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徐家商議

第1305章 徐家商議

徐增壽話說的是這樣嚴重,而且聽起來也有些道理,頓時嚇得徐膺緒十分驚慌。他對徐暉祖說道:「大哥,我聽四弟說的挺有道理的,咱們徐家現在確實太樹大招風了。」

但徐暉祖臉上的表情卻一如既往的平靜,甚至還笑了出來。他這幅表情讓徐增壽有些生氣,但也不敢發火,只能壓着火氣說道:「大哥,你難道覺得我說的不對?」

「你說的當然對,月滿則虧,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徐暉祖道。

「那其二是什麼?」徐增壽追問道。

「第一,咱們家雖然在軍中的勢力最大,但常家與李家都比咱們家差不了多少,因常升和常森都不會打仗,李景隆陛下也甚少派他帶兵出戰,所以咱們家在軍中的影響日漸增大。可陛下也在扶持藍珍、曹行等人,耿炳文與曹震兩員老將尚在世,陛下尚不至於擔心咱們家在軍中勢力過大。」

「第二,前年的伊吾之戰,你這樣熟知內情之人當然知曉陛下並未親自指揮將士征戰,但陛下親臨伊吾,甚至在許多人看來一直在中軍,此戰必定是陛下親自指揮。所以伊吾之戰後陛下在軍中的聲望大漲,將領中反而是帶兵率先沖入敵陣的曹行聲望最高,但也遠不及陛下。所以陛下也不會因為伊吾之戰後我的聲望太高而忌諱。」

「我這不是在抱怨,」徐暉祖又趕忙補充:「陛下九五之尊,如此大戰能親臨前線,就算是先帝繼位后也不曾如此做過,我對陛下極為敬佩,陛下在軍中聲望大漲也是應有之事。」

「第三,現下耿炳文時常因病請假在家休息,但除了我這個都督同知,還有四個都督僉事為我們的副官,處置大都督府諸事。我也並沒有大都督的權力,陛下也不會因此忌諱。」

「至於其四,你說的制定武將評定章程之事,確實會引起其它人嫉妒,但越是如此,我徐家越不會有事。陛下是喜歡屬下的將領一團和氣,還是互相看不對眼?他們嫉妒咱們家,看咱們家不對眼,難道不是好事?」

「我之所以不告訴你制定武將評定章程之事也與此有關。咱們家三兄弟數你最好玩,也喜歡交際,與其它勛貴關係大多不錯。若是我將此事告訴了你,你對他們透露,在陛下看來就是咱們家拿着朝廷大事做人情交好其它勛貴了。咱們家已是勛貴第一,還要交好其它勛貴,居心何在?」

「所以此事必須不偏不倚,誰也不能告訴。自然,咱們家也不能與其它勛貴關係鬧的太僵,這就要仔細拿捏了。」

「還有一件事是我琢磨了許久的。當今陛下似乎有意效仿宋太祖,但卻又有所不同,到底如何我也拿捏不準,但應當不必擔心他屠戮大臣。所以咱們家至不濟也性命和財富無憂,不必擔心如同李善長一般。」

聽了徐暉祖的話,徐膺緒和徐增壽的臉色逐漸舒緩下來,徐膺緒吐了一口氣笑道:「果然大哥已經將事情都想到了。」

徐增壽也附和一句,但想了想又道:「大哥,制定武將評定章程之事,大哥所言確實有道理,咱們家與其它人家關係略差些不是壞事。可若是他們對咱們家太多看不對眼,陛下會不會將咱們家拋出來平息眾怒?或許不會不嚴厲處置,但小小的懲戒不會少。」

「你說的不錯。確實可能發生這樣之事。為兄也有準備。」徐暉祖頓了頓,說道:「等武將評定章程制定好,在軍中推廣后,我就辭去大都督府都督同知之職。」

「什麼!」徐膺緒和徐增壽二人同時叫了起來。他們萬萬料不到,徐暉祖竟然打算辭去都督同知。要知道,徐暉祖今年才四十歲,正是一個官員的好時候,但卻忽然要辭職,他後半輩子是要一直在家中渡過么?指揮過伊吾之戰,參加過安南之戰、平定路謝之亂的將領在大好年紀竟然就要辭官在家休養!他們二人想想,就覺得不能接受。

