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文化為騙子發展創造條件(5)

明清時期的文化為騙子發展創造條件(5)

有個姓施名濟的人,父親生前將一缸缸黃金白銀散埋於庭園各處,死時卻沒有遺下片言隻語,這個施濟自然也無從得知其父的埋金處所。後來施濟以舉家之力周濟一位桂姓的落難人,並讓桂生一家人依附自己,男耕女織,繁衍生息。

也是命運使然。有一年臘月初一日,桂生照例在桑棗園中面對銀杏樹燒紙錢奠酒。忽然看見一隻白老鼠,繞樹走了一圈,徑直鑽到樹底下去了。桂生看時,只見樹根浮起處有個盞大的竅穴,那隻白老鼠兀自在穴邊張望。桂生說給老婆聽,莫非這老鼠是神道現靈?孫大嫂說:「馬瘦毛長,人窮智短。常聽人說金蛇是金,白鼠是銀,卻沒有神道變鼠的話。」

不過信也好,不信也好,夫妻二人還是扛起鋤頭乘着夜色去挖,不想還真挖出這寶貝,二人從此大富,瞅著個機會遠走他鄉做了員外。當然,為富不仁的桂員外最後懺悔了,這是后話。(《警世通言·桂員外送窮懺悔》)

總之,透視明清時期若干文化史資料,不難看出騙子文化同市民文化乃至居於主流的官方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的廣泛性與深刻性,是由中國的多維演進方向與小農經濟的特性決定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社會史:騙子的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中國社會史:騙子的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明清時期的文化為騙子發展創造條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