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達成

第149章 達成

過了幾日,琨寧來信了,汪岐蘭拆了信念給吳勉聽,信中果然提及翰林院接到兩封諫言,分別來自淮南和廣州。

淮南上書的是一名舉人,說久慕文淵閣藏書,囊盡天下大觀,苦於不得閱,望宮中刊印《文淵閣全書總目》,士農工商均可依此書目,知世上著作多廣,按圖索驥,尋求所需之書,當然,若宮中願意翻印自是最好,必啟民心智、普惠世人云雲。

廣州一名從事外貿的儒商,也進了一言,稱其與洋商交道久矣,洋商對我大金國,表面恭謹,實則睥睨,自視母國文明先進,卻視大金國落後腐朽。殊不知我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先人智慧亘照古今。嶺南較之江浙,文風稍遜,他願與眾商人一起,自籌資金,營建藏書樓,供當地民眾免費借閱,弘揚我大金國文化博大精深,誠服四方番邦蠻夷,乞願皇上開放文淵閣藏書,刊流天下,以饗世人。

琨寧信中說,此兩則消息,吳勉必心有戚戚,故特來信告知。

吳勉和汪岐蘭看完信,明白廣州儒商之舉的背後,必有永璐的朋友完顏的操作。想不到,完顏如此能耐,竟能策動一幫商人,果非一般人等。

吳勉早打好了腹稿,口述給汪岐蘭書回信,言明以上兩位啟發了他,將文淵閣之書束之高閣,不若流傳天下,文淵閣的維護需要經費,以閣內藏書為藍本,進行刻印,專營精善本,面向民眾銷售。以文淵閣之名,獲利定不是難事,所營收入部分用以維護文淵閣日常,餘下充入內務府,且順應民意、福澤世人,豈不一舉三得。若是委託於京城幾家大書齋刻印,合作分成,不用投入成本,便可收益,亦是一條通途。他願自薦作校審之人,嚴審版式、雕刻等,使所出之書不墜文淵閣之名云云。

同樣的,吳勉和汪岐蘭還另擬了一封信給王捷掌院,將同樣的建議附上。

翌日兩封信一同寄出,一件大事開了幕。吳勉心中既忐忑又希翼,開始了對京城來信的期待。

時光匆匆,園子裏的花事告一段落。琨寧和王捷的回信陸續到達。

琨寧信中提及山東的一位孔子後人亦向翰林院提出了與淮南舉人和廣州儒商一樣的建議。近期接二連三,而且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的人均有此意,充分引起了翰林院的注意。王捷掌院擬近期在院內開會,討論其實施的可能性,或許之後會針對此事有所奏議。琨寧在信中肯定了吳勉的想法,稱會找合適的機會向皇上進言。

王捷的信口氣要謹慎的多,說吳勉的提議可以考慮。翰林院將經過周密的研討,進一步確鑿可操作性,制定出章程,再向皇上稟報。

二人的態度對吳勉來說都是好消息。反正吳勉近期唯有養傷,不急於一時,只安心靜待便是。

……

四月,吳勉和鳳姑的傷都將養的差不多了。

吳勉這幾日急切的很,恨不能立刻拆了綁帶,回京城去。因為聽聞王捷掌院已經向皇上正式啟奏,皇上沒有立即回應,說待他考慮再議。

到底是皇家的私產,獨享亦是權力的象徵,皇上還是有顧慮的。但來自民間的聲音,令一上台就標榜愛民如子的元盛帝,亦不能一口回絕,於是何時再議,是個微妙的問題。

吳勉預感這個問題取決於琨寧,他應該在近期趕回京城,唯有人在,才能有力的爭取,不容機會錯失。儘管擔心吳勉身上的傷,但汪岐蘭明白此刻回京的重要性。因此在諮詢過華回春,帶上藥方和足夠的藥材后,吳勉攜青山等人踏上了回京城的路途。

人間四月芳菲盡,一次次的別離,都是為了更好的相逢。

只是不知,此去何時才能再相逢。

吳勉深深的看遠去岸上的身影。

汪岐蘭有她的店鋪和家園要守護。而他在散館之前,再無長假歸家。散館之後更不知身在何方。況且這刻印一事,不知會最終將他導向何處?他和汪岐蘭的三年之約還有一年,一年後又將如何?

他唯有專心做好眼前事,很多的答案都留待時間來解決。

……

五月,翰林院發生一件重要的事。文淵閣藏書經皇上同意委託給京城幾大書齋,對外刊印,由內務府武英殿修書處負責監刊書籍。

琨寧還未散館,便被任命為內務府武英殿修書處主事,主管監刊文淵閣內藏書事宜。

吳勉亦被敕令負責刊印之事,只是暫未授職。吳勉並不在意,從此開始了整天忙忙碌碌的刻書事業。與幾大書齋談論合作事宜,定內容,精審校,重雕刻。幾個月後,第一輯文淵閣藏書刻本上市了,內容以經史為主。一本本裝幀精美、校勘精審,刻工講究,加上文淵閣之招牌金光閃閃,甫一上市,便廣受好評,銷售一空,被書林評為一時之冠。元盛帝看過之後亦大加讚賞,好好的藉機表揚了一番琨寧。琨寧在元盛帝面前提攜吳勉了幾句,令元盛帝在心裏也記了吳勉一功。

接着是第二輯、第三輯、第四輯,內容從經史慢慢拓寬至子集,工、農、醫等實用書籍。除了士林中人、莘莘學子外,普通民眾亦追捧起文淵閣所出書籍。外地書商聞訊趕來大批量購進,漸漸的,所刊之書流向全國各地,廣州儒商如之前所言,大肆購書,凡出必買,幾馬車幾馬車的裝着往遙遠的嶺南運輸。大多書籍供不應求,一版再版,忙得各大書齋日以繼夜,機杼不停。

與此相應的,滾滾的銀兩亦流進了內務府,其盈利之豐令元盛帝始料未及。由此可見,民間對皇家藏書付梓面市的行為歡迎之至,溢美之詞屢次送達元盛帝耳邊,加上琨寧恰到好處的「皇上英明」的讚歎,元盛帝名利雙收,龍心大悅。

而吳勉在馬不停蹄的工作中,以最高的效率,熟記了各大類書籍的綱目,經手了從校勘到刻印的所有工序,深入了解每本書籍的成本、利潤還有書籍市場的需求所在,快速積累了刻書的所有經驗。這對於他來說,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錦繡絨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錦繡絨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9章 達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