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百年草草•疑雲重重

七十一、百年草草•疑雲重重

本來郭曖一早也尋思著自己應該躺了不少時日,但聽聞是七天七夜后,也是吃了一驚。

他並沒有感到身體有什麼嚴重的不適,或者說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身體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好好的,怎麼就躺了七天七夜呢?

「我竟躺了七天七夜?」

「是啊。怎麼着?要不我倆換換,你替我跑七天七夜?」

「你跑了七天七夜,也沒見你瘦下來啊?」

「去你的。你看我臉,難道不是一臉憔悴么?告訴你我都是趁著吃飯、上茅房的空檔眯瞪一會兒,多少天沒沾過床邊了。」

郭曖一聽,噗嗤樂了。

鮮於燕皮膚乾燥,眼角露出細微的皺紋,的確是一臉倦容。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能把他累到這個地步。

「看臉倒是幾天沒洗了。發生什麼事了?能把你累成這樣。」郭曖不再逗他。

「一宗歷時近百年的謀反大案,昨——天——結——案——了。」

鮮於燕睜圓了小眼睛,擺着手,拉長了聲音,做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來。

郭曖雖然昏迷了幾天,但腦袋卻清醒的很。生在官宦人家,又久居京城,自然知道這類案子往往千絲萬縷牽牽扯扯,一年半載能查清結案都算快的了。

烏鴉集團籌謀近百年,朝中恐怕早已遍佈黨羽,其間又作案無數,朝廷不會不明白。怎麼會如此迅速?

郭曖十分的震驚。

雖說當初父親交代自己只是追查邊令誠和高仙芝的事情,牽扯出烏鴉集團這件大案,非在意料之內,但終究自己為之奔波許久,自己只是睡了一覺,雖說睡得時間長了點兒吧,可它竟然就這麼結案了。

郭曖不想把事情搞得很嚴肅,他更喜歡輕鬆愉快的去面對一些事。

「嗬。這是哪大人智謀高遠,竟能在短短數日之內,將朝廷百年沉珂,連根拔除啊?」郭曖略作嬉皮。

「是皇上的意思。」鮮於燕輕輕一拍大腿,舒了一口氣,「而且不止是皇上的意思。」

這就更奇怪了。這可是皇帝自己家的事情,有人在自己眼皮底下盤算了百來年,要篡奪自己的大好河山,竟至如此草草了事?

這樣的事,換做哪朝哪代哪個皇帝,恐怕都要把個天下抖落個底朝天,把該殺的不該殺的都殺一個遍才是啊。

而且,還不止是皇上的意思?

「這件事,你左街使也都從始至終參與?刑部,大理寺那邊怎麼樣?」

郭曖不是不相信鮮於燕,只是左街使的職責平常都是管些防火防盜、戶籍安置、警戒巡夜、衛生治安等的事情。

郭曖不由得想,這話是不是鮮於燕道聽途說的,而非他親身所見。

「嘁。你還怕我騙你啊,按說這事的確輪不到我來忙前忙后,可朝廷也不知道怎麼了,不僅是我,本來還想要韓當一起去呢,只是他有傷在身,才算罷了。」

「是不是因為你和韓當,這次都進了終南山參與了進來,所以要你二人一直從中協助啊?」

「不是,不像是這麼簡單。」

「哦?」郭曖輕輕應了一聲。

鮮於燕看出郭曖的心思,當即便把這幾日發生的事情,和盤講了個遍。

原來,那日惠琳藉由密法,將眾人帶回長安時,尚在巳時。

鮮於燕回到家中,發現自己的跟班兒麻六兒已經在家裏等著了,而且已經等了將近兩個時辰。說是收到朝廷命令,要鮮於燕火速點齊人馬,進駐終南山烏鴉巢穴,清繳殘餘、查抄案場。

