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節 兩個堅持和兩個儘力

第一七三節 兩個堅持和兩個儘力

面對即將被分而殲之的險竟,領軍的幾大滿洲貝勒們終於不約而同地達成了共識——只有堅決地、果斷地、毫不留戀地撤退,才能避免《三國演義》之中走了麥城的關羽的悲慘結局。

因此領軍的莽古爾泰、阿濟格等人紛紛號令麾下八旗精兵,這就調轉馬頭,乘着明軍的包圍圈沒有形成,便立即向東邊撤退。

袁崇煥本以為以自己薊遼督師的身份,又曾經讓滿洲八旗在遼東吃了那麼大的虧,必然會吸引皇太極親自領軍來攻,因此事先就做好了血戰一場的準備。

卻沒料到自己只排列了一個階梯陣型,就引得面前這兩萬八旗精銳中了計,廝殺了不到一個時辰就露出敗相——這種領軍作戰的水準,別說是精於用兵的皇太極了,就是比起驍勇善戰的代善也是頗有幾分不及。

然而雖不知皇太極是否真的在對面陣中指揮作戰,可滿洲八旗畢竟是滿洲八旗,無與倫比的單兵戰鬥力擺在這裏,萬一被他們緩過神來說不定被緊隨不舍的就是自己了。

因此袁崇煥不待細細思考,只看對面直到京杭大運河都是一片平原、又沒有前方設有埋伏的探報,便催動全軍人馬向前追擊而去。

可是滿洲八旗人輕馬快,而遼東鐵騎則是盔甲沉重。

不一會兒袁崇煥所部騎兵便被拉開了一段距離,至於協同作戰的步兵更是追得上氣不接下氣,依舊是被前方的騎兵越拉越遠。

可面對這樣的情況,袁崇煥卻沒有絲毫擔心——原來廣渠門的正東邊,就是京杭大運河,現在是十一月的寒冬,別說是水性稀鬆的滿洲八旗騎兵了,就是一隻鴨子,在這寒冬臘月里貿然下水也得凍成冰塊。

於是追擊潰軍經驗豐富而從來不懂如何撤退的滿洲八旗騎兵,依舊在悶着頭向前方奔逃,卻不知前方並非求生之路、而是決死之地。

身後的大明遼東鐵騎卻已自認為勝券在握,在對手身後不緊不慢地追擊。

正在眾人都以為是大局已定之時,戰場之上突然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只見嚴令必須緊緊關閉的廣渠門忽然被打開一道縫隙,一名錦衣衛快馬輕騎從中飛馳而出,快馬趕上正在親自領軍追擊敵手的袁崇煥,來不及行禮,便將一道旨意送交到這位勝利在望、意氣風發的薊遼督師手中。

袁崇煥也不放慢馬速,一面繼續在馬上顛簸、一面接過旨意閱讀起來。

這道聖旨墨跡未乾,竟是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親自擬寫的。

只見孫承宗用自己渾厚圓潤的筆鋒,向袁崇煥通報了一個驚心動魄的緊要軍情:德勝門滿桂遇到的是皇太極親率的滿洲八旗主力,並使用了繳獲的幾門火炮,交手不到半個時辰便將滿桂所部將近三萬人擊潰;現滿桂正繞城南走,意圖同袁崇煥會師共同對付皇太極。

對此,孫承宗以皇帝聖旨的名義,命令已擊潰眼前敵軍的袁崇煥,這就去接應滿桂,兩軍合兵一處再同皇太極決戰。

原來如此!

這道旨意解開了袁崇煥心頭疑惑。

原來皇太極並不在軍中指揮,而大貝勒代善據說已被姬慶文的火槍隊打傷,自然也不可能領軍同自己作戰,那現在帶領面前的八旗騎兵的,應當都是些二三流的將領——怪不得眼前的對手這樣好對付了。

既然沒有皇太極、代善的率領,那被自己追擊的這些八旗騎兵,按照道理應該是極易圍殲吃掉的,現在最好的選擇,便是不去搭理潰敗下來的滿桂,而是繼續向前突擊,將面前的對手儘快消滅乾淨,再轉過頭來對付皇太極。

可皇上的旨意、老師的教誨,卻是要袁崇煥立即去支援滿桂,相當於是讓袁崇煥松嘴放開眼前的這塊肥肉,而是轉而會同牙齒已經崩了的滿桂,一同去啃皇太極這塊硬骨頭!

