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章

正文 序章

?茫茫世間萬物皆以實為境,以觀為界,傳周遭世界既有大千之境,亦有大千之物,更含廣大無邊的人世,浩瀚無盡,然凡夫俗子終究是一粒微塵,豈能撼動天地探其神秘之所在,但修真界,疆域無垠、蒼穹九霄、神乎其神,不僅奇人異士眾多,鬼怪之變、妖魔之談更是常見,因此凶禽猛獸、蠻族夷人、瘴毒異類、洪荒之種皆足不為驚。

自太古以來這片神州浩土既有豐沃之壤,又有山河之險,既含濱海之魅,又括萬物之秀,古有俗謠:山澗萬里難尋巔、谷峰不盡雲霧纏,滄海茫茫波濤遠、天地之靈亦是仙,修真大陸始終披着它神秘的面紗,讓人不可琢磨,大陸歷經滄桑恆古久遠,無人知曉它始於何時,歷經幾載,只知有了這世間萬物,便有了這浩瀚之域,因為世人相信是萬物的神創造了一切。

浩瀚之疆以夏土適居,古有記載,夏為大也,壤括之深,腹地之廣,土為平也沃也,物產富饒,易於耕作,因此天下之人大多居於此,是接壤四方的必經之處,因地域之闊,壤括數百州縣、大小城池、地方驛站,商貿往來,更是一副繁榮之象,環夏土之外亦是山靈水秀、雲霧成峰,人煙相對少之,夏土以東萬里多為平坦底嶺,散落戶家、淺水流聚,匯於大江,漸東方百里為太玄八峰,八峰相接如觀音坐蓮,峰口成嶺,深入雲霄,飄渺至遠,讓人身不可至,而越往東狂荒之嶺更起伏無數,昏暗無邊,是乃人間禁地,被世人稱之為野魔嶺,相傳那野魔嶺之外,竟是渾霧暗夜,毫無天日的陰森之地,距今亦是無人考據。

然夏土以南,腐江兩岸雖地勢開闊,可流經之處,卻多為沼澤泥濘,雜草叢生、瘴氣彌布,漫無邊際,陰冷中甚是兇險,可相傳若能穿越這漫無彌瘴往南去,可尋得南海之濱,茫茫南海清波綠浪,雲霧繚繞,伴着滾滾波濤,增添了不少仙氣,隱約中能見大小諸島縱橫交錯,星羅棋佈間,忽隱忽現,實乃人間又一仙境之地。

若往北去卻是茫茫雪域之峰,雪域山巍峨雄壯,瞭望無疆,腹地之廣,常年皚雪、極凍之寒,此地是非常人能滯留之處,可相傳在這皚皚雪峰之地,常見身着厚袍的白衣人士出沒,偶見雪花飛舞,如同劍芒穿梭於諸峰之間,他們行蹤詭秘、身手敏捷,讓人聯想到是那修真道人所謂。

而往西地域卻堪稱奇特俊美,地勢逐漸起伏,可謂山水並進,雲霧翻吐,既是山中有水,水中有雲,雲中則有靈,因川穀相接諸峰相連,因此有俊美西川之稱,茫茫群山之中,應屬西百里的百脈之峰最為神秘,因數百座山峰,群起連綿、餘暉相迎,天地奇藝盡顯其中,是修道之人的聖選之地,而越往西去卻多為荒蕪茂嶺之地,傳在哪西荒蠻夷之地,有一峰名為丹雲,此峰霧嵐飄蕩、聳入雲霄、腹地深廣,周處多靈怪出沒,實乃人間罕見之地,也無人知曉,那西域荒蕪一帶竟能通向何處,又隱藏着什麼。

修真界疆域雖廣,但修真法訣卻各有門道,據古有《來石傳》記載;世間萬物包羅萬象,何事何物皆有對立,亦有正反,以成互補,方能天地循環,據說自盤古開天以來,修真大陸原是一片黑土焦岩,整個天地在兇險中孕育著一絲仙氣,傳滿神在遊歷之餘正好路過,她探覺這片浩瀚疆域時,感覺頗為古怪詭異,浩瀚之域雖有大地蒼穹,但山是死山、水是黑顏、雲霧昏暗、飛沙走石、無半點生氣。

