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八章 五月十九日大雨

八百七十八章 五月十九日大雨

我從背包里拿出一把登山釘,用釘帽將槽里的金屬碎片全都勾了出來,就見槽底壓着半截斷了的青銅環。

到目前為止,我見到的機關元件大多都是用青銅打造的,而且銅質非常古樸,上面的銅鹽也和春秋戰國時期出土的青銅器很相似。

使用青銅元件,足以證明許瞎子是機關術方面的行家,因為青銅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在地下陳置幾千年都能夠保持比較好的機械性能,而且造價也比金銀鉑這一類的惰性金屬要低廉得多。

而這些青銅元件的特殊質地,似乎也證明了,許瞎子的機關術傳承得自周朝。

後世的很多機關常用石頭或者木頭來搭造,就是因為和機關術相關的傳承在漢朝開朝時出現過一次斷代,導致青銅原件的冶鍊手法沒能傳下來。

而機關術的相關傳承之所以斷代,就是因為魯班書的莫名失蹤。

這時,我又想起了當初在西海固找到上半部魯班書的情景。

西海固、泅水盪,兩地何止相隔千里,但卻隱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

我在想,這些年我經歷的事情,兜兜轉轉,好像全都能串聯起來似的,但我說不清這算不算是一種巧合。

大概是見我一直盯着深槽里的半截鐵環出神,左有道便拍了拍我的肩膀:「你沒事吧?」

我這才回了回神:「沒事,就是想起了頭幾年的一些經歷,回頭我得跟你聊聊我這些年的經歷,你也幫我拿捏拿捏。」

「我能幫你拿捏什麼?先別說這些了,忙正事兒吧。」

我點點頭,從背包里拿出兩條用精鋼打的錨勾,勾住槽底的斷環,先是猛力震一下手腕,靠着錨勾上的震蕩力將拉環下的銹跡震碎,隨手雙手同時發力向上提,就聽一陣「嘩楞楞」的碎響,拉環,以及環尾連着的一小段青銅鏈子都被我扯出了凹槽。

剛才我仔細看過槽里的碎片,大略能估計出來,如果將這些拼接成型,應該能拼成一個用來勾動拉環的勾套,因此我就斷定,要開啟機關,只要將拉環拉出來應該就行了。

不過事情沒有我想像中那麼簡單,當拉環被拉出槽口將近一尺左右以後,我就感覺到了一股很生硬的阻力。

那種力量,明擺着就是有什麼東西將拉環後面的鎖鏈給扎住了。

我也不敢硬拉,於是讓左有道抓住鎖鏈,而我則拿出鈴錘,在凹槽底部連着敲了七八下。

鈴膽傳來的聲音比較散碎,而且我敲擊槽底左側的時候,明顯比敲擊右側的聲音要空洞。

鈴聲散碎,說明深槽下方的機關結構比較複雜,我估計那裏應該有很多方齒嵌合得齒輪,槽底兩端的聲音一空一實,這就意味着,許瞎子將機關集中安置在了右側,而左側極有可能是個空腔。

想到這兒,我就從左有道手中接過鎖鏈,先是朝着右側輕輕拉動了兩下,鎖鏈依舊紋絲不動,但能聽到地底隱約傳來大片銹渣被擠碎的輕響聲。

隨後我又嘗試着向左側拉了拉鎖鏈,鎖鏈能微微地移動,另外還能聽到地底下傳來一陣類似於金屬球撞擊的聲音。

現在我大體能夠確定了,在槽底的右側,應該就是大面積的齒輪陣,而在左側,則有一個比較精密的咬合裝置。

我將地面下的機關佈局情況告訴左有道,讓他幫我把齒輪上的銹跡震碎。

左有道二話不說,立即端起青鋼劍,用沉重的劍身敲擊地面,而我則用均勻的力量持續拉動鎖鏈,試圖讓齒輪儘快運作起來。

由於機關元件都比較精密,我可不敢直接用摧骨手去震銹,這麼搞弄不好會震碎齒輪那脆弱的支撐軸,一旦斷軸,再想打開七金石門那可是難比登天。

左有道一次次落下青鋼劍,手法急促而細緻,我都能明顯感覺到鎖鏈下方的阻力在逐漸減小。

這也就是左有道劍術超群,加上他對腕力的控制恰到好處,事情才會這麼順利,這要是換李淮山或者其他的什麼人來,估計花上個把小時也無法將齒輪上的銹跡震碎。

前後也就過了約莫兩三分鐘,我先是感覺鎖鏈上的阻力突然消失,緊接着,鎖鏈被拉動,地底就傳來了大片齒輪相繼轉動的碎浪聲。

鎖鏈順着我的力道上滑了一米有餘,地底的碎響戛然而止,而此時我又感覺到了那種緊扎式的阻力。

左有道立即拿出青鋼劍,我沖他擺擺手,示意他先別急着動手,隨後我又試着朝左側拉了拉鎖鏈。

咔噠!

