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節 最貴的弩兵

第一百一十五節 最貴的弩兵

「李牧這幾年承蒙公子照顧,自當竭盡全力為公子辦事,只是李牧不想去東方,趙國雖然已棄牧,但李牧在趙國長大,實在不忍和趙軍兵戎相見。」聽到李牧的話,扶蘇心中最後的一塊石頭已經放下,此時,秦國的邊線其實最需要將領的地方也不是東線,東線自有蒙恬,北線自有王賁。此時,最需要大將的恰恰是南線,此時,楚國的淚羅防線早已經告破幾年,這幾年,楚國憑藉着有利的山川水流和秦軍抗衡,秦軍的進展一直不是很快。雖然現在已經打下半個楚國,但是楚國的實力卻沒有遭到致命的創傷。這場秦楚之戰還要繼續打下去。

之所以會如此,這和秦軍並不適應南方的水土有很大的關係,和南方沼澤和山川地帶並不適合秦軍作戰也有關係,和漫長的補給線供應不及時也有關係。但是扶蘇知道,這最主要的還是領軍的將領。雖然此時楚國前線的秦將也是穩重之人,能夠做到把握全局,不會冒險衝進,可是也是因為這份穩重,使得此時的秦楚前線一直沒有多少的進展,戰線緩緩推進,卻一直沒有大的戰事發生。

而且,楚國還有項家,項家這幾年雖然沒有人出世,可是不帶表以後不會有,項家乃是楚國的軍之柱石,若是項家有人出來領兵,無論怎樣,光是那份聲望已經可以大大提高楚軍的氣勢了。

所以,此時的楚南戰線急需大將,本來秦王想將王賁調往楚南,可是,此時的北庭似乎又有新的變化,具前線來報說前幾年被匈奴單於派往大月氏為質的長子冒頓已經回國,並且在一年之內已經將老單於殺死,奪得了草原上的單於之位。這個冒頓年輕氣盛,以前又和秦軍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這幾年秦國和匈奴少有戰事,草原上的匈奴人經過這幾年的生養,應該已經恢復到最強盛的狀態。雖然冒頓奪得單於之位以後,多次表明不願和大秦兵戎相見,但是對於這位單於,秦國還是異常警惕。所以,此時的北庭根本沒有辦法換將。

而楚南戰線的另一個人選則是蒙毅,可是這個公子長師人都找不到,誰知道他去哪裏陪老婆孩子玩去了。浪子之心,實難收服。沒辦法,只能考慮下一個人選。

那麼,剩下的人選只有李牧和樂琴了,但是樂琴此時還沒有公開叛出燕國,怎麼說樂琴也是燕國的人,家世全部在燕國,此時公然為秦國大將,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唯一剩下的就是李牧,李牧乃趙國王室外戚,已經叛出趙國,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所以,根本沒有什麼後顧之憂,而且,樂琴和李牧比起來,李牧以往的戰績更加的讓人信服。樂琴雖為樂家後人,但是卻從未領兵打仗,讓他上戰場,扶蘇也不放心。

只是扶蘇一直苦於李牧只想在南山下牧馬,幾年之內,他也只能任由這位趙國大將在秦國過着安閑的生活。此時李牧已經提出為秦國效力,卻不願上東方戰線,自然最好的去處就是南方。扶蘇怎麼會不高興,怎麼會不興奮呢。

「我會去向父王告明,我大秦自會拜你為大將,以後,將軍征戰殺場,定會是我大秦百年難得的將才。」

李牧拜會公子的這場對話異常的簡短。而這場對話以後,扶蘇就去了咸陽宮,在那裏,秦王並沒有答應公子拜李牧為大將,統領楚南戰線。畢竟李牧這幾年一直沒有上過戰場,而且他從趙國而來,並沒有為大秦立寸功。在一直講究軍功的秦國,自然不可能一下子將李牧拜為大將,這會讓很多將領誤會甚至嫉恨,以後即使李牧願意為楚南戰線盡心儘力,也會將帥不和,絕對不是楚南戰線之福。而另一方面,秦王對於李牧也不是特別放心,畢竟李牧來到秦國,卻一直還念念不忘趙國,這從李牧不願上東線拼殺可以看出。將一個敵國的大將提升到一條戰線的統帥,秦王也要有所顧忌。