正思尋之際,忽感天地撼動,地洞山搖間,幾股邪惡之靈在滋生,作祟於整個大陸,在邪惡之能欲而破出之時,一顆呈橢圓之狀的大石,懸於崖峭之上,引得滿神注意,此石含大股通靈之光,澤而透亮,充斥着正義之能,頃刻間滿神施身做法,將大石化為七塊石碑散落人間,以靈石之能鎮壓四方,修真大陸才得已死灰復燃。

滿神在離去之時,深覺靈石雖能一時鎮住邪惡之蝕,但並非長久之計,深感此界並非尋常之界,日後定有強者孕生,應得上天眷顧,故再施大法,重塑這片疆土,才得以這神靈之域修真界,而星火雖以已初現,但趨於微弱,為達到正邪在萬物中的制衡,滿神又將七顆散落人間的石碑賦予脈輪,奪天地之造化,刻為上奇古文予世人參透,七碑代表七大脈輪,每輪各異,稱七脈之能,修者若能通過脈氣修完七脈,將能得道飛升,進入無極、晉位神靈、以達永恆。

雖是一古老記聞,卻總能讓世人不可否認,在深山險峻之處,果真尋得有幾處碑文,上有記載脈輪之法,模糊行跡,艱深枯澀,實難易懂,琢磨不透,然讓人深感疑惑的是,事經滄桑卻仍有一處碑文未曾顯世,無處尋得,這與傳聞七碑之能並不相符,世人不知如何是好,卻不知脈輪之修,豈是平常凡夫俗子所能輕易悟通。

而不知年幾何,卻出了一天地遊子,此人奇異古怪、性情豪盪,閒遊四海、一身破舊袈裟,並不像是什麼高人,卻能將這六處碑文抄成古卷,逐一悟通,創出了脈修之法。

傳此人是一佛門中人,早已創派佛門,收有弟子,為遊說眾生,感悟佛法,一生踏足凡塵,因佛法高深,又愛遊歷世間,萬佛子便成了他的法號,為修佛法他如痴如狂,然歲經年久,道行仍在高處不進,他一生傲氣鋒銳,脈修雖進入高深緩境,卻創高深功法無數,為參透這上奇古卷的後部之法而隱世人間,有人說他是去尋剩餘一處碑文,有人說他是隱世閉關自修,更有甚者說是那萬佛子老祖早已羽化登仙,世間頓時眾說紛紜,可隨年代久去,此人也是淡出眾人之論,而他所作的脈修古卷,也為後世延用,故後世之人把這萬佛子敬稱為修真老祖。

這萬佛子在脈法上開了先河,古往前人都以此為徑,紛紛效仿這脈修之道,一時間脈修較盛行推崇,然萬佛子雖能將碑中之文悟通以作古卷,卻未將這上奇古卷加以詳解,這也正符合他孤傲的一面,只是將這五碑之文進行了排序,讓世人明白了這脈修卻是有序而行。

不知是世人愚鈍,還是這脈修之路本就艱阻,參透之法總是各抒己見、林林總總不可同之,以七大脈輪的修法,卻始終各異,然在佛道兩系中卻大有成效,佛曰:因緣所生法,萬物皆為空,萬物皆眾緣而生,道曰: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鍊形存神、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兩派系在以脈法為根基的修仙之法,雖有不同之處,卻被世俗得到了認同,也正符合脈修古卷的三之大境,七之小脈所著。

