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落榜

第134章 落榜

白逸之在家成過親,還不止一次。

頭一任妻子因為在懷孕期間白逸之流連青樓,生生氣得小產亡故了。第二任妻子,是頭一任妻子的表姐,嫁過來后總是他的姬妾爭吵,白逸之覺得煩了便長住的城中書院內,旁人勸他,他也不聽,反而對旁人說:

「她們一個兩個因着我的虛名吵著鬧着要嫁我,我原是這樣的人,成親后也斷不會改。倒不如勸勸她們莫改了心智,竟想嫁一個失了天性的白逸之。」

在白逸之入京前,他的這任妻子原是想跟來的,他是連自己貼身小廝都嫌煩不讓跟着的人,哪能讓一個女人跟着,便沒跟家裏打招呼提前出了門。聽說他的妻子在家如今也病著,還吵著說要和離。

這樣一個男人,哪怕是將來功成名就,也斷不是良配。再者,程家的女子性如烈火,換成她們,若是成親后白逸之還不改風流習性,怕是病故的會是他。武香香見慣不改脾氣的男子,且她如今也是這般,也難勸人收斂著,便只能暗中勸珠花幾句。

她是個不會勸人的,說了好半天,珠花也沒有抓到重點,卻又為女神忽然的關心受寵若驚。武香香見說不動她,便想了另一個法子,把來參加宴會的其他公子介紹給珠花。

白逸之在京城沒多久,便聲名鵲起,與此同時,武香香府上的宴會來的也不再是武官為主,許多風流才子也藉機上門。有美食美酒,還有佳人才子,武幗公府竟成了才子嚮往之地。武香香一向喜歡享受生活,有紫述打理著府中內務,府里的佈置擺飾比起宮裏都是不差的;府中的美人又有一些采自外邦,城中少見;府中的舞樂也是一絕,以前名聲不顯,也是武幗公請的都是一些武官的緣故。哪怕武官出去誇讚武幗公府上的宴會辦得好,一些文人也是不屑的,也只有自己親自來過,才知以前的那些詩會有多無趣。

冬去春來,飲宴的賓客從武官換成了才子,珠花也能跟他們談笑風生。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個,她也傳出了風流之名,孫氏沒法子,只得拘她在府上不讓她再去武幗公府了。其實珠花去的也不多,畢竟年節期間是府里最忙的時候,新年後徐木三年守孝期也到了,銀花也快出嫁,府里有許多事都要準備起來。孫氏不讓她去,她自然也不去了。她想那些個才子等大考之後也就風流不起來了,關於她的傳言自然也就淡了。

去年一年,珠花的相親都不順利,她自己倒不急,就是怕孫氏急,不得不想些理由安慰,除了用京中小姐時興晚婚的理由搪塞外,還想出了一個新的理由。

「娘,我看我的姻緣或許要等二姐出嫁才能動。你看,二姐不也是等大姐出嫁之後才跟徐木再遇后訂親的?所以你也不要太急,等我的緣分來了,你想擋也擋不住。」

「你快閉嘴吧。」

孫氏每次聽珠花一臉滑頭地說自己的親事她就腦門疼,比她看到腸子又跟學堂的孩子打架時還疼。可是事後想想,好像也有點道理。她寺廟去的多了,人也迷信起來,再者珠花身上還有一出白衣和尚的事,說不定她的姻緣自有天定,她並不用着急。可是自己肚子裏分出去的肉,她怎麼能不急。

一日,娘仨聚在一起說起珠花的婚事,孫氏又有點上火。

「阿珠,你要是再嫁不出去,說不定會被指給平王。」

這一年珠花十六歲,平王已經二十歲了。他調任之後像被人遺忘了一般,也沒有人再提起他的婚事,比他大不了多少的紀王已經生了兩個女兒。京中百姓隔幾天也會好奇是哪家小姐將嫁給平王,當然也有提到珠花的,旁人似乎也想看看程府這位三小姐命夠不夠硬。但是珠花自小多病,很多人都覺得她若是跟平王訂了親怕是熬不過數月就去了。

