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終章六 百年為傳奇 千年為神話

第725章 終章六 百年為傳奇 千年為神話

此時,那村外道上正行走着幾位農人,顯然是去田地里幹活的。

方慶隱遂捻著決降落在道上,待幾位農人走近,上前作揖問訊:「諸位有禮了。」

「有禮有禮……」一位絡須長者連忙認真回禮。

「請問此處是雪峰村嗎?」

「不錯,此處正是雪峰村,不知客官有何見問?」

「此處有沒有譚氏居住?」

「此處有沒有譚氏居住?!呵呵,客官,聽您口音也是本地人,怎麼不知雪峰村居住的都是譚氏,這倒令人有些感到奇怪啊。」

「這裏果真居住的都是譚氏?」方慶隱吃驚,因為數座村莊總計起來,人口至少也有一兩千人,「那——譚鰲祥、譚公映和譚文基,想必諸位都認識吧?」

「呵哈哈哈……」絡須長者一聽此話,爽朗大笑起來。

其餘眾人也跟着爽朗大笑:「呵哈哈哈……呵哈哈哈……」

方慶隱疑惑:「諸位為何如此大笑?」

絡須長者笑道:「這位客官:譚公映、譚文基,我們不知;但譚鰲祥,我們可是都知道啊,鰲祥公正是我們雪峰譚氏的老祖宗啊,離著現今少說也有四五百年了。」

「啊?鰲祥公離著現今少說也有四五百年了!你們是如何算出來的?!」方慶隱這才隱隱感覺他為了替美娘恢復年輕模樣,或怕真的已在美隱小築度過了數百年。

絡須長者道:「這也好算,我雪峰村譚氏祖廟就在那西邊的雪峰山上啊。」

「此話怎講?」方慶隱愈疑。

「因為鰲祥公的牌位至今還供奉在雪峰山朝天洞寺廟裏。」長者繼續道,「燕祖奶和化祖奶曾傳下家訓,每年大節之時,我雪峰譚氏後人都要去朝天洞祭拜供奉。」

「燕祖奶和化祖奶?燕祖奶莫非就是徐燕靈?那化祖奶又是何人?」

「這個我們就不太清楚了。」絡須長者嘆息一般道,「從鰲祥公到現今已有四五百年,期間經歷無數戰亂、匪亂和人事動蕩,我雪峰譚氏的家廟、祖祠、族譜都被燒毀過數次,如今能夠流傳下來的也只有那麼幾個故事:鰲祥公立地證道、燕祖奶遷府興家、化祖奶四生十胞,其餘有關我雪峰譚氏的故事早已經失傳了。」

「難道公映公和文基公的故事也都已經失傳了?」

「在老漢這一代沒有聽說過公映公和文基公的故事。」

「哦……可惜可惜……」方慶隱悵然若失,連說幾個可惜。

絡須長者甚覺奇怪:「客官,你為何如此關心我譚氏,莫非你與我譚氏有什麼瓜葛?」

「是啊,是有些瓜葛。實不相瞞:在下姓方,名慶隱;身旁的這位是山妻,姓劉,名美娘。」方慶隱認真編排理由道,「近日偶翻家譜,看見祖上留有遺文,遺文中提到曾受鰲祥公、公映公、文基公的恩惠,因此特來尋訪尋訪。」

「原來如此,看來方兄弟也是積善之家的後代啊,數百年前的一點恩惠,你這一代竟然還惦念起來。」長者十分感慨道,「我雪峰譚氏也是忠厚善良傳家,既然方兄弟想知道鰲祥公、公映公、文基公的事情,那就請隨老漢去村中德輝先生家坐坐。德輝先生學問高深,掌故頗多,或許能夠給方兄弟說出一些眉目來。」