所謂三之大境分指太極境、天地境和神靈境,七之小脈分指根脈、腹脈、臍脈、心脈、靈脈、帝脈和神脈,三之大境的根基卻在七之小脈之中,正為根、腹、脈三脈為太極境,共計九層之修,而心、靈、帝三脈為天地境,亦是九層,步入神脈,進入神靈境亦是最後一脈,方入大境,而據說最後一神靈境,九層中修法千變萬化,奧妙無窮,尤以最後一層,且是無盡無修、無根無源、無千無萬、無始無終,是難修得的大乘之境,至今亦是無人能悟其中之道,或許這最後一脈之修,本來就是個謎,一個讓世人只能把它當作傳說的謎。

可脈修者更需要機緣巧合,若是遇上自己難於逾越的命門,一生留於一境,將會毫無突破,無緣於高深之境,修者以脈為根基,憑天地之氣聚天地之靈,打開體內脈輪,靈為真元,催動體內脈輪,感悟靈與脈的結合,從而達到那驚人的修為。

而除了人間正派的修鍊之道外,人間亦存魔修、妖修及魂修等邪修之法,他們的修鍊也以脈修為根基,可這修法卻是大為不同,修鍊多為殘忍、邪氣,這些邪修和逆修,在魂、魔、妖三界中較之盛行,邪惡之修往往以殘害天下生靈,甚至摧殘自身為代價,為世間所不取,應得天下而誅。

踏道容易,悟道難,歷經歲月而去,卻從未有人突破這凡塵,得道飛升,脈修之路可為步步荊棘,然通過脈修確能達到常人所不能之事,修為高深之人既可掌握強橫,亦能飛天遁地,藉助各般法器至寶可震天地,以顯神威。

而正是人們為參透脈法津津樂道之時,卻相傳有這樣兩個修鍊至尊者級的人物,二人中一個叫施妙,一個化名龍老,二人是繼修真老祖之後的又一代修鍊奇才,更有甚者傳,就連修真老祖萬佛子都有過而不及之處,二人無門無派,卻為修真界一代奇光,施秒僅憑一甲子,便修成天地脈中期之境,天賦斌然修為高深,打遍天下無敵手。

另一人化名龍老,卻更是傳呼致神,相傳此人是天地間誕生的一龍形之物,憑藉高深修鍊退去龍身,化為人形,遊歷人間,修為亦是步入天地脈巔峰之境。

傳二人在天下難逢敵手,因喜好共研修道,感悟脈法,二人大戰一場,切磋道法,二人皆是修為高深之人,一時不分伯仲,可最後還是那龍老略勝一籌,因性情相投二人結為知己,共研修道。

說是二人由高深境界突破至那帝脈之境,皆成為帝尊級人物,為修真界所敬仰,修真界聽之無不變色。

二人進入帝脈境后,便隱居深林,卻從沒停止過修鍊之道,他們都各自創下世間高深功法,其中就以那龍老自創的「盤龍印」最為精妙,且被世人相傳為天地至寶,而那施妙除了修鍊之外,還另有一嗜好,就是對音律頗為喜好鑽研,成為他一生摯愛,卻聽有人說是見過這施妙,手握長簫吹奏純曲,引得萬物變象,被世人堪稱無人能及的神曲,因此這施妙又被世人敬稱為:玄樂帝尊,並被修真界時代傳頌。

二人進入帝脈后,脈氣修為漸入緩境,相傳最後那龍老在機緣巧合下成功突破至「神脈之境」並將那自創的功法「盤龍印」修鍊成七決,簡稱「盤龍七印」,在飛升之時,留於好友玄樂,待有緣人開啟,從此得道飛升,因其功法盤龍七印聞名,故被世人敬稱為「七龍神尊」成為神靈。

而那玄樂則是歸隱深居,從未露面世間,感覺就跟消失了樣,卻沒有人知道他身在何處,有人說他早已不在人世,而有人說他早已突破神脈之境得道飛升,修真界皆是各說紛雲,誰也不知道真正的施妙,這個被人們稱為玄樂帝尊級的高人,究竟是死是活,又身在何處?只留給修真界一段關於玄樂和龍老的傳聞。

