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

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

「嗯,爹爹在呢。」允熥與敏兒說了幾句話,見到賢琴與思齊也跟了過來,對她們笑道:「都起來了?可用過膳了?」

「妹妹/思齊已經用過膳了。」她們兩個齊聲說道。

「我們都用過膳了。今日我們可沒有像爹爹一樣睡懶覺,很早就起來了。」敏兒坐在允熥的腿上,用驕傲的語氣說道。

「嗯,敏兒真乖。」允熥笑着說了一句,將她抱起來放到一旁的椅子上,又讓思齊與賢琴也坐下,一邊用膳,一邊與她們說起話來。

經過將近兩年的時間,女子學堂已經十分正規了,教授女子文學、琴、棋、書、畫與許多其他的知識。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於她們個人品行的培養。絕大多數課程都有對成績的排名,不僅是激發努力學習,更要觀察她們對自己處在不同位置時的表現。表現好的人就是將來皇妃、王妃甚至皇后的預備人選。

允熥問了問她們在學堂里都學了什麼,很快吃完了飯,從椅子上站起來帶着她們玩了一會兒,王喜走進來在他耳邊輕聲說了什麼,他馬上對幾個孩子說道:「敏兒,文垣,爹現在有些事情要處置待會兒回來再陪着你們一起玩。」

他又特意摸了摸敏兒的頭:「中午爹爹會回來與你們一起用膳。」敏兒撅起了嘴,但最後還是什麼都沒說。

允熥來到乾清宮,剛走進門口尚未適應有些昏暗的光線,就聽面前出來聲音:「臣楊子榮見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卿快起來。」允熥定了定神,看清了楊子榮所在的位置,忙笑着走過去說道。

這人就是將近三年前允熥東巡巡行到蘇州的時候,在當地設立蘇州產業園區時留下的楊子榮了。楊子榮當初身為二甲進士,允熥又記得他在歷史上的名聲,所以直接任命他主管產業園區。允熥前幾日審閱會試、殿試試卷的時候想起了他,所以派人將他從蘇州召回來。

楊子榮見允熥仍舊這樣有些隨便的說話,心下一寬,但仍舊恭恭敬敬磕了九個頭,之後才站起來說道:「陛下,臣這幾年一直沒有見到陛下,很久沒給陛下行過禮了,這次自然要行全禮,不可有所簡略。」

允熥仔細看了看他,說道:「楊卿可是怪朕將你放在蘇州近三年來一直未曾有所宣諭?那愛卿可是錯怪朕了。」

「蘇州產業園之事朕很重視,一直記掛在心裏,愛卿朕也從未忘卻過。只是大明事物繁雜,去歲又出兵征伐安南,所以朕也無法時時關切;況且愛卿的本事朕是十分明白的,定然不會辜負朕的期望,朕又何必時時關切?」

楊子榮在允熥剛開口的時候就想出言了,但不敢打斷皇上說話,待他說完后馬上又跪下回話:「雷霆雨露均是君恩,臣豈敢有所怨言?」

「你起來。」允熥又將他扶起來,笑道:「朕只不過是隨口一說,並非是真的以為你這樣想。」不過即使他如此說了,楊子榮仍舊戰戰兢兢的回話,過了好一會兒才恢復平常的情形。

允熥這才問道:「蘇州產業園現在弄得如何了?」

「啟稟陛下,蘇州產業園區的情形不錯,除了當初的李家與尚家外,又有幾家將自家的產業搬到了園區中,繳納的賦稅連年增加,並且蘇州府除產業園區之外的賦稅也並未減少。」

楊子榮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產業園區的發展,包括賦稅多寡與產業如何,都有詳盡的數字羅列,還依照允熥的吩咐做了一目了然的表格,此時拿出來給允熥看。

