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

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

管仲的第一個開創,是實行:「四民分業,士農工商。」

這一政策的要點是,把國民分成軍士、農民、工匠、商賈四個階層,按各自專業聚居在固定的地區。《國語·齊語》記載,管仲規劃士鄉十五個,工商鄉六個,每鄉兩千戶,以此計算,全國有專業軍士三萬人,職業的工商臣民一萬兩千人(均以一戶一人計算)。此外,在野的農戶有四十五萬戶。

管仲認為,四民分業有四個好處:一是同一行業的人聚居在一起,易於交流經驗,提高技藝;二是對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有很大作用;三是營造專業氛圍,使民眾安於本業,不至於「見異物而遷焉」,從而造成職業的不穩定性;四是無形中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使子弟從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專業技能。

他把社會各階層按職業來劃分管理,管仲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人,這種專業化的商品經濟模式,自兩漢以來被尊奉為基本形態及指導原則。細緻的職業化分工及世代相傳的制度安排,是中國早期文明領先於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學者認為:「中國的社會職能分工比歐洲早了至少一千年,主要的傳統生產技術(工業革命前的非機器生產技術)在中國出現的時間也比歐洲早八百年至一千年。」

並且需要注意的是,管仲實行『四民分業』,是並舉之義,並沒有先後尊卑之分。但是儒家在繼承了管仲的『四民分業』后卻認為這存在尊卑,可悲可嘆,也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管仲的第二個開創,是「貿易自由」。

管仲這位具有多年從商經驗的政治家,早已發現工商業的贏利能力大於農業,而振興商品經濟更是增強國力的最佳途徑。他在齊國推行了涉及產業、稅收、價格等多個領域的整體配套改革。

對內,管仲取消了過路稅,只在出售的時候徵收一次稅賦;對外,空車來的不徵稅,徒步背東西來的不徵稅,甚至駕車來的商人還可以免費享受伙食。

此外,齊國幾次會盟諸侯,都會與各國達成關稅協定,降低關稅。

這導致了齊國商業的極度繁榮和商人的活躍。據計算,臨淄的居民人數達30萬之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最繁華富足的城市,而與其同時的雅典城人口不到5萬。

管仲的第三個開創,是「宏觀管制」。

管仲建立了國儲糧制度,國家採購囤積大量糧食,其數量足以控制市場糧價的波動,以達到豐飢平衡的功效。管仲對糧食十分重視,他不容許任何人操縱糧價,嚴禁在飢荒之年利用糧食買賣欺壓農民,糧價波動必須由國家掌控。

管仲還是一個運用價格槓桿來調節經濟和增加國家收入的高手。他曾舉例說,如果國家掌握了大量的布,即不必再征布稅,而要征於原材料麻,麻價因課稅漲十倍,布價就可能因此而上漲至五十倍;同理,如果國家掌握了大量的織帛,就可征課原材料絲的稅,這樣又可使織帛的價格上漲十倍。

在對外貿易上,他主張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控制商品價格,即「因天下以制天下」:如果外國商品的質量高過本國,就提高該商品在本國的銷售價格,以控制外國商品的輸入,如果要鼓勵出口,就要壓低出售價格,「天下高而我下」。

管仲的第四個開創,是「寓稅於價,鹽鐵專營」。

齊桓公與管仲多次切磋富國之策,齊桓公建議對人口、房屋樓台、樹木、六畜徵稅,管仲一一否定。在他看來,稅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財物,自然會招致人民的不滿。最好、最理想的辦法是「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據此,管仲提出了「寓稅於價」的辦法——把稅收隱藏在商品里,實行間接徵收,使納稅者看不見、摸不著,在不知不覺中就納了稅,而且不至於造成心理上的抵抗。

在具體辦法上,管仲給出了簡單的七個字:「唯官山海為可耳。」——只要把山、海的資源壟斷起來就可以了,山上出鐵礦,海里產海鹽,是為鹽鐵專賣制度。

在農耕時期,鹽和鐵是最為重要的兩大支柱性產業,無一民眾可以須臾離開。管仲對鹽和鐵的專賣收入做過舉例說明。他說,萬乘之國的人口約為千萬,如按成人徵人頭稅,應繳納者約為一百萬人,每人每月征三十錢,為三千萬錢。如果進行鹽的專賣,每升鹽酌量提價出售,每月可能得到六千萬錢,就可望得到一倍於徵人頭稅的收入。而在表面上,政府確乎不曾徵稅,不致引起人民的反對。不僅在國內如此,還可運鹽出口而獲取重利,這等於煮沸取之不盡的海水就可以迫使天下人向齊國納稅。

