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隔座送鈎春酒暖

第13章 隔座送鈎春酒暖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詩

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爛柯人:形容人世間的滄桑巨變。]

第五天,紀緒來到了江安縣,江安縣受轄於瀘州,瀘州隸屬於重慶路。

新任重慶路的達魯花赤[書記]白音接待了紀緒一行。他們既不騎馬,也不坐轎,就這樣在大街上一路走來。

突然,一副醒目的嶄新的木匾吸引住了紀緒的腳步,只見匾額上遒勁有力地寫着三個大字「踏鄉記」,正是他昨天剛剛書寫的店名,旁邊綴著四個正楷小字「江安早茶」。

紀緒正納悶呢,茶司「經歷」跑過來解釋:「大提舉令我們把全省的茶場茶莊、鹽場酒坊及壚肆酒家都統一使用『踏鄉記』這個名稱,並在旁邊標註地區和經營範圍……」

紀緒欣慰地看了看大提舉王翼,贊道:「蜀地的官員辦事效率之快,民之福也。」他又指了指牌匾,「這麼說,這是一處茶莊啰?」

茶司「經歷」介紹說:「江安縣種茶,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園有芳茗』和『貢茶』的記載了。這裏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擁有最適宜茶葉生長的優越氣候和土壤條件,這裏的茶葉一般在正月上旬就可開園生產上市了,比省內和江浙一帶主產的茶葉早15-30天,所以稱為早茶。」

其實,紀緒對早茶甚為了解,但他還是津津有味地聽着茶司的介紹。

江安知縣直接把紀緒接到了「縣壚肆」,相當於現在的「縣招待所」。牌匾也換成了「踏鄉記.江安壚肆」,只是旁邊還多了一副「踏尋鄉野間,記憶少年味」的對聯,這也是紀緒的手筆。

進了大廳后,見舞台上有一男伎正在彈唱,紀緒興奮道:「咱不要去雅間了,就在大廳里即可。」

佐酒女們趕快過去商量廳中的賓客速轉入雅間,給官員們騰出幾張上好的桌子。

紀緒坐下后,江安的壚肆主管說:「這是我們壚肆的特色,伎人彈唱。」

紀緒稱讚道:「像這種詩典雅樂,百姓豈能輕易聽得到?你們這樣做,好!很好!是你的主意嗎?」

壚肆主管說:「不,是酒司大人的想法。每個壚肆的做法不同,有唱曲的,有唱戲的,還有說書的……」

紀緒連連贊道:「好!很好!」

台上男伎唱的是王維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二】《別君嘆》王維.詩李奇.詞曹軒賓.曲/歌趙家珍.古箏

[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詞]「低吟白雪逢陽春,送君別去無知音。高台孤矗昂首望,穹凄盡兮宙宇敞。車馬縱兮雁飛翔,春復秋往世無常。幽清默兮落暗鄉,何年何月蹉跎降。莫問莫觀你莫惆悵,山石林木無易樣。」

紀緒靜靜地聽着,彷彿男伎唱的就是他的過往:自己在蜀地不覺已居住了二十三年,年少的我只知吹笛賦詩,空自惆悵。而今回到了故鄉,已物是人非。當年的玩伴,他們都去了何方?

【三】《踏鄉記》生意經

做事,不求大;

但,求自然大。

吃過午飯,紀緒說要去瀘州的酒坊看一看。他們換成快馬,酉時便到了瀘州酒坊。

瀘州老窖[jiào]是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它是「濃香鼻祖,酒中泰斗」。

瀘州老窖酒的釀造技藝,發源於古江陽。它孕育於秦漢,興於唐宋,在元朝末年得以創製、雛型、定型並成熟起來。

酒坊郭主管侃侃而談:「宋代,瀘州以盛產糯米、高粱著稱於世,釀酒原料十分豐富,從那時開始,也就出現了『大酒』和『小酒』之分。這種酒,當年釀製,無需貯存,也不便儲藏。所謂『大酒』,就是一種蒸餾酒,大酒是經過臘月下料,採取蒸餾的方法,從糊化后的高粱酒糟中烤制出來的酒。而且,經過『釀』、『蒸』出來的白酒,還要儲存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方可出售,所以說是『侯夏而出』。