「大哥,何必如此?」徐增壽回過神來說道:「你是咱們家的主心骨,也是軍中親近咱們的將領的主心骨,若是你辭去都督同知,恐怕會使得人心不安啊。」

「是啊大哥,頂多這個差事做完了,以後韜光養晦什麼差事都不做了。」徐膺緒也說道。

「二弟,你說的可不對。韜光養晦用在這裏可不妥當。」徐暉祖先小小的開了個玩笑,之後正色說道:「而且,什麼差事都不做是不成的。陛下設立的大都督府與之前的五軍都督府可不一樣,所設之官職要辦何差事也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絲毫沒有推諉的餘地,二弟你也在大都督府為官,想必也有體會。何況耿炳文長期以病在家休息,我不辦差,就沒人辦差了。」

「至於四弟,你所說的,正是我要辭去都督同知的緣故。」

「雖然軍中尚有諸多勢力能制衡咱們家,但咱們家畢竟在軍中勢力最大,我不客氣的說,雖然在普通將士中陛下聲望極高,曹行等人聲望也不低;但在老一代將領逐漸故去后,在新一代將領中,我的名聲一直最高。」

「而且伊吾之戰,就是當年先帝開國之時也沒打過這樣大的仗,我身為統帥,眾將領又知陛下並未親自指揮,我的聲望自然也水漲船高。」

徐暉祖十分坦然的說出了這個事情,好像說的不是自己,繼續說道:「此事陛下必定也知曉。雖不必擔心功高震主,但也會記掛在心上。」

「所以我主動辭去都督同知之職,在家專心教導兒孫、處理家事,就是讓陛下不再記掛着這件事。」

「而且這對朝廷也有好處。陛下本來設立了兩個都督同知,既是互相制約,又是讓辦差能快些。可耿炳文長期卧病在家,只有我一人,做事難免有顧及不到之處。我辭去官職的奏摺一進,耿炳文必定也會上折辭去都督同知之職,陛下順水推舟答應,另行任命二人為都督同知,大都督府的差事辦起來也會快起來。」

「而且,」徐暉祖臉上擠出笑意,又道:「帶兵打仗這麼多年,我也早就想歇歇了,正好藉著這個時機辭官回家休息,也不錯。」但那笑容,只要不是愚痴之人都能看出來是勉強擠出來的,他也並不像口中說的那麼心甘情願。」

「大哥!」徐增壽叫了一聲,眼眶濕潤起來。徐暉祖這等於是犧牲了自己一人來維護整個家族的利益,他和徐膺緒都理解了他的用意。不僅徐增壽眼框裏有了水霧,徐膺緒也是一樣。

他們很想勸阻他不要這樣做,但話卻說不出口,這畢竟是對整個家族都有好處的事情,在需要的時候為家族犧牲是他們每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他們也很想說些什麼話安慰他,但卻又不知該說什麼。徐增壽想了想,乾脆提起別的話題,轉移注意力。「大哥,等大哥辭去都督同知之職后,陛下會任命何人繼任?」

「其中一人多半是藍珍,另外一人梅殷等人都有可能,到底會是誰大哥也猜不準。」徐暉祖也不願意氣氛和剛才一樣,也談論起來。

「不會是陳性善么?」徐增壽又問。

「不會。」這次徐暉祖極為肯定的說道:「兵部,或者說總政治部雖然排名次於總參謀部,但差事之重要絕不次於總參,陛下必定會任用十分親信之人掌印。而文職武官中陛下能夠完全信任之人只有陳性善,雖然陛下也十分信任陳繼,曾評論陳繼與陳性善一般,但陳繼畢竟資歷較輕,沒有七八年的功夫不夠格擔任總政治部尚書。所以現下只能是陳性善。」

