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

第一百三十三章世祖遺訓

昭武二十七年。

從第二次南洋之戰後,十年太平時光,讓南京恢復了生機。

不僅僅是南京恢復了生機,似乎整個天下都從崇禎年間的大亂恢復過來了。特別是這十年之間,外不動兵,國內除卻治水之外,也沒有興什麼大工程。

姚啟聖也當任了二十年首輔了。

這二十年間,姚啟聖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將張軒心中的體制梳理清楚。

大夏權力結構也徹底穩定。

樞密院,內閣,督察院從上到下,三足鼎立,即便是最下面的縣,都有三個機構的分支,縣令對接知府對接巡撫對接內閣。而縣尉對接參將對接總兵對接樞密院。都察院下面是提刑司,府一級是分司。到縣一級就是法司。

至於國營企業,如製造局,鑄幣局,鐵場,鹽場,船場,等等或隸屬於內閣,或隸屬於樞密院,有的也直接隸屬於大內。

只是在張軒眼中,這一套並非完美。

還有極大的改良空間,針對江南大量工坊,張軒已經準備徵收商品稅。姚啟聖甚至已經在南京展開一系列試點了。

就是想辦法,讓這些工坊產出的商品,只要一出廠門都必須交稅。

還有想辦法降低收稅成本。

如果一個個上工坊徵收,且不說需要多少稅吏,單單說,怎麼確定這些稅吏不會中飽私囊。

張軒前世也並是對精通稅務的。

所以,他能想到的僅僅是雛形,只能讓姚啟聖去完善。

張軒之所以,想辦法在這方面徵稅,並非張軒鑽到錢眼之中了,或者說是大夏財政相當不健康。

恰恰相反。

是在昭武十年之後,大夏財政一日比一日健康。

在昭武十一年的天賦歲入三千萬元。而鑄幣,海關,鹽稅。已經其他雜七雜八的歲收,也有一千五百萬元之多。

所以,在第一次南洋之戰開打之前,雖然每年還要在治水之上投入八百萬到一千萬元之多,但是朝廷已經將北伐所欠的國債,連本帶利的還清了。

南洋之戰,與平定鄭經,根本沒有發行國債的必要。

在第二次南洋之戰後,朝廷從南洋地區得到的利益,有一個爆發期,特別是將很多當地土著圍剿了,直接受益在一億元左右。

隨後後來都下降了。

但是朝廷年收入也在一年一個台階的上漲。畢竟而今大夏,也將朝鮮,越南,南洋納入版圖之中。

昭武二十年,朝廷歲入在四千萬元一上,昭武二十五年在五千六百萬元左右。

姚啟聖甚至估計,在昭武三十年左右,朝廷歲入能突破六千萬元。

雖然張軒並不覺得存太多錢有什麼用處。在很多工程之上,都捨得花錢,比如說換裝。比如說修建港口,建造艦隊,並修建官道,等等。

但是朝廷百姓復甦的力氣之強,讓張軒花錢都有些來不及了。

所以在昭武二十七年的時候,朝廷結餘已經達到了六千萬兩之多。

所以張軒並不缺錢。

他之所以致力於對商品徵稅。其實是為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對越發興旺的商品經濟進行管理,讓朝廷意思到工商業的重要性。

給所有人說一千遍一萬遍,不如讓他們發現,原來他們已經離不開商業了。

商業興旺朝廷才有錢。

而今雖然朝廷歲入不錯,但是佔大頭的依舊是農業。如果將資本主義萌芽轉變成資本主義,張軒並不知道,也不大清楚。

但是只能卻試着做了。

其次,就是為了一件大用錢之處,儲備資金。

這一件事情並不是別的,就是北伐。

養精蓄銳二十年,在西北山丹馬場,海外濟州島馬場,青海馬場,等等,張軒在這二十年間,籌備了十座馬場。

這十座馬場,少則二三萬匹,多則十幾萬匹,官府所有的戰馬數量到達了六十萬匹之多。

這樣的馬匹數量足夠,發動一次遠征漠北了。

而且這二十年間。

朝廷士卒已經過了好幾輪,遼東,宣府,大同,榆林,寧夏,甘肅,六鎮三十萬人馬。北京留守十萬人馬。南京留守三十萬。

西南,四川,安南,南洋,朝鮮。各處加起來有十三萬陸軍,二十萬水師。

總共九十多萬人馬精兵。

全部是戰兵。

這些兵力都是在昭武二十五年之後,一點點擴充出來的,每年的軍費開支達到了兩千萬元左右。要知道在昭武十五年之前,軍費開支超過千萬,姚啟聖就會在預算會議上對樞密院拍桌子。

他們都換裝了昭武三代火銃。開花彈技術徹底成熟,所以大炮小炮都普及了開花彈。實心彈反而不多了。

所以,北伐的條件已經成熟了。

只是張軒卻見不到了。

昭武二十五年,唐王曹宗瑜去世。

唐王曹宗瑜戍邊二十年,特別是昭武四年之後,常常帶領輕騎出關與東虜大戰,讓東虜不敢窺視長城。

雖然在昭武十年之後,順治遷都和林。完成了對漠北的統治。

長城沿線烽煙少了很多,曹宗瑜幾乎每年來往於南京北京之間,幾乎所有人都已經為曹宗瑜為今日之徐達。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大戰還沒有開始。先折大將。

隨即昭武二十六年,衛王袁時中病逝。

如果說鄭成功的死,還是非正常情況,但是袁時中與曹宗瑜的去世,卻是非常正常了。

自古將軍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首。

因為見了白首的美人,就不是美人,而是美人遲暮。

但是將軍卻是征戰辛苦,早就將身體透支了,根本活不到多長時間,只要一老,各種情況爆發出來。

特別是曹宗瑜當初臨潁一戰,幾乎從死人堆里扒出來了。

從此不能與人動手。

在戰場之中縱橫無敵的曹宗瑜就不見了。如果不是張軒派了國手時時刻刻在曹宗瑜身邊待着,曹宗瑜估計連昭武二十五年都活不到。

這些人的去世,雖然讓張軒傷感,但並沒有讓張軒支撐不住。

但是昭武二十六年,羅玉嬌與丫丫先後去世。卻是對張軒打擊最大。

自從登基為帝之後,張軒每日忙碌不休,對後宮根本多少時間陪,剛剛開始羅玉嬌還給張軒身邊添人,但是後來也就罷了。

只是張軒膝下子嗣單薄了一些。

羅玉嬌連續為張軒生了四個孩子,大虧身體,終於在昭武二十六年冬,堅持不住了。而丫丫也是同樣的原因。

丫丫比羅玉嬌的弟子更薄。

羅玉嬌小時候,雖然顛沛流離,但是有羅汝才在,在吃穿用度上面,決計不會虧待了羅玉嬌,但是丫丫就一樣了。

飢一頓飽一頓,少年時候一些損傷,會跟着人一輩子的。

張軒最愛的兩個女人的離開,讓張軒終於意思到,老天爺給他的幸運是有限的。他雖然幸運的能從後世來到這個時代,但是面對時間,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無用之功。

於是乎在昭武二十七年春天開始,張安就開始以太子的身份監國。

張安在張軒身邊作為張軒的助手,處理朝政十幾年,在張軒手把手的交道之下,對張軒的治國思想理想最為透徹。

張安監國倒也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當張軒纏綿病榻年余,到了昭武二十七年冬天,他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李神醫早已告訴張安,能過去今年冬天,還能堅持一年,如果不能,就過不去了。

張安連政務都放在一邊,在張軒面前親伺湯藥。張軒見狀,心中黯然一笑,對自己的病情,也就知道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求生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求生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