「如此甚好,我夫妻二人就隨老人家去拜訪拜訪德輝先生。」方慶隱鞠躬致謝。

絡須長者回禮,叫身旁眾人自去田地幹活,他則熱情地引領着方慶隱往村莊中走來。

不多時,來到一處所在,正是當年的「水涯草堂」舊址。

只是如今「水涯草堂」已然不見,周圍建起許多房屋,有土牆的,有茅草的,有院落的,有柵欄的,沿着山腳一路往山谷里排去,儼然已成為一座小村落。

長者領着方慶隱夫妻進入村來,引薦給德輝先生后,自返田地里幹活去了。

那德輝先生年事已高,鬚髮皆白,聞說方慶隱來家中打聽祖上之事,自然十分高興,擺下酒席,熱情招待。

但酒席之間講敘的有關譚氏祖上的掌故依舊不外那三個:一、鰲祥公立地證道;二、燕祖奶遷府興家;三、化祖奶四生十胞。

原來當年九天玄女離開譚府半個月後,譚府就舉家搬遷到雪峰山山腳下,管家劉二、門仆阿福等眾人被公映發放些銀兩,遣散而去,只留小雨小化跟隨左右。

文基離世,燕靈終日以淚洗面,尤其為自己沒有給文基留下子嗣悔恨不已;公映更是滿懷喪子之痛,精神身體更不如前,勉強重新開始,整頓家業。

忽一日,聞聽燕靈有孕相,公映便叫來大夫把脈。大夫這一把脈,果然驗證燕靈懷了身孕,原來文基與燕靈恩愛幾日,燕靈已然珠胎暗結。燕靈喜極而泣。公映卻因譚門香火得以延續而興奮過度,猝然離世而去。

此後,就由燕靈主持家業,小雨小化從旁幫襯。

燕靈一因身懷小寶,二因家務繁多,再無更多心思處理外方之事,便將宛陵郡望城崗土地廟的事務轉給了梅讓,於是那裏積下的功德都報應在梅家,最終在梅堯臣身上得到福報,儕身當代名流,並肩歐陽文忠公,令江左梅氏聞名天下。

燕靈懷胎十月,誕下一男,取名守道,家運自此好轉。

守道年十五,娶妻金氏。金氏體弱,生二子,芳華早逝。

其時小化早就出落成端莊美麗的大姑娘,燕靈也曾想讓守道娶小化為妻,只是小化不肯。

金氏早逝,燕靈又提起此事,小化依舊死活不肯,一者因是丫鬟身份,不敢有非分之想;二者是因大守道八九歲,燕靈也曾以妹相稱。

又過五年,燕靈身體越來越不濟,實是為田地山場等家業操勞所至。

終在那年中秋節時,看見夜空明月,想起當年她與文基騎坐碧麒麟馳騁天地間的浪漫往事,忽然就病倒了。

小化擔心之極,哭得死去活來。

燕靈遂卧在病床上,又提起守道娶小化為妻之事,因為一者她若離世,小化在譚家就沒有了正當身份;二者她深知小化沉穩聰慧勤儉;三者她不願將譚門家業交給不知底細之人;四者她想感謝小化這多年的相依為命和任勞任怨。

見少夫人病危託付家事,一而再再而三地懇求,小化心就軟了,且她也不願看着少夫人辛苦支撐的譚門家業有什麼不幸,遂就含淚叩首答應了。

小化與守道的婚禮還是辦得頗隆重的,也算是燕靈給小化的最好歸宿。

當初燕靈出嫁時曾戲言:「等小化長大了,姐就給你找個好相公,嫁戶好人家。」不曾想給小化找的好相公就是自己的兒子,好人家就是她嫁入的譚門。

至於同為丫鬟的小雨,在公映去世后的第九年離世而去,甚是可憐一生,當初文基的四封遺書中都曾提到過公映納小雨為側室的事,但因燕靈懷孕而再未提及。

冥冥之中,小化好似替小雨完成了此段緣份。

小化婚後,育子有能,第一次生下雙胞男,第二次生下龍鳳胎,第三次生下三胞男,第四次又生下三胞男,四生十胞,九龍一鳳,令譚家發脈起來。

而燕靈病情越來越重,在小化第四次生下三胞男時走到生命的盡頭。

臨終前,她模模糊糊地看見滿堂兒孫跪在床前,再次想起當年光州巨賈屠公的「華府寒舍」和荒野老翁的「寒舍華府」的事來,不免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呢喃著「相公,我們終於有許多兒孫了,我們終於有許多兒孫了……」,欣然合目而逝。

此後小化接替燕靈主持家業,壽終正寢,八十餘歲離世時兒孫已達數百。

其實這正是當年燕靈對九天玄女祈求的心愿:譚門不要修鍊成仙,不要金銀財寶,不要賢者能人,只要有子有孫萬萬年。這也正是九天玄女替天行道,給燕靈承諾的譚門福報:「譚門積善,天道降福。子孫綿延,千代有護。」

