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由於當過王子伴讀、也當過官位不高不低的典侍,所以殷續深知有良伴相輔的重要性,因此他立刻上書樊應槐,希望在徽國各地廣興學制、拔擢人才。

他希望徽國百姓能夠多學才識,便在每個縣城都設立官學,若其中有成績優異者,便舉報上京,好讓更多人才能夠得到重用。

再者,殷續也增設了巡查官,讓他們在徽國各處暗中巡查,好彌補缺少鳳御傳達旨意後,貪官污吏不容易被揭發的問題。

過去由於鳳御會代天傳旨,將貪官惡吏的行止直接告訴君王,因此徽國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貪贓枉法的官吏。

但這樣的繁華榮光也只限於從前,如今少了鳳御,上天雖見卻不得言,不會再有人指證這些在暗地裏貪污的官差,所以日後難免讓地方官有恃無恐,開始中飽私囊,甚至是壓榨百姓。

為提早預防這現象,殷續便選出巡查官代為視察,並且每年更換人選,以避免收買問題。

然後,為了繁榮各地,殷續又謹訂新制,鼓勵不同鄉鎮、不同地方的百姓,各自發展獨有的技藝與特產。

此舉,為的是不讓大家依賴物價來考量,只要見米價高就搶著種米、布價高就忙着織布,造成米盛產過量或是布料供應過多,形成供過於求、致使價格反倒滑落,讓百姓白忙一場。

而且這樣的情況也容易引起民間物價混亂,物資供應不平衡,所以殷續索性仔細調查各地的風土特色,若是陶土品質好的地方,便設官窯,恆定每年陶器的產量;而水源豐沛的地方,便發展農業,提供徽國國內穩定的糧食。

這些新政策,都是殷續為了不辜負樊應槐的提拔,並且考量到徽國的將來,以及為了讓百姓生活得更好而推行的新制,因為他的宰相身分,再加上徽王的器重,還有早已慣於受命上天的朝臣聽話的回應,因此這一個個被樊應槐應允的新制,很快地便在徽國國內推廣開來。

沒有殷續當初擔憂的朝臣不合、沒有人大加反對,對於殷續的努力,朝臣們都認真地接下命令、加以執行。

面對這樣令人喜出望外的情況,照理來說殷續該是感到欣慰的。因為如此一來,朝中便能新添更多的人才,而各地蠢蠢欲動的貪官亦會跟着自我節制,國內的糧食布匹等各項物產亦能穩定供應,令百姓的日子無憂無慮。

只是,在殷續施行這些新制約莫一年之後,雖然徽國上下開始有了轉變,卻也相對地出現了不少問題。

來自各地的人才,漸漸在宮中成為殷續新的助力,而各地鬧事的貪官似乎也因巡查官的增設,並不敢隨意妄動,至於織布場、制陶場等設立官廠的地方,也跟着呈現繁榮和樂的景象。

這一切的回報,看來似乎都在應和著殷續的努力;偏偏三不五時就會收到某地出現難民流竄、哪邊又有強盜圍山聚集之類的陳情,而且接連不斷。

甚至,在過冬之後,這樣的狀況非但沒有緩和,還變得更嚴重了。

找不出原因的殷續鎮日埋首各地的陳情書當中,一有空閑便調閱過去徽國盛世時的治理記載,可惜無論他如何努力、幾乎想破了頭,就是找不到隱藏在安和樂利表象之下的禍因出於何處。

也因此,愁思逐漸染上了殷續的眉梢,讓他這個新任宰相,成天掛着抹不去的濃濃憂心……

「殷宰相,有事心煩?」厚實的嗓音帶着溫和的關懷語調,在殷續的耳邊響起。

「不,沒事……」殷續抽回神智,一抬眼,正好對上面前傅衡的打量眸光,讓他有些歉疚。

傅衡身居護東將軍,與他、徽王樊應槐都是當年力挺廢除鳳御制度的人,性情沉穩而正直,亦是樊應槐身邊的得力助手,在他升任宰相後,亦私下幫過他不少忙。

原本今日難得偷閑,所以傅衡便請他過府敘舊,順道品茶、下棋,可他卻又把這事擱得忘了,兀自想起政務來。

「瞧你茶沒喝上幾口,棋亦未動半子,怎會沒事?」傅衡體貼地替殷續取走他擱置在手上多時卻沒放上棋盤的棋子,放回盒裏,淡笑道:「若是能夠分憂解勞之事,不妨告訴我。」

「這……」殷續迸出苦笑,「其實,我是苦思不得其解。」

既然傅衡都開了口,殷續也不隱瞞,索性將各地流民與宵小盜賊越來越多的問題說了出來。

「其實你為百姓做得夠多了。」傅衡聽着殷續的苦惱,忍不住出聲安撫。

「不,我覺得身居宰相,卻沒能讓所有人安居樂業,是有負王上的厚愛。」殷續搖頭應道。

「殷宰相此言差矣!」傅衡擱下茶杯,解釋道:「徽國剛失去天人治國的制度,情況不能與從前相比,但我為國征戰,曾見過不少國家,老實說,現在的徽國比起那些充滿戰亂、貪腐奸臣的國家,算得上是安定了。」

