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生敏銳的商業嗅覺

第2章 天生敏銳的商業嗅覺

左再四歲時候誤打誤撞給一暖蠟燭公司帶來的十二生肖蠟燭生意,其實還看不出來她除了愛錢有什麼商業天分。

才四歲的娃,把話講清楚就不錯了。

但是左再的語言天分很早就顯現出來了,她四歲時候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比她那兩個說普通話有極強溫州地方特色的父母,就已經要強的多了。

左建設家的暖暖小朋友,也就是左再,第一次表現出天生的商業嗅覺是在1997年。

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要說這金融危機對左再家賣蠟燭有什麼影響?那還真的是完全沒有。就這賣蠟燭的小生意,也沒出口也沒幹嘛的,真心是對金融危機無感。

1997年2月6日是除夕夜,大半夜的左再她媽就把左再抓起來,帶她去家附近的天王殿點佛燈。就是捐香油錢,然後請了蠟燭點上。如果香油錢捐得多,蠟燭就會比較大。

那時候廟裏最大的蠟燭和左再家最大的龍鳳燭是一個尺寸,大概也是50斤的重量。請了這樣的蠟燭,廟裏面初一十五或者有住持祈福的時候就會給點上。

「為什麼初一十五才點上?」左再很不解。

「因為初一十五要祈福啊。」向敏回答。

「那為什麼不能每天點,每天祈福呢?」左再還是不明白。

「這樣的話還沒有到一年,蠟燭就燒光了啊。」向敏接着回答。

「那我就讓爸爸做一根可以燒365天的蠟燭,今年點好了,明年除夕剛好點完了我再來換。」左再有點自豪地說。

左再要白馬她爸爸都能做,要個燒365天的蠟燭,她覺得爸爸一定也是沒有問題的。左建設本質上是個女兒奴,女兒讓他乾的事情他都特別賣力。

但其實,這個365天的蠟燭還真的不是個簡單的活,首先,農曆的年還真的不是一年有365個日出。有時候長,有時候短,農曆有閏月。就算是陽曆,那也有個閏年。

其實左建設完全可以搞個有富餘的蠟燭,但他作為女兒奴,女兒要一個剛剛好明年除夕可以燒完的蠟燭,他就夜以繼日地研究。

左建設研究了小半年,還真的就給他研究出來了,他其實只要測量出燒一年的蠟燭所用的燭芯,24小時消耗蠟油的準確量,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多少天加多少份而已。

左建設還搞了一個專利,蠟燭底部有個開關,在除夕那天零點的時候按下去,就會特別準確的留出24個小時的精確蠟油,到了那天24點的時候自動熄滅,誤差不會超過10秒。

這專利也沒有什麼用,這就是為了給女兒「明年除夕剛好點完了我再來換」的願望上個雙保險。

本來就很精確了,為啥還要有這麼個裝置。那一年到頭,每個佛殿的建築結構都不盡相同,溫度、通風、濕度什麼的完全都不一樣,還真的是不好統一。左建設的「實驗室」和佛殿的現實情況畢竟有所不同,一天的話還好控制誤差,一年的話還真不好說。

左家原先耶沒有往各種廟宇賣蠟燭,左建設的蠟燭情結全都在龍鳳燭上,卡通蠟燭即便賺的錢更多,他也沒有在關注。

98年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左建設拿自己廠里最大的燈芯做蠟燭,為了達到女兒那剛剛好一年的燃燒期,他愣是做了一根足足有500斤重的蠟燭,計劃從1998年1月28日零點,燒到1999年2月15日夜裏。

左再看到成品,有點恍惚,那哪是蠟燭啊,簡直就是一根蠟柱。

左建設一做完,就把蠟燭往家旁邊的廟裏面搬。他還真的不是打算提前做準備,而是怕蠟燭太大,家旁邊的廟裏面沒有地方能放。

果不其然,廟裏還真沒有這麼大的燭台可以放。

女兒奴左建設沒有辦法,心一橫,就想到了佛教勝地普陀山。左建設所在的村,是八九十年代國內著名的運輸村,家家戶戶都有卡車搞運輸,左建設的兩個小舅子也都是搞運輸的。他找了小舅子,讓兩個小舅子一人一貨車幫忙把蠟燭運到普陀山。

為啥是兩輛呢?因為沒聽說請蠟燭請一根的,都是一對一對的。

一輛大貨車難得還裝不下兩根蠟燭嗎?

倒也不是。

左建設是沒有經驗,怕把蠟燭給碰壞了,所以包裝的比較誇張。貨車剛出發,左建設就帶着沒有坐過飛機的女兒飛去了杭州,然後一通折騰往普陀山趕。

蠟燭運到了普陀山,小和尚也不敢人把此等「龐然大物」往大雄寶殿裏面放。

左建設不死心,完成不了女兒的心愿他簡直食不下咽。費勁周折,找到了普陀山的大和尚,然後講了女兒的心愿和他那兩根剛剛好可以燒到明年除夕夜的蠟燭。

大和尚慈悲為懷,一個七歲小女孩的心愿,他也不忍拒絕。於是,在離春節還有一個月的時候,那兩根蠟燭就在普陀寺立起來了。

大和尚還答應在除夕夜給開光,再親自點上,真的是意外之喜。

這年燭一立就立出事情來了。這麼大的蠟燭,普通人見着新鮮,大和尚的幾個俗家弟子見了就也想要請一對這樣的蠟燭來祈福。大和尚的俗家弟子不乏捐了很多錢,做了好多善事,又有心向佛的大企業家。

97、98年的金融危機,對左再家這種賣蠟燭的小生意,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這些大企業家就不一樣了。

