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忽悠導致謹慎,謹慎導致有詔

第五十五章 忽悠導致謹慎,謹慎導致有詔

徐麟是有臉有皮的人,也知道想代理遼東經略的要求很過分。

混班組時積累的談判經驗告訴他,在提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要求之前,先應該漫天要價一番,等對方覺得不可接受之後,再對讓一步,往往便能增加成功的幾率。所以,當萬曆看瘋子一般地瞪着徐麟的時候,徐麟並不失望,而是滿臉古怪之色,向萬曆提出了他真正想要說的話。

「陛下,弟子以為,那后金不過是一個鼻屎大的叛國而已,地盤又是苦寒之地,自老酋及下的所有叛民都不善於農耕桑織,只要一遇到災荒饑饉,他們就會餓死凍死一大片。並且,后金的軍隊皆是善於野戰的騎兵,在攻打城池方面並不在行。弟子覺得,兩國相爭,並不在於尋求一朝定勝負的大決戰,而在於誰的實力更強盛,誰更能扛得住天災**。所以,徐麟肯請陛下,盡量延遲調集百萬精兵進行大決戰的時間,先固守城池,拖他們一段時間再說。」

這些分析,都是他以前道聽途說的一些講座上的見解,徐麟此刻拿出來向萬曆顯擺,不知道心裏有多得意。

「拖?胡鬧!」

萬曆聽了徐麟的前半段分析,也覺得有些道理,但他卻根本不同意徐麟的拖字訣,「你這說法有三點疏忽:第一,老酋先前是我大明朝建州左衛的夷將,反叛我大明自立一國在先,又奪我城池殺我百姓在後。我朝如果不立即征討鎮壓了他。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下轄的其餘三百八十多衛在一旁看了,豈不是爭相效仿老酋?那時候地局勢,將越發糜爛不堪!」

徐麟呆了呆。他還真地沒有想到過這一點,此時的大明朝還不僅僅是只擁有關內的十八行省而已,而是個扎紮實實的幅員遼闊大帝國。既然擁有那些關外的治權,如果任其糜爛淪喪,無疑就是賣國行徑——徐麟至此忍不住大嘆,暈,閻某人地講座真看不得!

萬曆又道,「第二,我朝在遼東的城池。皆為駐軍的衛城。但是遼東百姓在城內的地面上,是無法種出糧食來餬口的,也住不下那麼多人啊。如果老酋三天兩頭地騷擾和擄掠遼東的鄉村百姓,我朝的兵將對於這些嗷嗷凄慘地百姓,救?還是不救?救,就是說還是得要進行野戰。不救,百姓就會對我明廷極度失望,甚至離心離德,索性追隨老酋而去。最後全都淪為了叛民,反倒助長了叛賊地實力!」

徐麟徹底無語了。靠,閻某人誤我,總是在講座里批評明朝兵將,說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是守城。偏偏要和清軍野戰。卻原來,閻的眼裏以為遼東徐麟大暈:好多冤死鬼啊。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事情到了這地步,徐麟也沒有後退的餘地。

奉旨之後,錦衣衛千戶徐麟率領了三百五十名乾清宮大漢將軍,沖入了宮中,令十二監、四司、八局的兩千多名在宮內的太監齊聚德勝門外,口稱奉了上諭,逼着這些太監一一自報了姓名。萬幸的是,押了魏韻的姓氏都是小姓,不過查出來四十名左右地太監而已,徐麟狠下心腸擺擺手,令大漢將軍把他們拖了出去全殺掉。

而不幸地是,不管是被召集起來的宮中宦官,還是翻閱派往外地的太監名冊,都沒有能夠找到一個叫魏忠賢的太監。徐麟當時就懵了。

啊!啊!啊!一聲聲的慘叫聲傳來,雖然是深秋時節清涼無比,但徐麟一邊急得亂翻太監花名冊,一邊則從額頭上冒出了斗大的汗珠。一股濃重的罪惡感吞噬着他的心靈,同時,一種無力的挫敗感也摧殘着他地心態——怎麼可能明朝沒有魏忠賢,不可能,他不是幾年之後的九千歲嗎?

忽然之間,徐麟想起了一種可能性,頓時差點栽倒在地:啊呀呀,糟,記起來了,好像那魏忠賢並不是他的本名,難道他現在沒有改名魏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失在明代末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迷失在明代末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忽悠導致謹慎,謹慎導致有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