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節 朝鮮人的馬屁

第三八三節 朝鮮人的馬屁

?卻聽內閣首輔周延儒對崔有海說道:「崔大人,你少跟皇上來這套?你在京師里做使臣都三四年了,哪個月你不到內閣里來幾回的?幾位內閣大學士,你見得還少么?」

周延儒這話說得半真半假,再加上他卻是地位尊崇,說得崔有海臉色一緊,忙解釋道:「周大人,這也是我沒法子啊。這幾年鄙國國內年景不好,滿洲韃子又時常過來騷擾……這不,賑災、養兵都要用錢,我們國小民弱,就只能來求天朝上國幫忙了……」

周延儒聞言,面孔一板,答道:「天朝同貴國乃是父子之國,父親幫襯兒子一把也是理所應當的。可兒子長大了,也要懂得自謀生路。關於這一點,我朝萬曆皇上早已有所論述。」

溫體仁的觀點同周延儒相似,說話口吻卻柔和了許多:「老崔啊,你別看我們是天朝大國,可大也有大的難處。這兩年當今皇上勵精圖治,用錢的地方多,能幫襯你們的地方就少。等皇上治國見了成效,到時候自然是會關照貴國的。」

溫體仁再一次顯示出了他出色的拍馬屁的功力,三兩句話里,便將崇禎皇帝和崔有海的順毛捋了一遍,頓時將被周延儒弄得有些尷尬的氣氛化解開來。

正在這時,剛才被崇禎皇帝呵斥下去的大太監高起潛回來了,還親手捧了一個大食盤,將食盤上新做的幾樣熱騰騰的菜放在桌上,又取走了原有的幾樣殘羹冷盤,這才將食盤遞給身後的小太監,自己則謹小慎微地侍立在崇禎皇帝身後。

崇禎心情尚好,自己先夾了一塊蜜肉,輕輕咬了一口,笑道:「朕這幾年操勞國事,有時候就連吃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許久沒像今日這樣同幾位愛卿一同吃飯了。來來來,大家不要客氣,今日我們沒有君臣之分,只是朋友敘舊,多吃一點,多吃一點嘛!」

皇帝嘴巴上雖然這麼說,可沒人會真的將皇帝當成朋友——更何況老朱家的傳統,一向是翻臉無情的——要真的像朋友那樣在飯桌上敬酒罰酒、放浪形骸,那自己的腦袋估計也留不到明天了。

因此在座幾位也都不敢大快朵頤、狼吞虎咽,而是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夾起放在自己面前的一塊小菜,放在嘴裏仔細品嘗。

姬慶文面前擺的,只是一疊尋常的烤羊肉片,塞到嘴裏一嘗,只覺得這羊肉雖然肥美多汁,可烤肉的廚子卻好像是在吝惜調料一般

,沒給這羊肉賦予任何額外的美味,吃起來便沒有更多的趣味。這讓姬慶文覺得,這麼好的一塊羊肉,送到御膳房裏也算是暴殄天物了,要是送到江南去讓大老婆柳如是親自下廚烹飪,搞不好能做出比這好吃十倍的烤羊肉來。

崇禎皇帝看到姬慶文這若有所思的樣子,便問道:「姬慶文,聽說你這狗才在江南賺了不少錢,據說還納了個名妓做老婆,想必吃的也就是珍饈美味了,難道還覺得朕的御膳味道不好么?」

姬慶文聞言一驚,忙把半口烤羊肉咽了下去,答道:「皇上也知道臣是個俗人,看到好看的人就想要接近一下、看到好吃的菜就想品嘗品嘗。那柳如是雖然曾經流落風塵,可畢竟是也是正經官宦人家出身……」

崇禎皇帝倒也還算開明,擺擺手,說道:「沒什麼大不了的,是有幾個吃飽了撐的御史寫過奏章彈劾過你。可朕派人去一查,這幾個言官背地裏都去過妓院。哼!言不由衷、言行不一,全都被朕駁回去了。要是他們再敢多說廢話,看朕一個個都給他們罷官免職!」

