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

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

殿下應了頡利的話了?李恪剛出大帳,在帳外等候的王玄策便迎了上去,小聲地對李恪問道。

李恪道:左右無礙大局,本王已經當場應下了。

李恪雖身在大唐,但大唐的糧草卻握在李世民的手中,大唐想要要這些糧草到不了突厥,方法實在是太多了。

李恪頓了頓,突然想起了什麼,對王玄策道:借糧之事倒是還好,不過方才本王卻在汗帳中聽到了另外一件事情,着實怪異地很。

哦?不知是何事?王玄策好奇地問道。

李恪回道:趙德言竟向頡利進言,要頡利加重對草原各部的稅賦,以此緩解汗庭上下的短糧危機,本王覺得趙德言的這個建議着實是有趣地很。

漠北突降大雪,受災的不止汗庭,突厥上下,甚至是整個草原,幾乎所有的部落都是如此,眼下突厥各部無一不是糧食短缺,都難撐過這個寒冬。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趙德言竟然為了緩解汗庭的壓力,建議頡利向各部加賦,這豈不是要逼地各部首領跳腳嗎?

畢竟突厥與大唐不同,大唐君臣上下從屬嚴密,又幅員遼闊,就算關中受了災,也總有豐產的州郡,縱然臨時加征糧稅下面的官員也不會怎樣,可突厥卻與大唐不同。

突厥各部只是臣服於可汗之下,各部的內務仍舊是各部首領自行統轄,頡利也沒有任免之權,他們在這種自顧不暇的情況下又豈會把頡利的話放在心上。

他們總不會叫自己的部落子民餓著肚子,而將牛羊糧草送去汗庭吧。

天災當前,本該是同甘共苦的時候,頡利竟出此昏招,看來頡利在突厥的威信又要大打折扣了。

趙德言的話倒是有趣地很,他這是要把頡利放在火上烤啊。王玄策聞言,對李恪笑道。

李恪道:本王與趙德言打過交道,此人機敏非常,不像是出此昏招的人。.dsh;

與此同時,當漠北大雪飄飛的時候,整個關中正是秋高氣爽。

在長安城北的東宮宜秋殿內,李恪的生母楊妃正帶着次子李愔在園中散步。

時值入秋,此時宜秋殿的景色正是整個東宮為最雅緻的所在,走在夕陽下的花園中,天色微黃,與滿園的秋色融為一體,嗅着撲鼻而來的菊花香氣,再煩躁的心也能得到平靜

阿娘,馬上便是秋夕了,今年阿兄還不能回來嗎?小李愔拉着瓶兒的手,一起跟在楊妃的身後,看着滿園已經花開的秋菊,對楊妃問道。

李愔口中的秋夕便是中秋,李愔雖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差,在李愔的記憶中,李恪是去歲過完了秋夕不久便離去的,眼看着馬上秋夕將至,李愔思兄,於是問了出來。

楊妃被李愔這麼一問,先是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絲哀色,在心中思索了片刻,竟不知道該如何去回李愔的話。

楊妃頓了一會兒,才道:今年的秋夕你阿兄怕是趕不及了。

李愔不解地問道:為什麼趕不及,我聽先生說過,長安與突厥雖然相隔千里,但阿兄卻會騎馬,阿兄若是騎馬回來,怎麼會趕不及呢?

李愔年幼,尚在讀寫識字開蒙的書籍,哪裏懂得什麼叫做質子,他只當李恪是被父皇派出去做官了,因為公務繁忙,始終不得回京呢,他哪裏知道,現在的李恪根本身不由己,豈是他想走便能走的了的。

這下子,李愔的話問住了楊妃,愛子在外漂泊,她何嘗不想愛子早日還京,可這又哪裏是她能決定的。

就在楊妃不知該怎麼回答李愔的時候,一旁的瓶兒看着楊妃已經微微泛紅的眼眶,蹲了身子對李愔道:現在北邊不安穩,那邊正離不開三皇子,今歲秋夕三皇子怕是趕不回來了。

瓶兒生怕李愔難過,已經儘可能地將話往輕了說,可李愔聽了丹兒的解釋,稚嫩的臉蛋上依舊難免露出了失落的神色,叫人疼惜。

李愔低着頭,沉默了片刻,也不知在想些什麼,過了會兒竟又突然抬起了頭,問道:那重陽呢?阿兄能回來過重陽嗎?

瓶兒聽了李愔的話,無奈地搖了頭。

那元日呢?阿兄總能回來過元日吧。得到了否定回答的李愔並不氣餒,接着問道。

李愔年幼,記不全曆數,他算著日子靠的都是這些節日,所以他一直問著瓶兒這些,想以此數着日子,盼著阿兄回來的那一日。

可這些話,瓶兒又哪裏能回答了他,秋夕、重陽、元日,誰能知道李恪歸國的日子。

楊妃強忍着已經在眼眶中打轉的淚珠,俯下身子,摸著李愔的腦袋對李愔道:你阿兄回來的日子娘也說不準,不如這樣可好,你以後好生跟着先生習字,待你能夠自己寫信了,你便自己去信到你阿兄那邊,問問他,要他告訴你回來的日子,可好?

好!李愔哪能聽出楊妃話中的敷衍之意,只當楊妃說的是真的,只要他寫了信去,阿兄便會回給他歸來的日子,脆生生地應了下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庶子奪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庶子奪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