「何況陳性善身為文職武官,也不曾帶兵打仗,甚至不曾隨軍征戰,為都督同知恐怕眾將士不服,而且陛下似乎也不太願意文職武官佔據這樣的官職,所以應當不會任命他為都督同知。」

「在我看來,除非以後調為四輔官,不然陳性善要在總政治部尚書之職上坐到告老了。」

「對了,既然說了起來,還有一事我就提前與你們說。」徐暉祖又道:「我辭官之後,若是再與親近的將領聯絡也不好,所以咱們家與武將聯絡之事就要交給你們兩個中的一個。」

「膺緒,以後此事就交給你了。」

「大哥,何不將此事交給欽兒?」徐膺緒馬上推辭道。雖然徐暉祖輕描淡寫的用了『聯絡』一詞,可徐膺緒雖然不太聰明也不太會打仗,但也聽出了他的意思,這是將整個徐府對外的事情都要交給另外一人,幾乎等於交卸家主。徐膺緒自認為並不聰明,不適合擔任家主;而且在他看來,家主之位應當由徐暉祖的兒子繼承才對,所以趕忙推絕。

「欽兒。」徐暉祖苦笑了幾聲。要是徐欽成器,他多半也會交給徐欽,但問題是徐欽真得不成器啊!徐欽平日裏都做什麼他一清二楚,就是個紈絝子弟,而且還害怕上戰場打仗,這一點還比不上徐景昌,把徐家交給他,徐暉祖擔心自己死後他把徐家給毀了,那樣就只能祈禱徐欽有一個牛逼的兒子了。

「就算,可,四弟也比弟弟合適。」當然也知道徐欽如何,所以又說起了徐增壽。

「之所以將此事交給你而不是四弟,大哥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徐暉祖說道:「你性情溫和,而徐增壽脾氣暴,若是親近武將做的事情不和心意恐怕會當場與那人吵起來,讓那人下不來台,這可不好。你性情溫和,不會有這樣的事情。」

「二來,增壽,做哥哥的也不想你留在京城。而與親近將領聯絡須得待在京城,從這一點來說,你也不合適。」

「大哥不打算讓弟弟留在京城?那大哥打算將弟弟派到哪裏去?」徐增壽不解的問道。

「南洋。蘇藩或蒲藩,岷藩也可。」徐暉祖馬上回答。

「為什麼?」

「因為南洋是之後必定會有戰事之地!」

說到這裏,徐暉祖站起來從書櫃中拿出一張地圖,指着地圖對他們說道:「伊吾打敗帖木兒、冊封秦藩等藩后,我觀陛下並無打算在西域繼續開疆擴土,反而關心起了海外之地。這其中,陛下最為關心的自然是漢洲。建業六年底的除夕宴飲,陛下封了楚王殿下去漢洲,後來又封了吳王殿下去漢洲,只是暫時尚未前往就封。我聽陛下的話,將來似乎有加封皇子至漢洲之意。所以若是想立功受賞,漢洲是第一等可去之處。」

「但漢洲畢竟距離大明太遠了,我又捨不得派你們中的誰去,派你們去漢洲積累軍功之想法只能罷了。」

「而除漢洲之外,最有可能打仗之地就是南洋。陛下曾在南洋冊封許多藩王,有封在呂宋的宋王、封在滿剌加的蒲王、封在三佛齊的蘇王,還有雲南以南的,封在安南的越王、封在緬甸的岷王等諸王。」

「但陛下似乎並不僅僅打算限於此。滿者伯夷之前曾經先後兩次挑釁大明,第一次違背陛下聖旨出兵三佛齊,第二次勾結帖木兒派出懂巫術之人意圖暗害陛下,陛下不可能不心懷芥蒂,滿者伯夷也會仍對大明懷恨在心,在我看來,多半還會有一戰。」

「岷王封在緬甸,與中原交通不便,但其南、其西不遠處就是大海,陛下又極重視海路,必定會讓岷王殿下打通海路。」

「另外,就是位於岷藩以西的這個據說十分富庶之地,陛下似乎,也有些想法。」他又指着地圖的西面說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踢開永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踢開永樂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05章 徐家商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