我的父親在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研製出了『甘醇曲』,並通過了技藝的改良,製成了大麴。」

施酒監介紹說:「郭主管的父親叫郭懷玉,十四歲學藝,四十八歲那年製成釀酒麴葯,日:『甘醇曲』可以說,是第一代瀘州老窖大麴酒。故,郭懷玉也被譽為瀘州老窖『久香』牌天下第一曲的創始人。」

紀緒讚許道:「一定要把老先生的這種特殊技藝發揚光大。」

王翼說:「以前,瀘州的酒坊大都是單個小作坊。下官來此後,說服他們私私聯營或公私合併。同時,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制麴生產也逐漸從生產小組裏剝離出來,成為單獨的制曲組。隨着發展的需求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我們建起了世上規模最大的制坯、培菌、發酵、貯曲、粉碎的、年產數十萬斤的制曲基地,讓周圍的酒坊都用我們的培菌。」

紀緒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我不提倡做大;我求的是,自然大。何為『自然大』?就是不要有計劃的擴展,而應順其自然。因為,酒的好壞,與大自然有着密切的關係。當然,其他行業,也不能盲目地擴張,如果擴的太多太大,管理能否跟上?原料和品質是否保證?等等諸多問題會砸了前輩為我們創立的『久香』牌子的。」

王翼說:「為了保證質量,我把都事[官名,從七品]調來做了『酒監』。」他指了指剛剛做解說的施酒監。

紀緒滿意地點了點頭:「你們轄治如此多的小酒坊,有沒有偷稅漏稅的現象?」

王翼說:「我們在瀘州設置了六個收稅機關,其中一個即是專徵收酒稅的『酒務』。」

紀緒點了點頭。

【四】《踏鄉記》十全風味

從酒坊出來,他們來到了江陽古城,只見滿街掛的全是踏鄉記的牌子,像《踏鄉記》豆瓣坨魚、《踏鄉記》干燒鯉魚。就連賣鹹菜的,也掛起了《踏鄉記》瀘州泡海椒、《踏鄉記》瀘州泡姜的匾額。

紀緒心中有了些擔憂,問:「這些店面都是公營的嗎?」

瀘州知州說:「是的,大人。每個店只經營一種當地特產,若要吃全正宗的『瀘菜』,還須到『十全風味』才行。」

知州邊講解邊引領大家往「十全風味」的方向走:「川菜是以川西成都味為代表,以川東重慶味為典範,以川南自貢『鹽幫菜』、瀘州『大河幫』為特色的三大派系。

瀘州自古就是美食之城,素有『食在四川,味在瀘州』之美譽。不然,又怎麼能配得上這天下第一香的瀘州老窖?」

紀緒心想:看來這些地方官員,對於吃喝,都有頗多的研究,心中便略顯不悅。但路官、州官和縣官都是地方官員,受省府轄治,不受紀緒管理。

不多時,他們便來到了「踏鄉記.十全風味」,壚肆主管早已在門前等候。

進了雅間,主管解釋本店的特色:「瀘味為瀘菜風味體系組成的總稱,是瀘菜味道的總括。瀘味體系包括大眾家常風味、肆市酒樓風味[小煎小炒、干燒乾煸、火爆火烹風味]、筵席風味、河鮮風味、鄉村九大碗田席風味、瀘酒窖香風味、小米灘火鍋風味、小吃風味、燒烤風味、民族風味等,被譽為瀘菜『十全風味』。

紀緒說:「你不要上過多的菜,來個『瀘酒窖香風味』即可。」

【五】《江陽竹枝詞》歌謠

佐酒女拿來了六壇頂級的「瀘州大麴酒」,這種酒,官員們平日裏見都見不到。

紀緒本不想喝,王翼勸道:「大人也累了一天了,又是晚上,喝一點,歇歇腳吧。」

達魯花赤白音也在旁幫腔:「是啊,大人,到了本路,怎能不嘗嘗瀘州老窖?盼著您瀘州大麴提提建議。」

看到大家都直勾勾地盯着這幾壇好酒,便說:「既然是貢品酒,味道自然差不了。」紀緒又笑着說,「這樣吧,我們喝一壇,替皇上試試酒,其他的都拿下去,換上常賣的大眾口味的酒就行了。」

官員們臉上都樂開了花。

佐酒女邊往上端菜,邊唱着《江陽竹枝詞》:

「金陵糕點百樣果,

瀘南美食賽姑蘇,

風味佳肴名京都。」

這首詞的意思是說:瀘南美食比江浙菜還好!