即使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這雖是略嫌安慰之語,但政務的推動是絕對不可操之過急的。

「況且,殷宰相所提問題,各國幾乎都有,只是從前上天會立刻給予君王解決之道,現在換成我們自己面對罷了,而凡人總有缺失、無法面面俱到,因此你就別鎮日煩心了,我相信只要政策沒有疏失,情況必然會慢慢改善的。」在傅衡看來,殷續是拿自己跟天人治績相比,那自然會覺得不夠完美。

「不,我擔心的就是此事,傅將軍。」殷續眉心一蹙,續道:「一少了上天治國,問題便浮現出來,就表示我這個宰相沒能先知先覺、洞察民心,不然的話也不會如此……」

這樣的每況愈下,只表示徽國將不比昔日強盛,已經由天人的完美治世,變成凡人治國,而且……還漏洞百出。

「你是人、不是仙,殷宰相。」傅衡與殷續相識算來也好些年了,打從殷續任職典侍,他就認得這個相貌斯文、學識豐富,處事異常認真的青年,也明白能得到徽王賞識的殷續,將來必然不可限量。

而今,徽王英明,給了殷續一展長才的官位,可謂萬民之福,可惜呀……

「瞧你為了政務,應該悶在宮裏許多日子了,改天……可願陪同我去打獵?」想了想,傅衡迸出笑容探問道。

「我?」殷續露出錯愕的表情,隨後才苦笑應道:「不論是刀箭弓槍,我一概不會,跟去打獵只是給你礙事罷了,倒不如留在家中多思良策啊!」

「那可不。」傅衡搖頭道:「正因如此,你一道前往,不用拉弓射箭,反倒能散心解憂。」

「說到底,傅將軍是好心安慰我了。」殷續欣慰應聲。

「我只是覺得,你自從當了宰相,為了不辜負萬民期盼、大王盛恩,所以顯得有些求好心切、太過心急,因此壓迫了你平時的才智,才使其難以發揮。」傅衡坦言道。

「不是難以發揮,我是當真苦思不得良策。」殷續淡聲應道。

「殷宰相,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很多事是急不得的,有些小問題,乍看之下嚴重,可時日一久反倒能由其中窺見所需答案,但你只是一心急着解決,以至於沒能看清事況全貌,如此焦慮……其實對你沒有任何幫助。」傅衡見殷續怎麽也無法從死胡同里轉出來,索性直言。

「我想,你成日待在宮中,所見所聽所聞凈是相同眼光、陳舊理念,與其如此,倒不如出門散心,看看那地廣天寬,讓心思放遠,也能藉機瞧瞧宮外情況,說不準能夠找到新方法、再回頭對症下藥,這不是比你坐守王宮更好嗎?」他這方法雖不是萬全之策,好歹也能讓人清醒一下腦袋吧!

「傅將軍……」聽着傅衡的勸告,殷續忍不住露出愧疚笑容,「讓你為我費心思了。」

果然明君需要良相、而賢臣還須良將相佐啊!

「比起你為百姓的勞心,這只是小事、不足掛齒。」傅衡露出淡笑,「換個說法吧,就連君王都會偶爾出巡,四處視察民情,你這宰相自然也該忙裏偷閒一下啊!」

若是這一番勸告,能夠讓這憂國憂民的宰相減輕些煩惱,也算值得了。

「出巡……」視察民情?

靈光乍現,殷續連忙朝傅衡再三謝道:「多謝傅將軍!托你的福,我可真是想到好主意了!」

他怎麽給忘了呢?就像傅衡說的,悶在宮裏忙得團團轉,還不如出去巡察民情,親眼瞧瞧自己的政策到底給百姓什麽樣的日子過,說不定便能夠找出煩惱的根源,並加以根治啊!

就這麽定了!明日他要立刻向徽王請示,讓他這宰相微服出巡!

古有明訓,百聞不如一見。

與傅衡談過後,殷續決意出宮,親自視察民情。

過去,即使他明白看事情的角度要廣才能夠面面俱到,而為此廣徵人才進宮,好熟悉百姓真正的需求;但透過旁人的眼睛看到,再回報給他的,總抵不上自己親眼所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乞丐輔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乞丐輔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