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舊案

第八十五章 舊案

常無義聽得雲里霧裏的,不明白葉楓是什麼意思:「關於藍玉一案,宮中與各部的文書案卷白紙黑字,記載得明明白白,罪證確鑿,有什麼可疑?」

此時范松溪既死,自有常無義手下的官差將范松溪與蔡老六的屍體抬走,屋裏此時只剩下了葉楓連同常無義、唐大,還有程姑娘一共四人。

葉楓見左右無人,於是低聲問道:「你可記得當年藍玉之前的胡惟庸案么?」

常無義點點頭道:「此乃開朝之後洪武第一大案,天下皆知,誰人不曉?」

胡惟庸,早年就跟隨在太祖皇帝朱元璋左右,在元帥府做事。憑藉其過人的才幹與頭腦,逐步高升。

他與開國功臣,後來的韓國公李善長是同鄉兼姻親,因此頗得李善長的賞識。在李善長扳倒了與他素來不睦的重臣楊憲之後,在洪武六年,推舉胡惟庸擔任了丞相。

胡惟庸任丞相之後,與李善長共同把持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甚至於有傳聞他與當時的魏國公徐達交惡,竟然收買徐府看門人,意圖謀害徐達。

洪武十三年,忽然暴出胡惟庸謀反的消息,太祖皇帝大怒之下迅速將其拿下並處死。

此後十餘年間,斷斷續續又揭露出他勾結北元,勾結倭國等等重罪,不但他自己全家被誅九族,受到牽連而死的還有韓國公李善長等一公二十一侯,總共誅殺了三萬餘人,被稱為洪武第一大案。

自此案之後,太祖廢除了丞相一職,撤掉了中書省,改由六部各負其責,直接向皇帝報告。並且頒下詔書,嚴令後世為君者皆不許設立丞相一職,加強了皇權的集中。

因此此案不但轟動一時,而且影響深遠,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

葉楓問常無義道:「你可記得胡惟庸案當初是如何被揭發的?」

常無義想了想,說道:「據記載在洪武十三年正月,已經有御史上奏彈劾其謀反,太祖猶疑而未決。到了二月間,胡惟庸奏報府中井水忽變甘泉,以為祥瑞,奏請太祖前往觀賞,太祖欣然而往。」

「走到西華門之時,有一個太監叫雲奇的,探聽到了胡惟庸在府中暗伏刀兵,意圖不軌,於是衝到太祖車駕前,拉住馬韁繩,然而急切間卻說不出話來。」

「左右衛士以為刺客,即刻上前亂棍將其打死,可是雲奇卻至死不退,手還拚命指著胡府的方向。太祖皇帝察覺有異,於是登上宮城城樓遠眺,望見胡府之中塵土飛揚,刀兵閃動,大怒之下立即下令抓捕胡惟庸,當天便處死了。」

「後來太祖厚葬了這個太監雲奇,並且為其撰文哀悼,稱為義士。此事傳遍宮中及朝野,想來也不會有假。」

葉楓聽完點了點頭,說道:「我所聽到的也是如此,不過就是這個流傳極廣的義士雲奇的故事,我卻有些存疑。」

常無義晃了晃腦袋問道:「有什麼可疑的?」

葉楓說道:「胡惟庸當時權傾朝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連太祖也要忌憚他三分,這樣的人物,若不是逼得狗急跳牆,他有必要謀反嗎?即便他要謀反,怎麼會使用在自己府中伏下刀兵,謀害太祖皇帝這樣簡單的手段?」

「當

時大明開國已經十餘年了,天下一統,皇權穩固,豈會是你謀害一個皇帝就能夠改朝換代的?何況當時朝中的功臣宿將那麼多,在外領兵的將領也大多是太祖舊部,開國功臣,謀害了太祖皇帝,立時便會成為天下公敵,眾矢之的,誰會服從你的號令?胡惟庸何等精明能幹之人,豈會想不到這一點?」

「太祖皇帝是什麼樣的人?精於權術,心機深沉,最重猜疑,既然早在正月間就有御史彈劾胡惟庸謀反,他又怎會對其絲毫沒有戒心,聽其所奏便欣然前往胡府?這完全不合常理。」

「退一萬步講,即使胡惟庸真的想要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謀反,這是何等機密的事情,怎麼會讓一個小小的太監得到了消息?」

「更何況胡府遠離皇城,登上宮城城樓又怎麼會看得見胡府之中所伏下的刀兵?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所以我認為宮中記載的這所謂的義士雲奇之說,純屬子虛烏有之事。」

他這一連串的疑問問得常無義目瞪口呆,卻又無法辯駁,好半天才問道:「如果當年胡惟庸並未謀反,為何太祖皇帝要誅其全族,還株連了那麼多的人?」

葉楓搖搖頭,低聲說道:「胡惟庸大權在握,又有開國六公之一的韓國公李善長的幫助,其勢一時無二,當時朝中依附者眾多,後來被稱為淮西朋黨集團。」

「當時和他們交惡的魏國公徐達,不得不常年帶兵在外避禍,與他們不睦的劉基,曾被太祖贊為吾之子房,功勞甚大,最後卻只是封了一個小小的誠意伯,第二年他就告老還鄉了。」

「由於他在走前曾向太祖建議過胡惟庸品性不佳,不宜為相,因此深遭嫉恨。洪武八年,劉基患病,胡惟庸奉太祖之命前往探視。吃過他帶來的太醫開的葯之後,劉基病勢愈發沉重,不久就病死了。所以一直有傳聞,說是被胡惟庸給毒死的。」