珠花是不信這些的,聞言便笑道:「平王有什麼不好,他沒有身居要職,公務不忙來錢卻不少。家裏長輩雖在,但不是每日都碰得上的,且就算碰上了好好說話說不定還能得一堆賞呢,多好呀~你女兒我嘴這麼甜,說不定還能夠靠得賞致富。至於平王命中帶煞的傳聞,誰愛信誰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本有幾分信的孫氏聽珠花這樣一說,不由拍了她幾下,不過細究起來,她其實也不信,這跟皇家有關的傳真還真不好說是真是假。

邊上銀花聽了,不由輕笑,「你若是這樣想,不如去求了父親幫着問問,我也好有個當王妃的妹妹。」

「這等事怎麼能麻煩身居要職的父親呢,他每日喝酒都來不及呢。」珠花打趣道,又被孫氏瞪了一下。

三人又說笑了一陣,卻不知外面程大山聽了熱淚盈眶,他就知道這個平常看起來不怎麼愛搭理他的珠花是爹的小棉襖,看看,為了不給他添麻煩耽誤他喝酒,連自己的婚事大事都不顧。既然女兒想當王妃,他這個當父親的一定要幫她達成。

程大山也不信外面那些傳聞,就拿之前文家的事來說,陛下早就想對文家下手了,之前的指婚不過是給文家人寬寬心,誰曾想文二小姐也是個拎不清了,有病就好好治病非要折騰。不過也是命數,在家中敗落前把自己折騰沒了,倒也省得活着遭罪,就如同外嫁的文氏一般,如今在夫家做人戰戰兢兢的,妾室一個個的都看不起她。

撇開這些傳言不說,平王算是一個謙恭有禮,溫文大方的好青年。程大山偶爾會在宮城邊上遇上平王,平王每次都會與他攀談幾句,說的還儘是一些聽了令人舒坦的話,就連家裏的大女婿都沒有他說話這般動聽。有一次他胃不舒服,平王還親自為他送熱水白粥,忙前忙后地讓程大山很是感動。

他身處要職后,有幾位王爺來跟他示好,但是碰了幾次壁后也就不來了,平王最初跟他示好時,他以為平王也有所求。相處了一些日子后,程大山總算髮現,平王只是一個好脾氣的人。他跟誰都沒有生過氣,連底下人犯了錯,他訓起人來也是和顏悅色的。這樣的人正合適跟珠花一起過日子,他以前怎麼沒想到呢?最要緊的是,他家珠花也喜歡,他如今是三品官,自家女兒配給一個不受寵的皇子總也使得。

珠花若是知道自家父親因為幾句戲語就開始盤算促成她和平王的親事,一定會跟他說,他想多了。

而平王那邊,發現程大山有所動作后,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孫氏也不知程大山有所動作,她把目光看向了今年大考的學子。哪怕程府今年沒有投奔過來參加大考的學子,但是與她交好的幾個夫人總會有的,只是這些人中年紀合適的真不多,大都是年過二十且有家室的,孫氏看了幾個都挑不到好的,就跟程大山抱怨了這事,誰曾想程大山大手一揮把珠花的親事給包下了。

「珠花的事你不用煩了,我有數了。」

「你有什麼數?」

「不就是珠花掛在嘴邊的那個嗎?你放心,我摸過底,是還不錯,就想着過幾天找個由頭把事提了呢。」

孫氏以為程大山說是珠花常說的家境簡單為人溫和的話,又聽他說摸過底,心下便放心了。有了兒子后,程大山做事穩重多了,這幾年也沒辦錯過什麼事,就連酒在外面喝得也不多。她細想想也是,如今程大山管着中軍,裏面有不少官家子,哪怕這些人挑不出好的,他們的親戚朋友中總有好的吧。想及此,她難得朝程大山露出和悅的笑容。

「總算有個當爹的樣子,做的好。」

「嘿嘿,夫人教得好,能為夫人分憂,為夫百死不辭。」

「什麼死不死的,咱家珠花也沒這麼難嫁。」

「就是就是,珠花這般好,自然要配個頂好的。你放心,我有數。」

「有數就行,成不成的記得說定前先讓我過過目。」

「成。」程大山虛應道說,暗想,為什麼還要過目,不就是平王,長安百姓誰還不知道平王呢?莫不是孫氏想要挑剔一番,這珠花都看對眼了,也就別挑剔了吧?想到此,他覺得要為了珠花,避過挑剔的孫氏把親事定下來。他知道孫氏近來有些迷信,護身符什麼的總會讓他帶着,初一十五還會去上香,若是她信了京中的謠言就不好了。

