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九生一死的職場

第1章 九生一死的職場

九命九度說自己命硬,有九條命。都是大難不死撿回來的。九命九度常說,每一個人都想找到原來的真我。那樣活才快樂,鬱鬱寡歡的人生了無生趣。世上最值得好好對待的是親人,一個人最大的文化良知是愛自己國家的語言文化。

九命九度第一次是在家鄉的沙道灣過河差點被水沖走了,是小夥伴們吼回來的。第二次是8歲時高燒40度,差點燒沒了。第三次是初中時黃疸肝炎也差點壞了。第四次讀大學出水痘也差一顆米完蛋了。第五次打架鬥毆差點出人命,反正命懸一線。第六次釣魚騎摩托車夾在兩中巴車之間,出一點差錯也會見閻王的。第七次也是騎摩托車差點追尾大貨車,反正追上就重新投胎了。第八次是九度戒煙了,至少又挽救了自己一次。第九次是九度善待生命,各位看官,這當然算了!

??

後來,九度走上工作崗位。下面是九度在單位的故事。

九度時常都在思考一些事情。平台,給人機遇,也最值得讓人深思。特別從領導崗位上走下來的人體悟最深。有那麼一句話:離開平台你什麼也不是。特別是那些看重權力的人,走時那種凄涼,讓人唏噓不已。

07年初,年輕的九度主動從某單位副主任崗位退下來,一把手和二把手及九度的直接上司各種挽留。他們各有目的,九度看得很通透。一把手真的希望幫助自己做各種大事小事公事和私事。一把手經常問九度需要什麼幫助。九度這人實誠,覺得實在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一把手還是給九度許多機會。比如省城培訓啦這些好機會,當然九度也明白這是他送自己的人情。可實際上如果沒有省的榮譽,給九度機會也沒有用!

二把手也歷練九度,手把手教九度一些東西,九度知道為什麼。也一直心存感激!因為九度總是任勞任怨的幹了許多活。直到九度去省城培訓后,一切都改變了。九度很快明白,九度讓別人不安了。"早點走人吧,畢竟我九度對權力不是那麼在乎",九度暗暗自語。原來只想把單位發展好的單純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別人認為你對別人位置有威脅了。

九度上司也勸他留下來好好乾,因為他們部門的活大部分是九度乾的。九度心想:"年輕人嘛,多干點也無所謂。力氣用了力氣在嘛。"但是九度總隱隱覺得自己一不小心捲入二把手和九度上司之間的漩渦中。九度深感自責,自己應該儘快離開!幹完一年的最後一件工作,九度毅然把鑰匙放到上司辦公桌上。

九度走出行政樓,走在林蔭大道上,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很輕鬆,終於放下了!

而今,九度看到自己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若干把手仍在繼續明爭暗鬥。有走得不甘的背影,有私自竊喜的臉,也有壞壞的恨!而九度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很開心!九度順便把前兩天的總結也寫進日記中,凡事都喜歡和"九"字有關,哪怕沒有想出來。他這樣總結道:

一把手再無才,他也是一把手。

一把手無德無才,他還是一把手。

一把手無德,他還是一把手。

一把手有才,手下人也必須有才。他是一把手。

一把手有德,手下人有德有才。他就是一把手。

一把手有德有才,他就是真一把手。你去尋找屬於你的一把手。

普京總統當年也是一個提包的,你懂的!他還為總統射殺了來犯的獅子。

人生順其自然最好,干自己喜歡的事,比如你的專業!

??

九度寫着寫着突然想起以前的事情來。於是又動手寫起字來。

九度努力的想,小時獲得的人生的第一條皮帶多麼不易。九度為什麼突然想寫一篇關於皮帶的故事,兩個緣由:一是九度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國家剛剛改革開放時,工業還處在起步階段,浙江省前高官柴岳松買了一條質量不好的皮帶,然後一個噴嚏打斷了皮帶的尷尬故事。後來***總理幽默地說他放了個屁把皮帶震斷了。要他加強監管浙江工業產品的質量。另一個緣由是九度想起爺爺送自己的皮帶。這條皮帶一直激勵九度努力讀書,為後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70年代九度出生在湖北西部和四川交界的一個貧困落後的大山裏,交通不便,教育落後。大山,出奇的大,層層疊疊的,眼中除了是山再也沒有別的。九度家住的山頂。望着對面的山發獃,父親說自己年輕時走一天到對面山曬穀掙工分。山是黛青色的,上連着天,最美是清晨雲霧繚繞,白色的雲霧在半山腰,像一條長長的哈達。

九度小學一二年級時,上學的學校是一間簡陋的破教室,上課方式是「複式」上課法。教九度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是一位和他家有親戚關係的姚老師。學生上課是在同一間教室,一年級作業時二年級上課。二年級學生和一年級的學生混坐,方便二年級的教一年級的作業。三年級時到更遠一點的村小上學,估計有一二十里遠。後來村小學垮塌了,半月談雜誌社有記者來採訪過,並捐款建了一所學校叫「半月談小學」。現在九度的家鄉官屋九渡村的辦學條件好多了,但學生上學還是挺遠的。九度想到女兒在自己工作所在的城裏比較好的公立小學就讀,條件真的好了很多倍。也感謝那條皮帶激勵自己走出大山。