鐵的專賣也是一樣。管仲說,大凡一個農戶,無論是從事耕作還是做女工,都需要針、刀、耒、耜、銚、鋸、錐、鑿等鐵制工具,只要在一根針上加價一錢,三十根針就可收三十錢,即等於一人應繳的人頭稅了,由此類推,則全國收入總數亦不下於人頭稅的徵收總額。表面上,國家並沒徵稅,實際是「無不服籍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管仲提倡鹽鐵專營,但不是主張政府親自下場,創辦國營鹽場或國營鐵廠——後世之人學管仲,認為專營就是國營,多入歧途。

管仲的第五個開創,是「鼓勵消費」。

對於古人來說,管仲的經濟思想中最為奇特的一項是鼓勵消費,他甚至倡導奢侈,這在古往今來的治國者中可謂僅見,在《管子》一書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管仲倡導奢侈的理由是:只要不人為地堵塞利源,商賈就會日夜不息地從事營運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斷地消費,貧窮的人才有工作可做。為了強化自己的觀點,管仲甚至做過極端的比喻,他建議在煮蛋之前應先加雕繪,在燒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後瀹之,雕橑然後爨之。」

管仲甚至發明了一個非常先進的觀點。他說,每當年歲凶歉的時候,人民沒有本業可作,國家就應該進行宮室台榭的修建,以促進人民就業,尤其要僱用那些喪失了家產的赤貧者。這時候修築宮室,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促進就業,平衡經濟。

這種通過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來刺激經濟復甦、促進就業的做法,西方人在兩千多年後才學習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為例,當時的美國、德國等無一不是採用了這樣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兩千多年前,管仲就有這樣的智慧,確實讓人驚嘆。

管仲的第六個開創,是「以商止戰」。這也是管仲最為後世所漠視的治國思想。

就國家內政而言,「以商止戰」就是發展商品經濟,讓國民富裕而不至於造反。

就與各諸侯國的關係而言,「以商止戰」就是擴大對外貿易,並以軍事的威懾力維持均衡。

以上六點,就是管仲開創的思想。

對後世的國家經濟政策和經濟學稍有了解的人都能看出來,後世華夏除了『四民分業』這一政策實在是沒有辦法繼承以外,所推行的有效政策幾乎都與管仲的政策類似;而凡是違背管仲政策的,基本上都不成功。

並且管仲的以上政策,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是全世界最早提出來的。他本人,是一個很類似於,不對,應該說是凱恩斯很類似於他,的尊重市場規律的國家干預主義者。

但是歷代君王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使用了儒法結合的治國思想,而不管是儒家還是法家和管仲的思想都不兼容,管仲這些偉大的政策,除了『四民分業』和『鹽鐵專營』以外,全部被統治者所漠視,何其悲哉!

允熥在看到楊子榮殿試的策論后,忽然想起了管仲這個人,所以專門找出了《管子》一書和《國語齊語》中有關管仲的片段,這才發現了這個被埋沒的千古第一明相。管仲明明是千古第一明相,論歷史貢獻,比晏嬰、諸葛亮、蕭何、張良、謝安、房玄齡、杜如晦、張居正等要高得多,但是在歷史上卻只與樂毅並稱!

允熥在看完了有關於管仲的記載之後,馬上就決定:『在官員中弘揚管仲的偉大思想,並且要弘揚到縣一級,反正當年連孔子都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官員們也不敢公開反對。』

『那些死腦筋的人朕也不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但是腦袋靈活的官員自然會明白允熥的想法,投奔過來。』

所以他在佈置黃淮清查妓館之前,就已經開始著人整理管仲的有關記載,在前幾天正好整理完畢,形成了『《管子》集注』一書。裏面大多數批註他雖然並未寫明批註人,但都是他批註的。

解縉就是參與了管仲有關記載的整理者之一,所以他很清楚允熥的想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踢開永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踢開永樂
上一章下一章

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