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搞大了國美?4

誰搞大了國美?4

2006年2月,通過向華平發行2011「可換股債券」,國美電器融資人民幣10億元(1。25億美元,9。8億港元);2007年5月,發行「舊2014年可換股債券」,融資人民幣46億元;2009年6月,通過向貝恩發行2016「可換股債券」融資人民幣15。9億元(18億港元);2009年9月,發行「新2014可換股債券」,融資人民幣23。57億元。通過發行「可換股債券」,國美電器累計融資人民幣95億元。

通過發行新股,國美電器僅累計融資人民幣27億元。分別是2007年5月,增發新股融資人民幣14。34億;2009年7月,增發新股融資人民幣12。85億元。

相比「增發新股」,「發行可轉股債券」是一種打了折扣的直接融資。

這個折扣,當然是對國美電器不利,對機構投資者有利的。

因為,增發新股就是讓老股東增加投資或者拉新股東入伙,募集而來的資金,就是股東給上市公司做生意的本錢,是不用還的。而通過「發行可轉股債券」募集來的資金,一開始是股東借給你的,是債務,如果你表現好,股價上漲了,才可能變成本錢,如果你表現不好,那就趕緊還錢吧。

在國美電器借殼上市之後,其融資的主要手段還是「發行可轉股債券」,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信任程度是打了折扣的。但在這樣的情形下,它們的選擇並不是遠離國美。逐利本性驅使,它們依然蜂擁而入。當然,它們也會採取更周密的自保措施。

正是這些打了折扣的錢,驅動了國美電器的快速擴張,與此同時,它也在不斷積累著國美電器的擠兌風險。

213讓華平滿意的是,國美電器的股價一直在持續上漲。2006年2月華平投資時,國美電器的股價僅為6。4港元,而兩年之後,股價已經上漲至21。5港元的歷史高價。

2007年5月,華平將其擁有的五分之三的「可換股債券」轉換成了9090萬股國美電器股票(轉股價為6。4港元/股),隨後以13。35港元/股的價格賣出,每股凈賺6。95港元。通過此次出售,華平收回資金12。13億港元,盈利6。32億。當然,華平也因此變成了國美電器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股東。

2007年10月,華平又將另外三分之一的「可換股債券」,也轉換成了6060萬股國美電器股票。2008年5月國美電器將1股拆分為4股,華平的6060萬股變為2。424億股,成本攤薄至1。6港元。以2010年10月國美電器約2。7港元的股價,這2。424億股國美電器股票的市值在6。55億港元左右。

2006年2月向國美電器投入的9。8億港幣,變成了18。7億港幣(加上少許利息),投資回報率90%。這就是華平的成績單,考慮到國美電器經歷的變數,結果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當然,未來,國美電器的股價還可能繼續上漲。

不過,作為第一家進入國美電器董事會的外資機構,華平對國美電器的管理介入,並不算成功。此間,黃光裕的「原罪」集中爆發,國美電器涉嫌違規的「回購」事件,也發生於這一時期,並最終引發國美電器的這場大危機。

2006年2月之後,在國美電器董事會,華平投資董事總經理孫強應該與日後的陳曉有相似的感受,「黃光裕先生一言堂的做法,讓我在董事會難以發揮作用」。

2010年8月,國美電器執行董事孫一丁對媒體表示:「我們曾與孫強交流過,華平基金的投資雖然有超過兩倍的收益,但是在投資過程中,華平基金始終在董事會沒有發言權,這也是華平基金此後逐步退出國美電器的主要原因,孫強對黃光裕家族是非常不滿的。」2009年7月23日,孫強最終辭任董事。而由孫強出任主席的所謂「獨立委員會」,也並未發揮對黃光裕的「監督」作用。在孫強離開國美電器董事會後,國美電器董事會稱,該獨立委員會已沒有必要存續,並於2009年7月29日解散。

不到一個月後,2009年8月21日,一個新的獨立委員會成立了。該獨立委員會由國美電器獨立董事ThomasJosephManning出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來自貝恩的非執行董事竺稼、王勵弘以及另外兩名獨立董事史習平、陳玉生。

這個新的獨立委員會中,貝恩佔據了三個席位。除了竺稼和王勵弘,委員會主席、國美電器獨立董事ThomasJosephManning,實際上也是由貝恩指定的。

2009年,貝恩接過了華平手中的槍,也汲取了華平之前3年的經驗與教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光裕帝國的革命與復辟:裂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黃光裕帝國的革命與復辟:裂變
上一章下一章

誰搞大了國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