袁崇煥騎在顛簸的馬背之上,思前想後了一番,終於暗自下定決心,將聖旨收好了,告訴過來傳旨的錦衣衛三個字「我知道了」,便繼續跨馬揚鞭向前追擊敵軍。

已同袁崇煥合兵一處的祖大壽見錦衣衛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便駕馬來到袁崇煥身邊,問道:「督師,這錦衣衛是傳旨來的嗎?」

袁崇煥看也不看這位手下第一猛將,說道:「不關你的事,先殲滅眼前這些滿洲韃子再說!」

祖大壽吃了個癟,「哦」地答應一聲,便又縱馬離開了。

袁崇煥此舉,無疑是在違抗聖旨,可他現在腦海里只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訓,想着只要各方面再堅持一下——滿桂再堅持一下多抵擋皇太極一時半刻;自己這邊再堅持一下,將面前的四旗人馬殲滅——一樣可以回過頭來合力對付皇太極。

袁崇煥固然能夠堅持,可是滿桂已經堅持不住了。

原來是皇太極在發動進攻之前動了一個心眼。

若是自己親自領軍攻打袁崇煥部,那就將面臨一場生死血戰,有可能贏、也有可能輸,總體而言贏多輸少,但必然會導致本方的大量傷亡。而另一部分對付滿桂的八旗部隊,也同樣會面臨勝負對半的局面。

可只要將攻擊的目標調整一下,由皇太極自己率部攻打戰鬥力稍弱的滿桂所部,那就有極大可能在短時間內、付出較小的代價的前提下,迅速擊敗駐守德勝門的滿桂。然後揮軍直抵廣渠門外,乘勝攻擊袁崇煥身後,便能將一舉將明軍這兩支最為重要的機動力量全部消滅。

當然,前提同袁崇煥的「兩個堅持」一樣,皇太極要做到兩個儘力。

第一是皇太極自己要儘力將滿桂在第一時間內擊潰。

第二,則是攻擊袁崇煥的四旗兵馬要儘力將袁崇煥死死拖住。

為了實現第一個「儘力」,皇太極不僅以大汗之尊,親自領軍全力攻打滿桂,還不怕麻煩、不辭辛勞,將在遼東繳獲的三門火炮帶上,在發起衝鋒之前先將對手滿桂轟擊了幾炮,終於一舉重創滿桂所部並迫使其離開固守的德勝門,開始繞城向袁崇煥靠攏。

然而攻打袁崇煥的滿洲軍馬,雖然也已經是在「儘力」而為,卻不但沒有將袁崇煥拖住,反而在交手了不到一個時辰之後,便向東撤退,讓對手佔盡優勢。

袁崇煥和皇太極這一對生死對手,都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卻又無法控制自己友軍的發揮——所謂「不怕虎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滿桂、尤世威和莽古爾泰、阿濟格他們未必是豬,不過也確實沒有完成各自的任務。

崇禎二年,也就是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戰鬥,僅僅開始了不到一個時辰,戰況就已朝着兩位統帥無法控制的方向極速發展下去了。

而不一樣的是——

皇太極身為大汗——特別是在代善無法理事之後——就成了滿洲上下一言九鼎、說一不二的人物,可以總攬全局;

而袁崇煥雖然貴為薊遼督師,可他頭上還有崇禎皇帝,身邊還有無數文臣武將,監視他的、掣肘他的、提防他的人不知有多少……

就是這樣的區別,將會導致明末歷史上這兩位頂尖的傑出人物的命運,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

可現在的明末,卻又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明末。

不為別的,只因為在這十七世紀的歲月洪流之中,莫名從二十一世紀穿越來了一名叫做姬慶文的窮屌絲,而他正用自己的翅膀,扇動起了越來越巨大、越來越猛烈的氣流,正在慢慢地、悄悄地、漸漸地改變着歷史發展的方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有錢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有錢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七三節 兩個堅持和兩個儘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