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公子亦知王翦乎

第129章 公子亦知王翦乎

趙嘉接過書信,卻並沒有第一時間打開觀看,反而將目光放在了年輕人身上,細細打量著。

蘇默是趙嘉發掘出來的後起之秀,對於這位沉穩、幹練的可造之材,自然也是非常了解與喜歡。

別看蘇默不怎麼說話,內心深處卻也有着強烈的傲氣,只是尋常人感受不到蘇默的傲罷了。

卻沒想到,蘇默居然會如此推崇眼前年輕人。

那麼就只剩下一個解釋:眼前這位氣度非凡的年輕人,的確有着過人才能,就連蘇默都感到折服。

將書信收入懷中,趙嘉轉身走到年輕人身旁。

「王翦見過公子!」

而此時,王翦終於有所動作,起身鄭重朝着趙嘉行了一禮。

「王翦?」

驟然聽到這個名字,趙嘉臉色頓時有些變了,內心深處更是翻起了滔天巨浪。

王翦,何許人也?

恐怕稍微有些熟悉歷史之人,都知道王翦乃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乃秦始皇嬴政麾下頭號大將,為秦始皇橫掃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不談其他,歷史上李牧正是被王翦用反間計所殺,而後也正是王翦統兵滅掉了趙國。

歷史上有關王翦的最早記載,乃是在秦始皇十一年,也就是距離如今十一年以後。

王翦初次領兵,僅僅接管兵權十八天,便令軍中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並從原軍隊十人中選出兩人留在軍中。

也就是說,如果王翦接管的軍隊本來有十萬,被其留下來之人只有兩萬人。

毫無疑問,剩餘兩成秦軍皆為軍中精銳。

王翦就用這僅存的兩成秦軍,攻下了趙國閼與,而後連續攻取趙國九座城邑。

此戰,王翦嶄露頭角。

對於那段歷史,趙嘉前世也有些許了解,王翦去掉八成秦國士卒,只留下兩成攻打趙國,有去糟存精的意思。

不過來到這個時代,真正了解過秦國軍功授爵的體制以後,趙嘉才明白,為何王翦讓八成秦軍回鄉,反而會讓剩餘秦軍士氣大振了。

若是換做其餘諸侯國,有將領敢這麼做,恐怕留下來之人都會軍心動蕩,心生怨念。

秦國卻大不相同,只因秦國獨特的軍功授爵制度。

首先,對於沒有爵位的普通士卒而言,斬首一級就能獲得一級爵位,只要有士卒在戰場上能殺敵一人,就可以從平民變為公士。

按照秦律:公士爵位,可得賞賜田一頃、住宅一處、僕人一個。

五十畝地、一處住宅加上一個僕人,對於普通人而言,絕對是天大賞賜,故此沒有爵位的秦國士卒,作戰之時都非常英勇,就是為了得到獎賞。

只不過,秦國律法非常嚴謹,戰功也並不那麼容易獲取。

想要獲得爵位,不僅僅要注重個人勇武,還要注重團隊作戰,秦律講究賞罰並重,假如一伍之中有一人戰死,其餘四人即獲罪;如有二、三人戰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

將功折罪的唯一方法就是殺敵:一人戰死,須殺敵一人;二人戰死,須殺敵二人。

故,秦軍要想得到『斬一首爵一級』的獎賞,前提乃是所在隊伍斬敵首級,大於己方死亡人數才行。

這樣一來,士兵要想獲爵位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相差無幾,又是近身肉搏戰,再加上秦軍也良莠不齊,想要在戰鬥中只斬殺敵人而自己不受損失,幾乎是不可能的,若己方傷亡大於斬首數,不僅無功反而有罪。

當王翦剔除所有不敢戰之人以後,全部留下精銳之士,士卒們才會士氣大振。

因為想要獲取戰功,也要計算整體戰功,必須要斬首數量大於己方傷亡數量才行。

如果軍中有人拖後腿,哪怕個人再勇猛,想要獲得戰功也非常困難。

更何況,對於秦國將官而言,不再看個人斬首數量,而是看整體隊伍斬首數量,以及最終勝負,想要獲取軍功越來越難。

秦律有云: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賜爵一級。

所謂盈論,也即是滿額論功行賞,上至將官下至士卒都有賞賜,當然前提是百人秦軍斬首三十三級,是在己方傷亡小於斬敵方首級的前提下,並且必須最終獲勝。

否則,百人將有過無功。

這種特定的軍功授爵制度,導致秦國將官以及士卒,都想要以最小犧牲獲取最大斬首數,如此方能獲得軍功賞賜。

王翦讓那些非精銳士卒回家,沒有了累贅,反而會讓留下來的秦國精銳,有更大機會獲取戰功,這才讓留下來的精銳們士氣大振。

王翦首戰,就是通過對秦國軍功授爵制度的熟悉,以及對秦國士卒心理的掌控,這才以少量精銳秦軍攻下了十座趙國城池。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王翦開始真正嶄露頭角。

從秦始皇掃除內部隱患親政以後,王翦就成為秦始皇手中最鋒利的利刃,除了掃滅韓國以外,其餘五國的滅亡,都有王翦及其子王賁的身影。

如此名將,今日忽然出現在趙嘉身旁,他又豈會不感到激動?

這個時候,哪怕沒有蘇默的極力舉薦,趙嘉也會不惜代價將王翦這位名將留下來。

別看趙嘉如今風光無限,麾下真正能堪大任的將領,卻是極度缺乏。

蘇默、司馬尚兩人,都還需要歷練,他們無論眼光還是格局,都沒有辦法與王翦相提並論。

至於廉頗、李牧,雖與趙嘉較好,終究並非趙嘉臣子。

趙嘉未成趙王以前,廉頗、李牧不太可能聽從趙嘉調遣,也不太可能為趙嘉征戰。

那麼王翦的到來,對於趙嘉而言就好似雪中送炭了。

「吾嘗聞王齕將軍有一侄兒,其雖隱於鄉間,卻熟讀兵書,能文能武,有經天緯地之才,不知閣下可是東鄉王翦?」

王翦聞言,不由臉色微變:「公子亦知王翦之名乎!」

也怪不得王翦會如此驚訝,他雖自忖有真才實學,奈何這麼多年並未展露出來,哪怕是王齕侄兒,也不至於被趙嘉記掛才對啊。

趙嘉初次見王翦,不僅指出了對方身份,還知道對方生活的地方,如何不讓王翦感到驚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公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趙公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9章 公子亦知王翦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