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動(3)

第一章 行動(3)

詩人朗費羅則說:「日常生活看似枯燥乏味卻非常重要,就像時鐘的發條一樣,可以讓鐘擺勻速地擺動,讓指針指示正確的時間。當發條失去動力時,鐘擺就會停止,指針也不再前進,時鐘靜靜地躺在那裏,不再有任何價值。」很多人心存這樣的想法:人人都在命運之神的掌握之中,所以,只要等待好運降臨就行了。這是一個可怕的念頭,對人的天賦、智慧、品格禍害最大的莫過於此。要鼓起勇氣、拿出力量、採取行動。常常對自己說:「我要完成它!」以這種態度做事,沒有不成功的道理。我知道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家住羅德島的人,他殫精竭慮,砌了一堵石牆,就像一位大師要創作一幅傑作一樣,其專註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翻來覆去地審視着每一塊石頭,研究這塊石頭的特點,思考如何把它放在最佳位置。砌好以後,從不同的角度,再細細打量,像一位偉大的雕刻家,欣賞著粗糙的大理石變成的精美塑像,其滿足程度可想而知。他把自己的品格和熱情都傾注到了每一塊石頭上。每年,到他的農莊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他也很樂意解說每一塊石頭的特點以及自己是如何把它們的個性充分展現出來的。你會問砌一堵石牆有什麼意義呢?這堵圍牆已經存在了一個多世紀,這就是最好的回答。你可以讓兒子繼承萬貫家財,但是你真正給了他什麼呢?你不能把自己的意志、閱歷、力量傳給他;你不能把取得成就時的興奮、成長的快樂和獲取知識的驕傲傳給他;也不可能把經過苦心訓練才得來的嚴謹作風、思維方法、誠實守信、決斷能力、優雅風度傳給他。那些隱含在財富之中的技巧、洞察力和深思熟慮,他是感受不到的。為了掙得巨額財富,保住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你培養出了堅強的毅力和苦幹的精神,這都是從實際生活中逐步鍛煉和塑造出來的。對於你來說,財富就是閱歷、快樂、成長、紀律和意志。而對於你的繼承人來說,財富則意味着誘惑,可能會讓他更焦慮、更卑微。財富可以幫助你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對於他來說,則是個大包袱。是的,如果你為孩子做了任何事,單單忘了教誨他養成勤奮工作的習慣,對他則是最為不幸的事,他會淪為生活的弱者。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悲劇:一位富商把自己的孩子安置在自己開設或自己擔任股東的企業里,儘管他的孩子毫無本領,職位卻高人一等。在這孩子手下做事的員工,都比他努力,經驗也比他豐富得多。沒有人對他心悅誠服,這使他陷入尷尬的境地,羞愧難當。其實,這個職位應該由一位在商界工作多年、富有經驗、精明能幹的人擔當。一個人只有靠自己奮鬥、竭盡自己的心智、克服無數的艱辛謀到職位,才算得上真正的光榮,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如果你現在的職位並非通過自己的苦幹,而是通過其他方式謀到的,那你做起事來感覺一定不太好。如果是由於父親的面子,或其他親友的提攜,在現在的職位上,你一定會覺得工作非常生疏難做,因為這個職位不是你腳踏實地謀得的。迪恩·法拉說:「工作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靈滋補劑,是醫治精神疾病的良藥。這從自然界就可以得到體現。一潭死水會逐漸變臭,奔流的小溪會更加清澈。如果沒有狂風暴雨,沒有颶風海嘯,地球上全部是陸地,空氣靜止不動,這樣的世界就毫無生趣。在氣候宜人、四季溫暖如春的地方,人們十分愜意地享受着生活,自然容易無精打采,甚至對生活產生厭倦。但是,如果他每天要為自己的生計奔波、與大自然作激烈的搏鬥,他就會精神抖擻,經受各種鍛煉,發展出最強的力量。」富蘭克林說:「在我們中間,有不少能工巧匠和勞動者,受到了一夜暴富的空想的蠱惑,荒廢了自己的本行,幾乎毀了自己和家庭。他們鬼迷心竅地尋找幻想中的寶藏,在樹林和灌叢中遊盪,尋找一些記號,半夜裏,他們帶着鐵鍬趕到有希望的地點,神魂顛倒地干著,由於害怕傳說中守護寶藏的厲鬼,他們的每個關節都在發抖。他們刨出一個大坑,挖出幾車土,但是天哪,什麼匣子或鐵罐也沒有!也沒看見盛着西班牙古金幣的水手的箱子!他們以為在行動中出了什麼差錯、說錯了什麼話或違反了什麼清規戒律,讓神靈生氣了,讓寶貝沉得更深了。「誠實的彼得·柏克蘭,徒勞地尋找這種寶藏已經很久了……讓他想想,在作坊里掙的一分一釐正在積少成多,幾天過去就相當於一塊金幣了;也讓費伯想想他釘進去的每顆釘子、刨出的每一片木屑的價值吧。這類想法會讓他們勤勉。其實,他們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致富。為了那種可笑的胡思亂想,一天天泡在喬治的酒店裏,和無所事事的星相預言家一起策劃怎麼去尋找那些從來沒有被埋藏的東西,也不管家裏離開了他們這些主心骨怎麼胡亂應付生計,就在深更半夜離開妻子和溫暖的床(假定是在所謂關鍵時刻,無論下雨、落冰雹、下大雪還是刮大風),風風火火地跑去挖那永遠找不到的東西,就算不送命,也把自己弄的衰弱不堪、好些日子不能工作,這是多麼荒唐啊!的確,這是真正無與倫比的傻瓜和瘋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成功勵志首席讀本:改變千萬人生的一堂課(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成功勵志首席讀本:改變千萬人生的一堂課(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行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