自此,華陽譚氏消失在歲月之中,雪峰譚氏人丁興旺,瓜瓞綿延。

只是雪峰譚氏後人皆平凡普通,數百年間來沒有出現過一位人物,自與燕靈當年的心愿有關。

而傳說雪峰譚氏的守護神就是九天玄女。

歷經數百年後,公映、文基、守道終於被後人慢慢忘卻,燕靈、小化反被後人牢牢銘記,大抵與二人對雪峰譚氏的巨大貢獻有關吧。

方慶隱聽罷德輝先生的大致講敘,感慨良久,謝過款待,告辭而去。

出得村來,他想拜瞻一下鰲祥公,遂攜美娘飛至西邊的雪峰山朝天洞。

當年的朝天洞方丈濟悲大師早已圓寂,如今是一位法號叫悟安的方丈主持寺廟事務。

得知方慶隱夫妻的來意,悟安便領二人來到老虎洞祖師殿上。

果見鰲祥公泥塑巨像端坐在左側一間殿堂內,相貌堂堂,海下虯髯,宛然如生時一般,供案上供奉著一座書寫有「本山之主鰲祥公之位」的牌位,果品排開,香火繚繞,無端顯出幾分威嚴肅穆。

原來數百年間幾經戰亂、匪亂和社會動蕩,三位肉身菩薩早被毀滅,直到政治清明,社會安寧,譚氏後人才重塑鰲祥公的形象。

起初鰲祥公是有左右隨侍的,左為公映,右為胡三,但時到如今,也只剩下鰲祥公一人的泥塑巨像了。

當目睹「鰲祥公」三字時,方慶隱百感交集,淚光點點。

美娘亦然。

夫妻二人恭敬上香,跪拜,在引磬木魚聲里歲月彷彿回到了從前。

拜過鰲祥公,方慶隱問起當今是何朝代,悟安答說當今已是大明正統年間。

方慶隱又問距離南唐開國多少年,悟安答說距離南唐開國或有五百來年。

聞說此話,方慶隱遽然大驚,如夢方醒:原來他為美娘恢復年輕模樣,果然已在鄣山「美隱小築」度過了數百年。

當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他黯然向悟安告辭,攜美娘離開了寺廟。

起身升在空中時,方慶隱驀然停駐腳步,俯瞰下界萬里山海,似有不忍離去。

美娘問道:「隱郎,為何不走?」

方慶隱傷感道:「不料轉眼五百年過去,人間早已換了一群芸芸眾生。」

「是啊,古往今來,不都是如此。」

「這人間之事,當真是十年為往事,百年為傳奇,千年為神話啊!至於萬年之前的事就變得荒誕不經了。不過數百年而已,公映公和文基賢侄的事迹就被他們的子孫給忘記了,而那些昔日的山海大神的豐功偉績何嘗又不是如此?上下數千年,炎黃子孫,黎民百姓,其中又有幾個沒有忘記他們?」

「隱郎說的是。」

「祖先是不應該被忘記的,若忘記了自己的祖先,便會失去自己的根本;失去自己的根本,便如飄蓬斷梗,既不知何來,也不知何去,更不知何為。古人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此話真是金玉良言,震耳發聵啊。」

「隱郎,你真是感慨良多啊,『國之大事』又非隱郎你所能為,在此枉自空嘆作甚,我們還是速走吧。」美娘嬌嗔道。

「美娘說的是,無數肺腑之言只有留給山海日月,走吧走吧,我們走吧。」方慶隱話落,化出龍虎寶座,攜美娘登臨,並肩坐下,忽喝一聲:「起駕,速往靈台山!」

兩條青龍昂首嘯吟,五頭白虎刨爪吼哮。

驀然,四輪寶座飛空而起,勢如流光飛電,直往高空中飛馳而去。

高高的雲層之下,丘陵、高山、河川、大海迅速延展開來,形成一幅蒼茫磅礴的山海畫卷。

龍虎寶座漸馳漸遠,漸馳漸遠,卻又彷彿漸馳漸近,漸馳漸近……

******************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全書完。

後世有傳《靈台榜》古風兩首:

【其一】三子

世人皆道方慶隱,不知靈台有文基。

夜離台下悠悠咽,千秋萬代知幾時。

【其二】奇正二十府

罍山坍塌走煞靈,無為道界遭禍災。

鴻鈞老祖運幄帷,三界聖賢費心懷。

先來八部應奇劫,後有正府入靈台。

封神總共二十部,留賦清書後世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
上一章下一章

第725章 終章六 百年為傳奇 千年為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