地下傳來了非常短暫的細響聲,我一聽就知道,這是咬合扣將鎖鏈給咬住了,這樣一來,就能防止鎖鏈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倒著滑入地下。

我試着將鎖鏈鬆開,果然,在咬合聲出現以後,鎖鏈已經被死死地固定住,完全不用擔心它會自己縮回去。

左有道在一旁問:「成了?」

「七金石門那邊沒有傳來動靜,估計在另一側的耳室里,還有一個和這邊對稱的機關。」我搖搖頭,說道。

話都這麼說了,我們兩個自然要到對面的耳室里看看情況。

果不其然,在這邊的耳室里還有一個同樣的石碑、同樣的凹槽,就連槽里的青銅碎片和斷了的拉環,都和我們剛才見到的那些差不多。

我們兩個故技重施,着手破解這裏的機關。

期間左有道問說:「你的機關術是跟誰學的?老仉家應該沒有這方面的傳承吧。別說了老仉家了,就是放眼整個行當,也只有河南偃師的木人谷有類似的傳承,不過他們的機巧傳承,好像也比不上你。」

「我這也是得了機緣,有幸看過上下兩冊《魯班書》。」

「那你這可真是大機緣。本來我還以為,你的機巧傳承也是得自木人谷呢。」

左有道說者無心,我聽着他的話,心裏卻犯起了嘀咕。

木人谷是個很小的宗門,門派的名字起得怪,門人的行徑更是古怪,常人受不了他們的行事風格,加上這幫人又幾乎不在行當里活動,以至於很多人都忘了世上還有這麼一個門派。

雖說行當里的大多數同行都對木人谷沒有多少了解,但我卻久聞它的大名,因為在《魯班書》裏,就有一段關於木人谷的祖師爺「偃師」的記載,甚至在《列子》這本書里也能找到一段名為「偃師獻技」的故事。

當時我就在想,許瞎子的機關術,會不會就是得自木人谷,如果真是這樣,我猜想,木人谷里說不定有人知道許瞎子和沈萬三的關係。

我一邊在心裏盤算著要不要去拜會一下木人谷的谷主,一邊還沒忘了正事,手上依然在均勻發力,緩緩拉扯着手裏的青銅鎖鏈。

左有道震碎的齒輪間的縫隙,我將鎖鏈拉起一米有餘,等到緊扎式的阻力再次出現,我又向左拉動鎖鏈。

「咔噠」一聲脆響,鎖鏈被緊緊地咬住,與此同時,耳室外也傳來一陣石面與石面摩擦的長音。

左有道立即端着手電筒出去查看,由於耳室的門一直開着,我不用出去也能看到七金石門緩緩地開啟了。

在七金石門的另一側,竟然只是一間面積不過十幾平米的小墓室,論面積,這件主墓室甚至還不如兩間耳室。

左有道也是一陣疑惑,站在那兒自言自語地說:「這座墓的結構……不合常理。」

「確實不合常理。」

說話間,我已經來到了左有道身邊。

左有道打着手電筒,我轉動着左眼,朝墓室中掃視。

主墓室看起來非常正常,就是一口石槨,棺下用兩塊石條墊高,石條下方挖了深槽作為殉葬坑,在石槨旁的地面上,還立着一塊齊膝高的石碑。

我們兩個湊到石碑前看了看,卻發現碑上刻得不是墓主人的生平事迹,而是一首詩。

「風驅急雨灑高城,雲壓輕雷殷地聲。

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

你別說,這首詩我還真在老仉家的典籍上見過,這是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的詩,詩名《五月十九日大雨》。

看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和左有道都是一臉懵。

當初劉伯溫給這首詩取名的時候,就取得毫無文才,怪異無比,而更怪異的是,這麼一首書寫自然景緻的詩,竟然出現在了底下墓穴里。

眼下這個墓,當真是處處透著一股莫名其妙的味道,又或者這其中包含着某種我們看不穿的門道。

左有道回過神來,朝一旁的棺槨揚了揚下巴:「棺材裏沒有屍氣,但陳腐氣息很重,應該只有一具普通的屍體。」

本來我就想打開棺蓋看看,聽左有道這麼一說,我也就放心大膽地走到棺前,直接將棺蓋給掀開了。

空氣相對比較潮濕,按說在這種環境裏,棺材中的屍體陳置了數百年,就算沒爛光,也爛得只剩下骨頭了,可當我掀開棺蓋以後,卻見棺材裏躺着一具完好無損的乾屍,它身上的衣服已經腐朽得不成樣子,可它身上的那層干皮卻異常完整,就連眼眶上的傷疤都能清晰地浮顯出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幽冥通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幽冥通寶
上一章下一章

八百七十八章 五月十九日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