一想到自己為了小女兒,連孫氏都敢瞞着,程大山就覺得自己這爹當得是沒話說,放眼誰家都沒有這麼為子女考慮的爹。

就在孫氏把珠花婚事交給程大山後,便開始一心張羅銀花的婚事。因為銀花會嫁回李家村,孫氏問過銀花的意思后,把她的嫁妝里的農莊買在了老家,並由李叔李嬸幫忙看着。李叔李嬸已經回老家,大慶府的莊子由李梁子和梁子媳婦負責看着,兩人如今生了兩子一女,大兒子由李叔李嬸帶回了老家念書,二兒子再大一些也得回去,女兒則一直帶在身邊。

有李叔李嬸在,銀花的婚事辦得來也順利許多。婚事定在了秋季,兩家約定銀花嫁過去后,在李家村住一段,等明天清明后就會來京。程大山託人幫徐木在京城找了一個職務,先做上三年再想辦法往上調。這事自然是秦三提醒程大山,並且用程大山的名義出面去辦,程家人心裏都明白,卻還是得贊程大山想事情周到。

銀花在程大山面前一向是個嘴甜的,哄了程大山幾句后,程大山心下還暗想,找女婿這事孫氏真不如他。秦三是跟他身邊他盯着長大了,就不必說了。徐木的事還有平王的事,也只有靠他才能搞得定,靠女人家出面是不成的。之後,他對珠花的婚事也更上心了

就在程府開始着手準備銀花婚事時,科考的成績也出來了,方九郎被點為狀元,而白逸之卻榜上無名。兩人對這個成績都在意料之內,方九郎且不必說,白逸之落榜也是有原因的。

卻說科考那天,因着天寒,他帶進考場的東西里有一壺人蔘酒。考試開始后,他一邊審題一邊把整壺酒給喝了,喝完之後該怎麼寫他心中也有數,卻想着時間還夠不如睡一覺起來后再寫。誰知醒來之後時間已經不夠了,他提筆狂書也只寫了一半的題目。這份卷子他答出的那幾道題後來還被四下傳閱,旁人皆說此人是難得一遇的人才。若他都這般答,狀元之位也許就沒方九郎什麼事了,偏偏他沒能答案,還是因為喝醉的緣故。

等第一場時間到了,他雖然只答了一半,但是走出考場時,卻比任何人都精神。書香還以為自家公子答得好,正高興呢,白逸之就說了題並沒答完,書香不由苦着臉。後面還有兩場考試,白逸之想着反正第一場沒考好就沒有去,正好他饞酒了,就跟去酒肆大醉了一場。

武香香聽說了還不覺得什麼,等他酒醒后問了他打算,知道他想繼續住幗公府也沒有異議。

放榜后,白逸之把沒有考中的確切消息寫信傳回了老家,順帶還寫了一封和離書附在報信的書信里,他家中的妻子見信便答應了和離,拿了嫁妝頭也不回地走了。她卻不知白逸之就算沒有考中,就憑他住在幗公府上這一點,就足夠引起楊成堅的注意。他答的幾道題楊成堅也看了,心下暗暗感嘆這樣的人才竟沒能考中,也不知是不是有什麼緣故?

等科考結束后,他微服出宮去了幗公府,隨他同行的還有十六歲的長樂公主楊芳宜。

楊芳宜去武幗公府倒不是為了見那位如今在京城深受風流才子推崇的白逸之,而是為了綠寶石。她的生母李淑妃生辰快到了,她有心為李淑妃打一幅新頭面作為壽禮,頭面上要鑲淑妃近年最愛的綠寶石。她的私庫里倒有一匣子綠寶石,卻挑不出一顆她最中意的,聽說武幗公藏有許多寶石,連平常打賞用的都是碎寶石,她便想去討要一顆。

武幗公一向是個大方的,上回紀王想要紅寶石時,武幗公就給了他十顆,個個鴿子蛋那麼大水頭十足。有了這麼個不知客氣的皇兄,楊芳宜倒不好開口了。正好這時她聽說楊成堅要去武幗公府,便想跟了去藉機行事。

楊成堅其實知道女兒此去是為了什麼,他樂得看她為自己生母費一番心思,再說了女兒對他也是一樣貼心的,比她那皇兄靠譜多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爺別怕,王妃沒生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王爺別怕,王妃沒生氣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4章 落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