允熥看著錶格,說道:「這李家將許多產業都遷入了園區中,他也不怕朝廷反悔?」

「陛下,這三年李家可因為這園區多賺了不少錢,當然願意將產業遷入園區。不過即使如此,他們家也並未將所有產業都遷進來,還有不少產業在園區外。」

允熥想到了當初遇到的那個與昀芷交好、親自經營著一家珠寶店的李家小姑娘,笑道:「這也平常,狡兔三窟么。況且有些產業遷入園區也無甚大用,也無所謂。」

待將所有的表格看完后,允熥笑道:「蘇州產業園區很不錯,你的功勞不小,朕要獎賞於你。」

「楊子榮聽封,朕賞賜你珍珠一串,上用綢緞一匹。」

「臣謝陛下恩賞。」楊子榮又跪下說道。

二人又說了幾句話,允熥隨口問問蘇州的人文風情,楊子榮答道:「陛下,蘇州城大體上與三年前沒什麼差別,只是因為大明越發富強、蘇州當地又是膏腴之地的緣故越發富庶了,城裏的各色店鋪多了不少,有點兒閑錢願意在城中消遣的人更多了。」

「不過這雖然是富貴繁華的景象,但臣以為卻有值得憂慮之處。一者,隨着蘇州越發的富庶,當地的物件價錢也越發貴了。這與城裏的百姓倒是干係不大。物價高了,他們日常賺到的錢也多;但對於城外鄉下的農戶可干係頗大。」

「鄉下的農戶只是種那點兒田地,本地糧食的價錢卻一直不漲,他們賺的錢越發不夠花了。這未免使得農戶人人想要去城裏幹活,不願留在鄉下種地,長此以往,糧食堪憂。」

「二者,物件的價錢越來越貴,但官吏的薪俸卻一直不漲,許多臣在蘇州三年,已經聽過幾個官吏說起每年發到手裏的錢不經花了。現在還不顯,但以後物價越來越貴,官吏的薪俸不足以養家,貪腐之事恐怕難以禁止。」

「這兩件事不僅蘇州,附近的常州、松江、鎮江等地都有相似的情形,陛下不可不察。」

「前者,須得引導百姓在一部分土地上種菜蔬果樹與棉花桑樹,這些東西的產出更大,價錢也更高,農戶可以掙到的錢也就多了起來,不必擔心他們會不願留在鄉下。」允熥從來不擔心大明的糧食安全問題,就和後世米國從來不擔心沒有油用一般。大明這麼強大的水師,不僅僅是用來擺着好看的。何況此時內地的湖廣尚未得到完全開發,內部糧食還有可挖掘之處。

「不過後者倒確實可慮。」允熥說道:「百官諸吏雖然都是廉潔自守之人,但也不能不讓其可以養家餬口。孟子云,有恆產者方有恆心,用在官吏身上也是一樣的,俸祿都不足以養家餬口,如何能夠安心為朝廷效力。」

作為個人,允熥相信世上還是有很多品德高尚的人的,但他從來不相信一個群體的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絕大多數官員若是沒有外在的約束肯定會無限制的貪污,古今中外都一樣。

但是在用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約束他們不得貪腐的時候必須得讓他們賺的錢能夠養家餬口,要不然規章制度再嚴也不過是廢紙一張,或者不停的殺官。允熥沒有老朱那個精力,所以必須讓官員的俸祿不至於不夠花。

但是在單獨面對蘇州這幾個富庶地方的時候卻又要謹慎。單獨給這幾個府增加俸祿顯然是不成的,其它官員該有意見了;但全體加俸,財政的壓力很大。

所以允熥最後說道:「不過此事還得從長計議,待朕與輔官、戶部齊泰等人商議過後才決定。」

楊子榮對於允熥前一個問題如此輕描淡寫有些不解,后一個問題倒是覺得理所當然。不過他也並未問出來,只是躬身答應。

說過此事,允熥對楊子榮說道:「朕這次叫你回京,可不僅僅是問問蘇州產業園區的情形如何的。」

「這三年你在蘇州歷練也長了不少見識,為人處世也老練了許多,朕可以將一些大事交給你來處置了。」

「大理寺身為複核刑部、都察院問案是否妥當的衙門,權責重大,不可輕忽,朕決意任命你為大理寺左少卿,替朕去看着這個衙門。你現下資歷還輕,貿然當一個三品衙門的主官恐怕不能服眾,所以朕先以你為少卿。待過幾年你資歷有了,對刑獄之事也十分了解了,朕再任命你為三品官。」