麻六拿出朝廷的敕令,鮮於燕一看,戳記竟是中書省的大印,雖不比皇帝印璽,也至少是皇帝親自過問之事。

換做往日,需要左右街使出面的案件,大多由刑部、大理寺發文,要求協查配合即可,這封來自中書省的敕令,事出反常。也難怪麻六火急火燎,直在自己家裏等著。

鮮於燕自然知道當今亂局之中,自己一個微末小吏,但有命令執行即可,但有問話回答即可,不該多想什麼。

鮮於燕簡單洗漱了一下,換了正式的官服,便到左金吾衛點齊二百名兵衛和十幾個勘驗、搜查的好手,按照敕令的指示,開赴終南山下。

來到一處山坳里,發現這裏已經有很大一塊谷地被平整過了,建了臨時的帳篷,儲備了米糧菜蔬以及牛馬的草料,成了一處補給站和中轉站。同時,也負責排查進出山間的人。

負責此地的乃是左千牛衛下屬一隊人馬。千牛衛本是直接負責皇宮警戒安全的部隊,本不該執行此類任務。

碰巧,領隊的中郎將莫思奇,和鮮於燕是舊識,為人仗義爽利,不等鮮於燕問起,便把鮮於燕拉到一旁,小聲叮囑一番。

原來,是肅宗皇帝直接下旨給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責令各府軍統領將軍,即刻選拔兵衛開赴終南山,建立補給站和排查關口。但凡進出終南山的官員、兵卒,乃至輜重武器、卷宗案牘,一律檢查登記。

哪怕有人從終南山帶出來一把草,都要將涉事人員以及那把草的名稱,出入時間,去往何處,記錄清楚。

而且到底派了多少支部隊出來,建了多少個這樣的關口,別說莫思奇,就是統領大將軍都不清楚。因為四支軍隊各自依照密旨行事,並按照各自秘密的路線圖開赴指定位置,每一張圖上,只標記了一個地點。

妖魔一經降服后,不及半個時辰,旨意就下達了。一個時辰后,莫思奇的隊伍已經到達指定位置。

其間,大理寺的、刑部的、吏部的、察事廳子等等各路人馬,都紛紛開進了終南山裏。甚至連廣平王都派了一隊自己的近衛,將近三百餘人,進到了山裏。

各路人馬駁雜不堪,甚至有些混亂。每隊人馬都說是奉了朝廷的旨意來辦事,幸虧大家都是久在官場,面子上的事情各都依著規矩辦事,還不算難做。

然而,如此的陣仗場面,總叫人心裏不自在,好像有什麼事要發生。

而且,莫思奇更壓低了聲音十分小心的告訴鮮於燕,在他們的隊伍到達這裏之前,應該早有一支人馬進山了,也許是兩支。這不僅是犯了失職之罪,被皇帝知道了要殺頭。而且,這兩撥人的行跡本身就十分的可疑,令人不安。

原來,莫思奇一經到達指定地點,安排好兵衛設立關卡、搭建帳篷,自己便帶了十人隊,把方圓十里範圍,先行探查了一遍。

對面山頭上,明顯有兩股人馬先後經過的痕迹。只是不清楚,他們是一隊人馬分列先後,還是本身就屬於不同的組織。看蹤跡,估摸著先後有一百來人經過。

兩股人馬踐踏過的草木上,又新生了很重的露水,應該是早在天亮之前就已經進到了山裏。那個時候妖魔還未被降服。

「什麼人如此冒險進山,莫將軍後來沒有進一步的察訪么?」郭曖插話。

「沒有。這件事莫思奇壓了下來,如果不是我和他有過命的交情,他是寧肯憋死也不會說的。被朝廷知道了,是要掉腦袋的。」

「這的確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你們進到山裏后,沒有發現這兩隊人馬的蛛絲馬跡么?」

「沒有。就像莫思奇擔心的那樣,這件事整個就很亂,各路人馬紛至沓來,交錯複雜,賊穴里各個衙門口,各自辦案,誰也不管誰,誰也不顧慮誰。緝拿殘匪、勘察現場、撿取證據,各行其道,幾乎沒有誰能夠拿到一條完整的線索,都是斷的亂的。就算有人先到了現場,也根本看不出來。」

「亂的。斷的。恐怕還有不少丟失的吧?」郭曖出神的望着鮮於燕,兀自呢喃。

「說到這裏,就更加令人心裏不安了。按烏鴉集團的歷史、發展規模來推斷,其收藏的文獻信件、賬目卷宗,應該汗牛充棟不計其數才對。從朝廷到各州道乃至邊疆,也該有不少文武官員與其私通的信件、物證,然而這些卻都少得可憐。就像你挖開一株參天巨木,卻只看見幾條毛毛根,根本說不過去的。」