姬慶文趕緊起身謝恩。

卻聽崇禎皇帝又說道:「有話說是宰相肚裏能撐船,朕貴為天子,肚量自然要比別人要大得多。只要你實心給朕辦事,你只要沒有犯上作亂,朕一切都是能包容的!」

崇禎話音剛落,姬慶文還來不及謝恩,周延儒、溫體仁、乃至崔有海都忙不迭地開口頌聖,什麼樣的好話都說上了。

尤其是崔有海,仗着自己是朝鮮使臣,連聲拍馬道:「聖上雅量宏志,海內文明,就是蠻夷未化之地,也爭相傳頌聖上大名……」

忽聽姬慶文問道:「崔使者,記得貴國朝鮮年年進貢、歲歲稱臣,每次皇上總要賞賜一些金銀綢緞。不知我蘇州織造衙門生產的進貢彩織錦緞你們可曾收到過?」

崔有海忙道:「當然,當然。天朝江南織物精美無比,而蘇州織造衙門的進貢綢緞更是其中的極品。鄙國國君收到以後,每次都是愛不釋手,禁不住稱頌崇禎皇上慷慨仁愛呢!」

姬慶文又問道:「不知這些綢緞,貴國拿到手裏之後,又是如何處置的呢?」

崔有海聽了心中一緊、眼珠一轉,答道:「這樣的好綢緞,鄙國自然是異常珍惜。除了給皇親國戚每年縫製新衣之外,偶爾也會頒賜有功之臣。不瞞諸位大人說,

我也曾被鄙國國君賞賜過幾匹彩織錦緞,我做成了一套官服,只有等鄙國大禮之時才捨得穿戴。就連做衣服剩下的下腳料都不捨得扔,做成了幾塊手帕送給了微臣的婆娘……」

崔有海還在滔滔不絕地說,姬慶文卻用柔和的口吻將他的話打斷,又問道:「那皇上每一年,會賞賜給貴國多少錦緞呢?」

姬慶文這樣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讓崔有海不舒服起來,嘀咕了一句不知道什麼話,卻並沒有及時回答。

外國進貢之事,歸禮部掌管,而禮部尚書就在飯桌之前——他便是兼任了內閣大學士的徐光啟,而徐光啟同姬慶文關係極佳,雖沒有猜出他這樣仔細詢問的用意,卻也知道姬慶文說出這話必有原因。

於是老邁的徐光啟咳嗽兩聲,替崔有海答道:「是這樣的。天朝尋常屬國,通常准許三年一貢或者兩年一貢。而朝鮮乃是諸屬國之首,按太祖高皇帝祖制,特許一年三貢。每次進貢,天朝照例要頒賜各種財物,具體到江南織造衙門的彩織錦緞,每次都是一百匹。」

原來在古代東亞,除了日本同明朝若即若離之外,其餘國家(包括朝鮮、安南、緬甸、暹羅等等)對大明朝都抱定了跪舔的態度,一個個都爭着過來進貢。

他們這樣積極地進貢,倒也不是為了體現自己對天朝上國的恭敬,而是因為大明朝為了體面,每次總要回贈給數額遠遠超過這些國家進貢的土特產價值數倍的金銀財寶——要是拿出來的少了,朝廷反而會覺得太吝嗇,在外國面前丟了面子。

然而賺了面子,就必然會丟了裏子——每次外國進貢,朝廷就會花一大筆錢,久而久之就成了財政上的巨大負擔。

這些國家的小心眼,又豈能瞞過大明朝廷,更何況那時候的皇帝乃是古今中外最不給別人面子的朱元璋。別的國家當他是凱子,他真實的身份卻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一道聖旨便規定了每個國家每年的進貢數量,還美其名曰是為了減輕這些國家人民的負擔。

而朝鮮離開京師的距離最近、跪舔的態度也最認真,自然也就取得了屬國之中最高的待遇,進貢的密度是別國的幾倍,從大明朝這裏得到的好處自然也是別國的幾倍。

也因此,每年的朝鮮向明朝的朝貢,被後世的史學家稱為「朝貢貿易」,是朝鮮財政的一大支柱。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有錢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有錢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八三節 朝鮮人的馬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