李牧沒有能夠得到父王的帥位,這也是扶蘇開始就有準備的,扶蘇也沒有想過一下子將李牧提為統帥,只是楚南戰線急需大將,扶蘇不得不爭取一下而已。

「那父王準備給李牧多高的職務,楚南戰線已經僵持很久,若是再沒有大的進展,三十萬秦軍拖在那裏,絕對不是我大秦之福。」

「若是當年李牧剛來我大秦,倒是可以將他一下子提到高位,只是此時已經幾年過去,這已經不可能了。扶蘇,聽說你要組建你的第二支私軍,你的私軍一向我不會管的,你可以將你的第二支私軍將位給予李牧。我將蒙家近衛輕騎再次擴充,李牧就帶着這兩支軍隊進入楚南戰線,不過要受統帥制約。不過,我兒子的私軍一向好像都不怎麼聽將令的。李牧帶着這兩支軍隊,我想,他要是立下戰功,再將他提升,軍中的議論自然就不用擔心。」在兒子面前,秦王已經很少會顯露自己的威嚴了,這些年,他對於妻兒已經是越來越關心和愛護了。對於兒子,秦王也是給予厚望的,而這些年,兒子一直胡鬧甚至胡作非為,這個父王也沒有辦法了,沒有辦法,自然就是放任兒子了。不過,兒子私軍的戰鬥力秦王還是相當肯定的。就像怒焰玫瑰,此時已經是北庭的王牌軍隊,這也是為何秦王不顧兒子反對,將怒焰玫瑰擴充到萬人的原因。

反正兒子的私軍,怎麼算也是王室的,以後王位都是兒子的,私軍又有什麼。

「可是,父王,我那韓弩到現在也僅有一千五百多架,也只能裝備千人的軍隊。」

「我可是記得你的怒焰玫瑰開始只有九百九十九人,父王上次擴充,你還不大高興呢,現在有一千五百的精銳組成你的第二支軍團,你還不放心。」秦王拍著此時已經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兒子的肩膀,將他帶着去往流嵐宮。

「蒙家近衛輕騎,兩萬輕騎,你的一千五百弩騎,應該夠了。李牧當世名將,這些軍隊若是還不能打開楚南的僵局,那麼,他的名將之名也要改一改了。」這是秦王最後的話,而此時的扶蘇已經知道,這是此時李牧所能帶領的最大限度的兵士了。

而扶蘇沒有想到的是,後世秦軍八大主力軍團唯一一次兩支軍團處於一位統領直接轄制就是在這次。以後,八大軍團除了一直追隨扶蘇,從未兩支軍團共有一位軍團長。而通過這次,李牧開始登上秦軍的戰爭舞台,以後,八大軍團有血刺之稱的破天之箭正式歸於李牧治下。

而通過這次的事件,扶蘇開始着力建設自己的第二支軍隊,秦王已經開始調派精銳兵士給扶蘇訓練,而另一方面,留守在咸陽的蒙家子弟兵奉召開始訓練新軍。蒙家近衛輕騎不到兩百的建制,一次性被擴充到兩萬人,幸好南山下還有大量的馬匹供應這裏,而商盟製造的武器也第一時間供給了這支新建的軍隊。糧草方面,先將咸陽糧倉打開,供應這支軍隊。一切都有效的進展,而李牧則成為訓練這支軍隊的負責人。這也是蒙家近衛輕騎在歷史上唯一一次受不屬於蒙家的人管理。

三個月以後,李牧帶領着兩支新軍從咸陽出發,去往楚南防線,而此時已經是夏天,而這一年也正好是血歷的第十年。

不過這次李牧帶領的弩兵全部是作為弩騎前去的,這主要是弩兵身上的鎧甲此時還沒有打造好,而另一方面,扶蘇也有意訓練這些弩兵的騎術。讓他們更加的熟悉馬上控弦的技巧。不過韓弩還是太過珍貴了,李牧離開的時候,扶蘇特別囑咐弩騎不可有失。

而這些弩騎的鎧甲此時已經全部開始打造,他們的鎧甲全部用精鋼打造,每一身重甲打造下來,接近六十斤,這在當年的韓國也是沒有的。可以說是此時戰國制式裝甲裏面最重的一種。而且,扶蘇在打造這種鋼甲的時候,特別注意幾個重要部位的防護,整套的鎧甲製造下來,對於致命部位的防護厚度要比其它部位厚實很多。

而對於弩騎用的武器,除了韓弩以外,還有加長加厚的長劍,這種劍比此時秦軍用的九十厘米以上的長劍還要長好多,加上劍柄,幾乎達到了一米四的長度。絕對是戰國此時最長的寶劍。而且劍身全部用精鋼打造,用的還是歐家的家傳打造手法。

可以說這一套武器下來的花費,可以讓這支新創立的軍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幾乎可以說這支軍隊是用錢堆起來的軍隊。自然,好的武器,自然是好的軍士使用。參加扶蘇第二支私軍,破天之箭的軍士幾乎全部是秦軍三等爵以上的兵士。

而此時扶蘇將這支軍隊交給李牧,也可以看出扶蘇對於李牧的信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秦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秦鋒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節 最貴的弩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