【六】《酒規》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酒過三巡」這種說法起源於人們圍桌進食以後。

唐代以前,人們進食方式是席地而坐,各有一套食具,分餐而食。與宴者各有一席,分散而坐,為之斟酒也不會有「巡」的感覺。隨着胡床[一種高腳摺疊椅]傳入中原,人們有了高凳,為此逐漸發明了餐桌。

「三巡」一般是指主人敬主賓,主賓回敬主人,主人敬本桌客人。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五種基本味。表示宴席當中酒和菜都吃得差不多了,飯局已到尾聲,該談論正題了。

紀緒提出了話題,說:「一路走來,看到很多店面已換上『踏鄉記』的牌子。看到我親書的、意氣風發的三個大字,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大家滿臉疑惑地看着紀緒。

紀緒說:「牌匾是一種象徵,是經營事務品質的一種保證。也就是說『踏鄉記』是最好品質的標記,這個『品質』包括經營人的和經營物的。所以說,不是任何場所、任何人都能掛這個牌匾的。誰要掛這個牌子,必須進行考察。那些管理、質量、服務都過關的,才能懸掛,否則應立刻撤匾。」

王翼領悟了紀緒的意思,回應道:「好的,大人,我們立刻組織人員進行一輪考核。」

看到有些官員不以為然的樣子,紀緒問:「你們誰能給我講講『踏鄉記』這三字的寓意啊?」

王翼說:「我的理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來到此地,看的是當地的美景,學的是當地的文化,吃的是當地的風味,記的是當地的風情。」

紀緒道:「嗯,不錯。還有呢?

白音說:「從大人的那幅對聯里,我理解到『踏鄉記』是我們這些遠離故鄉遊子的『心記』。」

紀緒問:「什麼『心記』啊?」

白音說:「美好童年的記憶——青梅竹馬的玩伴和母親的味道。也許從小青梅竹馬的玩伴,已婚嫁他鄉;但母親做的飯菜,香味依舊。」

紀緒頻頻點頭。

白音接着說:「每當我踏上歸鄉的路,記憶的全是美麗的鄉愁。無論走到哪裏,思鄉依舊。我生歸故里,魂亦歸故里……」

紀緒說道:「『踏鄉』有很多層意思。比方說『人生在世無自由,明朝踏鄉無他意』是什麼意思?誰說說?

施酒監說:「大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活在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明天回家鄉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紀緒哈哈一笑。

【七】《游山西村》陸遊.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紀緒總結性地說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一方水土上的人們,這一方水土上的父母官都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把『天人合一』作為治理一方水土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山村融入自然,讓城郭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古城池的歷史文脈。

這樣才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風格與韻味,也是保持各地特色的關鍵所在。而保護、維護好歷史傳承,留住各地歷史的『命脈』,無形中就留住了城池個性賴以存在的載體。

對於『踏鄉』來說,『鄉愁』不只是『我在這頭、伊人在那頭』,它更是看人間百態的窗口,是一個民族不能取代的精神家園。

『記住鄉愁』,不能只顧『城』而失『鄉』。這個『鄉』,就是『鄉土』,就是特色。我們不能把每個城池都建成像成都或金陵那樣『錦繡錢城』的,要各有各的特色。這樣有鄉愁情結的人可以四處看看,這樣便可以發展旅遊,為當地百姓增加一份收入。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鄉愁不是一種病,他是詩人表達自己浪漫情懷的一種方式。就像陸遊在『柳暗花明踏鄉歸』里寫的那樣: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那是『特色』;也不要說在豐收年景里,待客的菜肴太過豐繁,那是『風俗』;山巒重疊水流曲折,不要擔心無路可走,這是『鄉愁』;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一村,這才是『踏鄉』。」

聽了紀緒的理念,官員們表示贊同地頻頻點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踏鄉記之嘆流水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踏鄉記之嘆流水兮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章 隔座送鈎春酒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