中。在相當的時間內,烏桓人都十分安穩,娶妻生子、放牧耕種,並時不時地作為雇傭兵受朝廷徵召去打仗,絕大部分烏桓人的漢化程度都極高,若是長此下去,烏桓人可能就會漸漸漢化,從此不分彼此了。

然而東漢末年的動亂卻也同時將烏桓給卷了進來。當時因漢末官場腐敗,烏桓人屢有些小規模的反叛。到了群雄割據時候,北方三大諸侯之中,公孫瓚主張對異族施行高壓政策,而劉虞則主張懷柔,因此烏桓人大多依附劉虞。及至劉虞被公孫瓚所殺,閻柔、鮮於輔等率領烏桓騎兵打着為劉虞報仇的旗號與公孫瓚交戰,屢次獲勝。袁紹見狀,當下全力拉攏烏桓,將烏桓首領如難樓、蹋頓、蘇仆延、烏延等人盡皆冊封為王,待見極為親厚。烏桓人也由此全力幫助袁紹擊敗了公孫瓚。

及至後來袁紹被曹操擊敗,烏桓各部首領收容了袁尚、袁熙,最終引得曹操冒險遠征柳城,一舉斬殺烏桓王蹋頓,收降了胡、漢百姓二十餘萬,並逼使公孫康斬殺了逃往遼東的袁尚、袁熙、難樓、蘇仆延、烏延、樓班等人,這才基本平定這場邊亂。

隨後曹操將烏桓之中最精銳的部分再次南遷,直接遷入冀州腹地定居,其青壯從軍,成為了曹軍騎兵的一大來源。

至此,長城以南的烏桓人再不為害,漸漸與漢人融合,最終烏桓之名也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而留在長城以北的烏桓人則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聯合鮮卑作亂,被曹彰領兵平定,其殘部向北遷移,漸漸被鮮卑吞併,最終也在數十年之後完全消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赤壁之崛起荊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赤壁之崛起荊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442章 水中藏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