玄樂帝尊的歸隱,讓整個修真界引起了轟動,人間各界為了尋求那傳說中的「盤龍印」,紛紛參與那尋求玄樂至尊的下落,因為修鍊之路突破那高深境界是何等不易,若能得神脈之境遺留的至寶「盤龍印」,那將是所有修真之人夢寐以求之事,因此連魂、魔、妖三界也為之心動。

然數百年後,修真界卻無人尋得那玄樂的下落,卻傳西萬里的丹雲峰有弦樂的蹤跡,為得至寶各宗派齊聚丹雲峰,忙碌之餘卻並未尋到這傳說中的帝尊級人物,不料爭奪之間眾人卻是徒勞,反被魂魔兩界設下埋伏,引發了一場正邪之戰,人性私慾間丹雲峰便陷入了一場浩劫混戰,正派與魂魔廝殺成毀天滅地之勢,將整個丹雲峰籠罩成一片人間地獄,地之動搖,天之哭泣,如紅魔的天空下着血雨,或許是慘劇引得了上天大怒,據說最後是天空忽出一奇異天象誅殺了一切,整個丹雲峰才陷入了一片死寂,只剩下屍骨漫野,陰風哀嚎。

這場慘劇的爆發,讓修真界為之震驚,轟動一世,事後多少修為高深之人,都前往查看卻一無所獲,唯有現場的慘景讓人毛骨聳汗,為後人刻進了永不泯滅的陰影,難道真是上天動了威怒,誰也不想再去揭開攝人心魂的奧秘,尋求玄樂就這樣為之而終。

歷經千百年修真界雖有煉至高深之境,但是多是突破至太極脈甚多,達到天地脈者,往往能成為一個家族或是一個宗派興旺的象徵。

因此世人多把這玄樂和龍老的事逐漸淡忘,至於那神脈成為神尊之念,卻成為了每個修真之人的信念而已,雖覺得那只是一古老傳說,卻不忘開宗創派以示後人。

修真界修仙之派眾多,諸之中卻以修真六派視為人間正派,而六派中又以百脈宗、天佛門、古迹神為當世大派,三大門派博名遠揚,弟子眾多,為之鼎盛,在修真界地位顯赫,尤以百脈宗為當今之最。

而南海仙教、雪域北派及華東十二劍,三派並稱為三大隱修之派,三派雖在道法上區於各大派,卻始終以脈輪為根基尋求自己的道法,由於身居地處幽僻之地,所以在修真界多為隱居頗為神秘,三派的存在也扼制了邪魔在人間的勢力,因此也是得名遠揚。

然而除六派外,修真界還存在三院同為人間正派,分別是唐院、沈院和秦院,三院同屬修真派系,被修真界視為三大世家,三大家族在夏土是最具勢力的家族之一,他們同修真六派同仇敵愾,為剷除邪惡壯大勢力,在修真界奠定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當地也深受百姓愛戴擁之。

為達到那至高無敵的存在,邪魔侵害人間時有發生,邪魔作亂普通百姓只能提心弔膽的生活,天下永無安寧之日,從而人間局勢動蕩,各宗派也只得各守一疆,各自為陣,以防邪惡侵擾,但儘管如此邪魔妖怪也是時而出沒屠害生靈,這之中多為魂界作亂較頻繁,主要是為了那致邪乎的邪術,以致人間百姓皆是人心慌慌、時而動蕩,一股血腥之氣正在孕育而生。

人間正派為掌控局勢,保全自身勢力,各宗派亦是不斷招納修鍊天賦出眾的新弟子,以抗擊邪魔,時有人間正派派出優秀弟子,出沒各地斬妖除魔,為天下百姓除害,修真大陸廣闊無垠,而各派也為顧及自身勢力,就將派中弟子派出鎮守,巡邏各地,這其中主要以百脈宗、天佛門、古迹神等人間正派為主,雖不能徹底剷除邪魔,但扼制了其在人間做惡,深的百姓之擁帶,成為他們心中的上仙神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水念仙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水念仙侶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