越是這種金融危機的時候,燒香拜佛的人就越多。很多人也是覺得請的蠟燭越大,受到的庇佑就會越多。

大和尚的一個俗家弟子的企業受到的影響特別大,非常擔心自己是不是可以撐過98年的金融風暴,特別想要這樣的一對蠟燭來點亮自己的信心。

大和尚就問左建設,是不是還能做這樣的蠟燭。

左建設本來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得道高僧一聲詢問,立馬又緊趕慢趕做了兩對「年燭」出來(年燭這名字也是左再小朋友想的),又叫了兩個小舅子,一人一車運到普陀山去了。

這回有經驗了,兩台車,一個車運兩根,妥妥的就過去了。

90年代,中國的旅遊景點有各種亂象,其中不乏各種騙錢的強買強賣的寺廟,但普陀山在大和尚的帶領之下,從來都是廣施恩德,普度眾生的。

左建設的可以燒剛剛好一年的蠟燭是非賣品,除了大還真的是什麼花紋都沒有,自己搭上運費就給送過去了。

大和尚看到看了看那兩對蠟燭,就做了一個決定,他要用金色墨,把整本大悲咒給寫在那兩對蠟燭上。一對先寫給他的俗家弟子,另外一對,他說寫完了再讓左建設給運回去。

到了1999年的2月15日夜裏24點,左再的那對蠟燭沒有寫大悲咒的蠟燭,和大和尚弟子的那一對有寫的就真的剛剛好燒完了。

大和尚的這個俗家弟子,名叫程逢春,在美國紐約做香料生意多年,生意做的非常成功。

就因為香料生意做得太成功了,程逢春在1995年拿了幾十個億在中國做地產,這樓還沒有建好,就遇到了金融危機。

做地產就是這樣,你如果30億能夠完成一個項目,最後你還差個五千萬周轉不過來,你做的項目可能就爛尾了,那就是血本無歸的事兒。

1998年那會兒他的地產項目要是沒有人願意接盤,那他可能真的就要破產了。

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會兒,有好多做地產的大企業家破產跳樓。程逢春有了大和尚開過光的年燭的加持,很幸運地因為他在SH建的別墅區,地理位置好,而且都已經快封頂了,就找到人接盤。

雖然虧了一個多億,但這對他來說,無傷根本。

程逢春也算全身而退,他吸取教訓,不搞地產,專心回去搞他的香料生意去了。

除了搞香料生意,他也成為更加虔誠的佛教徒,他不僅出錢給普陀寺普度眾生,還給紐約的莊嚴寺添了一大筆香油錢,用於寺廟維護。

說起來程逢春和左建設也算是半個老鄉,左建設是溫州永嘉縣人,程逢春來自溫州蒼南縣。都是溫州人,為啥只能算半個老鄉呢?因為他倆語言都不通。溫州那個地方過去閉塞,每隔幾公里講的話都不太一樣,到了蒼南那邊都開始講閩南話了。

1999年,左建設沒有再做那麼大的蠟燭,就是選在了大年初一,把大和尚加持過的那對「年燭」給運了回來。

也虧的他是運輸村出來的,不然這大年初一的還真的是沒有人給你跑運輸。

左建設家的「年燭」因着剛剛好燒一年的神奇,和幫助大企業家度過金融危機的傳奇,迎來了數千訂單。

「年燭」沒有辦法放到家邊上的佛堂里去,主要是因為那裏沒有大的燭台,而不是說這蠟燭大到放不進大部分的廟宇裏面去。

在大和尚的點撥之下,左建設為每一對「年燭」都請僧人手抄大悲咒,還把燭台也做好了。

左建設的「年燭」成本也是很高,每一根都是一千多。他經過包裝改良,用集裝箱運,一車可以運二十根,加上運費,一根蠟燭成本就兩千塊起了。

「年燭」一根定價3000塊,考慮到運輸途中不可避免的一些損傷,左建設是算是比較實在的商人。他也知道信徒們去佛堂請他家出廠的「年燭」,至少都是一萬一根起的,但那是人家要添的香油錢,左建設根本就不眼紅。

故事發展到這裏,2001年,五年級的左再家裏一年賺個三五百萬,應該已經是保守估計了。

有了錢的左建設夫婦,開始關注女兒的學習問題。創業初期,左建設和向敏忙着賺錢,都沒有辦法管小孩子的學習問題,左一就是因為這樣,愣是連大學都沒有考上。

左一和左再不一樣,左一愛花錢,每個禮拜零花錢都不夠他用兩天。向敏為了鼓勵左一,就說只要考七十分就可以多拿一個禮拜的零花錢,可是左一基本上就沒有拿到過。

對付左再的金錢教育法對左一根本沒有用。夫妻倆都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了左一的學業。

左再的成績那麼好,按理說,左建設夫婦應該非常放心的。但就是因為左再的成績實在是太好了,左建設夫婦覺得讓女兒在溫州的小學校念書埋沒了她的天分。

2000年之後溫州的生意人特別流行去BJ和SH買房子,然後把小孩子送到BJ和SH那種大城市的好學校念書。

作為女兒奴的左建設,其實特別不願意左再離開自己,去大城市念書,但左建設自己從小的夢想就是去BJ念書,他沒有趕上恢復高考就成家了,沒能去成BJ是他心中一個特別大的遺憾。

所以即便捨不得,左建設還是決定要「隨大流」送女兒去好學校念書。

大多溫州家長那會兒選擇送小孩去SH因為SH離溫州比較近,而且2000年那會兒,你在SH買個好點的學區房,拿個紅印至少是藍印的戶口讓小孩子在SH的好學校念書還是比較容易的。

買房落戶BJ,在2000年的時候,已經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邂逅調香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邂逅調香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天生敏銳的商業嗅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