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廷議(2)

第172章 廷議(2)

看了這三部的擬票,唐峰又拿起身前高高堆起來的賬目,簡單的掃了一遍。

這賬目,說實在話,看的讓人有點頭疼。

當下,大明記賬所使用的,還不是阿拉伯數字,而是一種叫做籌碼的數字。

雖然,這種數字,比以往的那些數字要簡單,可書寫起來,特別是記賬的時候,密密麻麻的,看着就讓人眼花。

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但是因為籌碼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中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

直到二十世紀中葉,隨着中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中國才開始慢慢使用。

要說這記賬,全球範圍內,絕對再沒有第二種數字,比阿拉伯數字更加簡單明了。

不行,得想辦法,把阿拉伯數字,在大明朝推廣開來。

唐峰心裏頭這麼想着。

阿拉伯數字,不僅僅只是書寫簡單,更重要的是,這種數字的出現,給商業的發展,乃至是科技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哪怕就算唐峰是一個喜歡國粹的人,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若只是一味的守着那落後的東西不肯去改變,那註定了會被淘汰。

工部的賬目,唐峰掃了一遍,不得不說,這做賬的人,的確是個行家,這一眼掃過去,沒有任何紕漏,收支平衡。

可真的如此嗎,他前後對照一番,便從裏面找出了好幾處問題,光是這幾部分缺的銀子,就超過了五十萬兩。

在這整個過程裏面,工部的柳尚書都屏住了呼吸,有點緊張的看着唐峰。

當看到唐峰的目光停留在某一頁,眉頭微微挑動的時候,柳尚書的心裏頭咯噔一聲。

唐峰抬起頭來,朝着柳尚書看過來,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隨後將這賬目給合上了。

看到唐峰那意味深長的笑容,再看到唐峰把賬目合上,柳尚書這才如釋重負,不過嗎,心裏頭越發的念起唐峰的好來。

萬幸,萬幸,幸虧魏公沒有與我一般見識,不然,這次又麻煩了。

這往後啊,還是得跟魏公多拉近拉近交情,他那邊若是有什麼需要的,我全力去辦就是了。

柳尚書擦了一把汗,心裏頭這麼想着。

至於戶部的賬目,唐峰也就是象徵性的看了一眼,如今,戶部是周培公當家,他自然是要支持周培公的。

這賬目,只要不是有太大的紕漏,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等看到兵部的擬票和賬目后,唐峰停了下來,手指,不斷的在那賬本上有節奏的敲打着。

看到這情況,在場的幾位,都安靜下來,目光都集中在了唐峰的身上。

唐峰那張臉上的表情,分明就是在告訴所有人,我在找茬。

也不能說唐峰是專門在找兵部的茬,而是在這賬目裏面,跟遼東有關的那部分賬目,出入太大。

就那第二頁上,天啟元年五月十六日,遼東北鎮銀餉五十萬兩,糧草輜重四十萬兩,火器一百萬兩。

若是他沒有跟王在晉通信,或許也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兵部的確是給遼東送了銀餉,可並不是五十萬兩,而是二十五萬兩,糧草輜重,更是只有十幾車,折算成銀子,也就二十萬兩的樣子。

最後再說那火器,四千桿鳥銃,兩千桿三眼銃,外加一百門佛郎機炮,這些全部加起來,成本價,也不到六十萬兩。

這三項加起來,無非就是一百萬出頭的樣子,可兵部擬票卻說是一百九十五萬兩,這便差了九十萬兩。

九十萬兩白銀,這都足夠添置一萬多桿鳥銃了。

如果,自己在這擬票上批紅,那麼,這多出來的九十萬兩,也就落在了某些人的腰包里。

「周尚書,你確定,這賬目,是上月給遼東的那批軍用物資的?」唐峰眯着眼睛,望着兵部的周尚書,開口問道。

周尚書站在那裏,整個人有點發虛,那賬目,自然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還不小。

可是,兵部之事,素來如此,以前哪怕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會過目賬本,但實際上,那些掌印太監,只要賬做的好,對方是看不出什麼大問題的。

關於遼東那批物資的賬目,他也看過的,師爺做的可謂是滴水不漏,可卻沒有想到,還是被鎮北太監給看出了問題。

此時,周尚書心裏頭無疑是苦的。

哪怕是擬票批紅,這多出來的九十萬兩,也不是他自己獨吞,最後能落到他手裏的,頂多也就是十萬兩。

可如今,這賬目的漏洞,被鎮北太監看出來了,那問題就來了。

若是鎮北太監當場發飆,只怕今個,這廷議上,他這兵部尚書,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魏公,這賬本,都是下面人弄的,因為這兩日事情多,我也沒有親自檢查,若是真有紕漏,我定然親自核查。」

看着這位賊精賊精的老尚書,唐峰心裏頭冷哼了一聲,臉上卻不露聲色。

「那好,這擬票,便暫時不批紅了,周尚書把這賬本也連帶着拿回去,好好看看吧。」

劉一景坐在那邊,老神在在,反倒是孫承宗,那雙眸子瞅著唐峰,目光裏面,多少有點敬佩。

說實在話的,在這大明朝末期,能夠被孫承宗孫閣老敬佩的人,活着的人,怕真找不出第二個了吧。

「魏公,遼東流民之事,咱們還是商量一下吧。」等擬票批紅后,劉一景咳嗽了一聲,開口說道。

遼東流民!

唐峰望向劉一景,雖然便明白了這老頭的意思。

想來,也是跟王在晉一般,害怕遼東那邊無力提供那數十萬流民吃食,最終導致流民暴亂。

其實吧,這種擔憂,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當前,北方遭遇空前旱災,朝廷也根本拿不出太多的糧食給遼東。

而遼東本身又不產糧食,想要自給自足,養活那幾十萬流民,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之第一廠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之第一廠公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2章 廷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