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生命體發展方向 (二)︰蟲族

第53章 生命體發展方向 (二)︰蟲族

室女族外星人的出現,因為減少了生之痛苦而得以繁衍,他們把人一生的精力投入到科學的研究,尤其是對生物科技和探索宇宙的研究,令這一生命體突破時空的阻隔,在宇宙間各個星體建立生存的基地,盛極一時。

而除了由普通人類進化而成的單性人,蟲族的出現成為與單性人爭奪資源的直接競爭者。

蟲族採取了不同的進化之路,牠們是靠着DNA生成的身體構造及生存本能的進化而演進。

母蟲和雄性的智蟲具有可以媲美單性人的自我意識,數量稀少;其他工蟲只有微弱的自我意識,沒有性別之分,感覺器官不敏銳,聽從母蟲和雄性智蟲的指令而行動,是蟲族數量最多的生存基石。

母蟲是某一蟲群的女皇,是肩負着生育及規劃族群繁衍的掌舵手。而雄性的智蟲能夠利用改變自身的身體結構,去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通過自身與環境互動的無限次實驗,來改變自身的DNA,而這些與環境互動而演化的DNA,在牠們與母蟲交配后,能生育出能適應特定生存環境的蟲類。

如在一個缺少氧氣而充斥着二氧化炭的星球,第一代的智蟲通過自身生理構造的演化,採取植物的生存方式,造就出吸入二氧化炭及呼出氧氣的身體構造,進行光合作用,一代一代的智蟲從出生到死亡,漸漸調整身體的結構來適應着這星球的環境,從而收集在這星球生存下去的數據,改變着蟲族的DNA密碼,演化成功后,再與母蟲交配生產出能在充滿二氧化炭的星球中生存的蟲類。

這種DNA的生命演化讓蟲族得以在星際中大量繁殖。如在沒有空氣的宇宙中,牠們可以進化成自帶空氣的強靱氣囊,在這氣囊中沉睡的智蟲能跨越宇宙空間的阻隔,到達可適合蟲類生存繁衍的地方,除了與母蟲交配,還可以自身單性生殖,或與其他智蟲同性交配,繁殖出能適應某一環境的第一代母蟲,從而建立起蟲族的完整族群,開拓蟲族的生存空間。

而蟲族堅持維持「愛與犠牲」的生態系統,但簡化成只有各種植物、昆蟲和微生物互相依存和生長的生態系統,即是保有蟲族的後花園。

而蟲族的食物來源自自行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素食。當某一星球的生存環境需要某一種的動物蛋白質,智蟲會主導於這個生態系統中,設計出具有這一種動物蛋白質的植物或蟲類,記錄了具備這種動物蛋白質的生命體,進而以耕作的模式生產出這生命所需的食物。

牠們沒有人類的感情,沒有文學、音樂和藝術,輪迴中只有生態系統中植物、微生物和蟲族間的互相轉化,在「愛之緣仍紐帶」中的重逢方式,只限於「萍水相逢」、「吃」和「被吃」、DNA互相交換及共同生活的相逢方式。

蟲族的生之痛苦除了肉體的消亡,及為生存而適應環境的無常外,沒有錯綜複雜的感情生活。

除了少數母蟲和雄性的智蟲因具有強大的自我意識,而需要消耗較多的水資源外,大部份的工蟲是微生物般的存在,沒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所以只需要消耗少量的水資源,因此蟲族與單性人競逐宇宙間的生存空間時,蟲族數量龐大,在數量上大比數地超越單性人,成為雄霸宇宙的生命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地球方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地球方舟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章 生命體發展方向 (二)︰蟲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