「胡惟庸行事如此膽大妄為,又心胸狹窄,睚眥必報,平時的處事為人也可想而知了。他位高權重,勢必令太祖感到處處掣肘,皇權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因此,太祖皇帝才會在胡惟庸案后,下令撤掉中書省,廢除丞相一職,並且嚴令後世不得任命丞相,但凡有進言設立丞相之人,當即凌遲處死。可見他心中對於丞相之權的忌憚與痛恨。」

常無義聽完不禁變色道:「你的意思是說,當年太祖皇帝是因為忌憚丞相之權,所以才……」

葉楓臉色一沉,對他小聲說道:「噤聲,不可妄議!」

常無義霍然警覺,立即閉上了嘴。

其實他心中也明白葉楓所說的意思。

回看明初的幾位擔任過丞相的人,只有李善長、徐達、汪廣洋和胡惟庸這寥寥數人,他們之中李善長為人小心謹慎,徐達常年領兵在外,汪廣洋沉迷於飲酒吟詩,對於皇權的威脅都不大。

唯有胡惟庸,為相七年,擅權專政,霸道妄為,令太祖皇帝深為忌憚,感到大權旁落。因此對他動了殺機,也是極有可能的。

而他們四人的下場,也都不怎麼樣。

胡惟庸案發,李善長和汪廣洋都受到牽連而被賜死,而魏國公徐達,據說他的死也不尋常。

洪武十

八年,他患上了極為兇險的背疽,太醫告誡切忌吃鵝。當夜太祖皇帝派人賜食,以示慰問。打開食盒一看,竟然是一隻蒸鵝。

徐達明白太祖的意思,流着淚吃完了蒸鵝,當夜就服毒自盡了。

對於他們的死,太祖皇帝一直諱莫如深,不過天下第一才子解縉在擔任御史之時,曾經不知天高地厚的寫了一封《論韓國公冤事狀》來為其鳴冤。

奏疏中寫道,李善長為人謹慎,歷來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功勛第一,又何必為胡惟庸謀划反事?再說當時他年事已高,身體不好,根本沒有精力去經歷這樣的折騰。

其時正值朝中上下在株連胡氏逆黨的風口浪尖,大家都擔心解縉會因此獲罪,惹禍上身,可是太祖皇帝卻出人意料的沒有動怒,甚至未做任何批示,或許除了愛惜解縉之才以外,其實他心裏也清楚胡惟庸案的真相吧。

(關於胡惟庸一案涉及的人物和**,均來自於《明史》、《明太祖實錄》以及後世史學家吳晗所著《胡惟庸黨案考》一文,絕非筆者杜撰。)

葉楓輕嘆了一聲,說道:「當年胡惟庸案如此轟動,太祖皇帝藉此廢除了丞相與中書省,誅殺了三萬餘人,生生做成了鐵案,但是各種卷宗記載之中尚且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只怕後來的藍玉案那些記載的言辭鑿鑿的所謂鐵證,只怕也不是全然靠得住。」

常無義有些愕然,道:「你的意思是藍玉案當年也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葉楓默然無語。

鳳凰姑娘說得不錯,所謂史書記載的全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你只能看到他想讓你看到的一面,而真實的真相,則永遠的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下面,被人遺忘,無人知曉。

半晌,他才長嘆道:「無論當年藍玉案的真相如何,他的幼女總是無辜的,被牽連其中,從小經受了那麼多的苦難,她也只是個可憐的人。」

常無義有些憤憤的說道:「可憐?葬身在山谷之中的那五百金吾衛軍士可憐不可憐?這西安城中無辜染上疫病死去的這麼多的冤魂可憐不可憐?她就算再可憐,也不能因為自己的痛苦,就報復在無辜的別人身上。」

葉楓無言以對。

沒錯,至少在散佈蠱毒製造瘟疫,害死了這麼多人這件事上,她的確是難辭其咎,罪孽深重的。

而這一切,全都緣於她內心之中的仇恨。

仇恨真的可以強大到扭曲一個人的內心,把人變成了惡魔嗎?而這世間,又有什麼東西能夠具有打敗這仇恨力量呢?

葉楓在心裏喟嘆著,邁步走出了房間。

一出門,他就看見了虛弱的義兄解禎亮,此刻正頹然坐在院子的一角,愣愣的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也許,他正在想那位逃掉的鳳凰姑娘吧。

葉楓又想起了和鳳凰姑娘一同逃掉的范進。

他是否知道他的父親為了掩護他逃走已經死了?他是否知道他父親心中對於他的那一份愛?他的心裏是否還會對他父親存着怨恨的念頭?

葉楓抬起頭望向黑漆漆的夜空,心中暗自想着,不知道這逃走的兩個人,現在怎麼樣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尋龍迷蹤卷一華山驚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尋龍迷蹤卷一華山驚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舊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