「有沒有什麼蛛絲馬跡,可以順藤摸瓜的?」

「這方面,對方做的也很乾凈。只是目前不能定論到底是烏鴉一直以來就做得乾淨,還是那天先到的人做的乾淨。查抄案場大概用了兩天半的時間,回到京城后,朝廷下旨由大理寺主導,刑部及其它各部司配合,察事廳子代聖監察,將所有卷宗文獻、賊囚嫌犯,統一梳理、審訊審查,所有口供、文件、信件,都對了一個遍,幾乎沒有缺漏,簡直是天衣無縫。

就對各類私通賊匪的手札信件來看,開元初年最為猖獗。上至公卿王侯下至主簿幕僚,乃至邊疆的節度大將,都有與烏鴉私通的嫌疑。

甚至一位駐守過西域的將軍,在信件里竟然信誓旦旦的說誓死追隨烏鴉少主,倘若舉事,必定帶兵來長安共謀大事。信上還有那位將軍和自己幾位副將的簽名畫押。

像他這樣有實權帶兵的將軍便有近十位,各路大小將領更有百餘名,那些卷宗看得當場各位冷汗直流坐立不安,當時大唐的情況,似乎比現在好不到哪裏去。」

「哦?後來那位將軍,以及其它所有牽連的將領結果如何?」

「天寶年間那位將軍告老還鄉,壽終正寢,朝廷賜了謚號,子孫雖不再出仕做官,也都得了金玉良田,安居樂業。其他幾位情形大致相似,或戰功卓著屢獲封賞,或兢兢業業安守邊疆,除了三位將軍在邊疆戰事中殉國外,其餘大都安享晚年。以平日裏大家都對他們的印象,是萬萬不會想到他們會跟反賊私通的。

至於那些都尉郎將之流的事迹,倒有許多可疑之處。除了五人在邊疆戰事中屢立戰功,獲得了朝廷拔擢,有三位老死軍中,有兩人目前在討伐安祿山的前線,也是驍勇善戰,不見異端。其餘一百餘人,全部橫死。」

「全部橫死?那可是一百餘名都尉郎將?難道當時沒有引起朝中人的猜疑么?」

「死是橫死,卻也不是在一朝一夕。比對從烏鴉巢穴繳獲來的文書和大理寺、兵部、刑部所有收錄的卷宗來看,從開元初年到開元中期,大約經歷十幾年的時間,這些人小一半因為觸犯軍法而被處死,一部分人在戍邊時或戰死或失蹤,另有二十餘名死於傷害風疾,還有十餘名更為蹊蹺,也更明顯,只記錄了性命籍貫生卒年月日,以及家中三族的姓名關係,其人昇平全無隻字。這樣的卷宗竟出現在兵部,現任的兵部同僚看了,無不瞠目結舌,膽戰心驚。

一些涉案的文官,人數少很多,然而大多都是橫死,或是疾病致死,或是調任途中遭遇劫匪。只有一位姓張的中書舍人自告奮勇,在對吐蕃的一場戰事中,監軍有功,后告老還鄉,得以安度晚年。」

「哦?這麼說來,這些與烏鴉有所牽連的人,在開元中期就已經被妥善處置過了。」在提到「妥善處置」四個字時,郭曖口氣裏帶着一些驚喜和敬佩的意味,口氣尤為重些。

不等鮮於燕再說什麼,郭曖緊接着又問:「那是不是到了天寶年間,烏鴉集團的活動有所收斂,與之牽連的官員就很少了?」

「沒錯兒,開元後期乃至天寶年間,烏鴉的行動急劇減少,似乎蟄伏冬眠了一般。幾十年間,文獻中反應出來,與之有所勾連的文武官員總共不超過三十人,而且大多官職微末。不過幾天來,你一直昏睡在床,這事兒你是怎麼知道的?」

「這個並不難猜到,你想啊,則天女皇一朝大肆屠戮李氏宗族,更任用酷吏,濫殺枉殺,文武百官無不戰戰兢兢,想必在那個時候烏鴉一夥兒趁機拉攏勾連,勢力達到了頂峰。至於開元年間,如今的太上皇當年可是盛年壯志,文治武功威加海內,蠅營狗苟豈有不曾察覺的道理?而且就這些人的結果來看,也十分符合老皇爺的行事風格,對精明強幹之人,善於懷柔照撫,賞罰分明,對於平庸微末之輩,又不介意採用雷霆手段。」

「咦——你這麼說,倒真是極有可能。可這樣一來,你不覺得,我們又將面對更大的疑團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封魔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唐封魔錄
上一章下一章

七十一、百年草草•疑雲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