「臣敢不奉詔。」楊子榮知道允熥將他叫回京城肯定要大用的,所以並不驚訝;與此同時他雖然在允熥身邊的時間不長,但即使遠在蘇州也密切關注允熥的做法,對允熥十分了解,所以此時也不假惺惺的推脫,直接答應。

允熥果然不覺得有不妥當之處,笑道:「楊卿果然勇於任事。好。」

說過此事,允熥又道:「這次朕數年內不會再讓你出京為官,所以你打可以將家人從老家接到京中。朕吩咐分給你一套面積大一些的房子作為你的住所。」

「陛下,臣母親尚在,會將內子留在家鄉侍奉母親,不會讓她前來京城,所以不必勞煩陛下為臣特意安排,隨意分給臣一戶房子就好。」楊子榮道。

但他沒想到允熥馬上臉色就不太好看了,沉聲說道:「留妻在家鄉侍奉父母,自己一人在京城納妾快活,真是可笑。」

楊子榮不解:歷朝歷代不都是這樣的么?如何今上這樣不滿意?但他絲毫不做辯解,馬上跪下說道:「請陛下恕罪。」

「你起來。」允熥說道:「朕這也不是對你如何。只是覺得這樣很可笑。」

「朕曾聽聞前朝有過這樣一事:有一女子,知書達理深明禮義,乃是第一等好女子,被喚做烈夫人。因說起年紀姓氏終究無從得知,故以此稱呼。烈夫人出身清貴,品貌一流,其夫也是文武全才,二人可謂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兒。二人成婚三年,烈夫人生得一子。正是一家共享天倫之際,其夫中了舉人,次年入京參加科考中了進士,留在外地為官,留下烈夫人供奉待她十分嚴苛的婆母,教養唯一的愛子娶妻成家。」

「其夫外地為官凡二十年,哪裏肯受寂寞之苦,早已納得美妾,跟前兒女成群,二十年後其母病逝方才接夫人來京。合家團聚本是人生之樂,奈何烈夫人再好,二十年奉養之孝亦比不得朝夕相處之妾二十年的情分,兼之後者育得數子數女,開枝散葉,認為她為本家立下大功,遂喜妾而輕妻,日漸冷落。」

「後來這位烈夫人忍受不了夫君常年冷漠以待,更甚者,寵妾下手害她愛子,其夫竟包而庇之,不許她家醜外揚,禁足後院,向外頭說她重病在身,不能應酬交際,家中大小事務皆由寵妾料理。烈夫人見愛子四面虎狼環飼,稍不留心便將成其腹中之食,一怒之下,以血書狀,拖着殘軀敲響了登聞鼓,狀告其夫君辜負妻義並以妾為妻等等。鼓聲響起,人亦已逝,只留得血狀一幅天下皆知。」

「烈夫人當家多年,總有幾個心腹,故能逃離府邸,敲響登聞鼓,但是畢竟被禁足多時,飲食極差,已算得是病骨支離,這一狀震驚天下,其夫罷職,杖九十,妾賜死,並由其子繼承家業,然而妻告其夫,亦是醜事,令其一族多年抬不起頭。」

「所謂家和萬事興,夫妻一別經年,互相之間全然不了解,談何家和?雖然未必定然會致使如此情形,但也必定不會太好。」

「更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先要齊家才能治國,將妻子兒女都丟在家鄉,即使家庭和睦,能因此說這人算得上齊家么?」

允熥對於這個時候的人都將正妻丟在老家侍奉母親雖然可以理解——替自己盡孝么——但覺得非常不妥。男人在外地,又是當官的,怎麼可能不納妾?納了妾常年相處,感情一定比留在老家的正妻要好很多,同時也肯定會有孩子。要是正妻也有兒子,當婆婆的也明白事理還好,若是當婆婆的不明白事理,正妻還沒有兒子,家裏和睦才怪。所以他十分反感這種情形。

當然,他提出這個道理,甚至不惜編一個故事來闡述自己的道理,也不僅是因為自己看不慣。他為了維護大明的統治秩序極力主張嫡庶之別,主張妻妾之別,當然要反對所有人家中寵妾滅妻的行為,而這樣將妻子留在老家的官員的家庭不說全部吧,起碼大多數多多少少存在類似的情形,他自然要反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踢開永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踢開永樂
上一章下一章

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