讀小學那陣子,小孩子多半是用布帶子扎褲子,沒什麼牛皮帶。時常想起自己的第一條正宗的牛皮帶,那是爺爺當兵時的軍用皮帶。說起皮帶,還有很長的故事呢!小時候經常看爺爺整理他的軍用物品,兩把軍隊的切菜的刀,軍帽,和一條軍用皮帶。時常跟他去放牛,爺爺經常講些他當兵的故事。他說他以前行軍經過上海、江蘇、浙江等地,也時常捲起褲腿讓九度看他大腿的傷疤,很大一塊肉沒有,讓人看得膽戰心寒!那是爺爺的軍功章吧。後來才知道爺爺一個季度可以領33元補貼。在九度幼小的腦海里一直有「浙江」兩個字,後來到浙江工作,可能是爺爺在他心靈里種下的「到遠方去闖蕩」的種子吧。爺爺送他皮帶時囑咐他要好好讀書,那時九度讀小學五年級。那條皮帶九度一直佩戴到初中畢業。在物質條件不是那麼好的年代,那條皮帶一直是九度的驕傲。每次在小夥伴面前炫耀時總強調說,是爺爺以前的軍用皮帶。那個時間節點也是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小夥伴們也只能用手羨慕的摸摸皮帶,初中時有一次干架九度也曾經用過一次,那條皮帶自然也是軍功章滿滿。記得那條皮帶大概有三、四公分寬,有兩尺六左右長。有些小的裂紋,就是原來的皮帶頭的金屬扣壞掉了,九度自己就用鐵絲製作了個扣,還可以將就用。

這條皮帶一直激勵著九度好好讀書。先是考上民族重點初中,後來考上市一中,再考上大學。記得考高中時家裏沒錢交報考費,父親到鄰村向自己家門去借的二十元錢。中考完之後,記得在學校的走廊里,隔壁的班主任賀老師問九度讀師範還是一中。九度說父親要他報考師範,兩年後就可以拿工資。九度想要讀一中,後來報考一中了。記得師範專業和一中最低錄取分數是595分,那年中考九度考了607分。九度屁顛屁顛的一陣風似的跑着,當時,手裏拿着一中錄取通知向家人報喜,父母正在徐家灣自家地里幹活。當九度說自己已經被一中錄取時,父親氣得用很大的一土塊砸向九度。讀一中的話,要交一大筆費用,對於大山裏靠幾畝薄地為生的農村人來說確實交不起學費。九度當時真的不太理解為什麼父親會那樣做!那幾年剛好是國家領導人南巡講話前後,掀起經商下海熱潮!九度家正處於困難掙扎之時,考上一中要用大筆錢。讀一中還是輟學?逼着九度母親下決心進城做生意,九度母親向九度姐夫的爺爺借了一大筆錢,然後在城裏開一家小飯館。九度母親祖上原是地主家庭,有膽識也有做生意的基因,後來在城裏暫時立穩腳跟,把九度高中大學的學費都掙出來了。最重要的是感激國家當時的好政策,農民可以進城做生意!

大學畢業,作為浙江引進人才,九度從西部來到東部的浙江工作,十多年過去了,這些年國家發展很快!九度也過的不錯,九度在所工作的城市買了房子。現在九度家有兩部小轎車,生了兩個孩子,一兒,一女,特別幸福!九度把父母也從家鄉接過來跟自己一起居住,日子過的也挺好。九度想最大的原因是教育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同時感恩國家的好政策!當然,九度的心裏一直有一條「皮帶」,它一直鞭策自己努力工作!

但是號稱有九條命的九度不願按部就班的過,想要干點自己喜歡的事,於是辭職走進全球化的商海大潮。

第二章九創九敗的事業

九度覺得自己是能幹人,應該達到自己的目標。可是,很多事情不由自己做主啊,九度一直想,在九渡那個落後的地方,自己算老幾呢?

可在九度的心裏,能人多著呢!只有這幾人:第一個是33歲時在美利堅合眾國研究機械人的小舅,北京化工學院畢業的。後來又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完研究生直接跑到美利堅合眾國去工作了。他老婆原央視焦點訪談的。第二個是啟蒙老師的兒子,姚博士。在大上海做房地產,做得風生水起,博士表哥買了家鄉姚家河許多山搞開發。九度很小的時候發現博士表哥很新潮,博士表哥個子很高,一米八左右,像他老爸姚老師一樣高顴骨,穿着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喇叭褲,披肩長發,樣子拽得很,在九度幼小的心裏覺得博士表哥就是自己的偶像。以後活成表哥那樣!在九度的村子裏,紅白喜事喜歡用高音喇叭,請得起高音喇叭的人家還是很殷實的(即很富有)。博士表哥買回收錄機放潘美辰的歌曲。九度膽兒很肥,總對新奇的事物超級感興趣,看着博士表哥按收錄機的鍵「咔嚓咔嚓」地響,不一會兒,九度就接管了放歌曲的任務。九度也凝神的聽着拉風的歌曲「我曾用心的愛着你??」

第三位能人是光強,不是光頭強。嚴格講是光祥兄弟。他在大武漢做生意,自己捐錢把通往家鄉的公路修好了。原因是自己老父親老母親在大城市住不習慣。還是住那雲端舒坦。房屋是全木質的隼鉚結構,木壁木地板,木匠做得嚴絲合縫。每逢一日兩餐時,圍坐火坑邊,吃着爽口的酸菜臘肉,抑或是自做霉豆腐,海椒麵糊糊,合渣青菜。可以說是純天然的材質做的飯菜,房頂炊煙裊裊,山中各種鳥四時齊鳴,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月,冬暖夏涼,還有吊腳樓上黃橙橙的玉米棒抑或串串紅紅火火的辣椒,居住在一年平均氣溫二十一度左右的四季如春的地方,神仙也羨慕啊。

九度說干就干,辭去公職。這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九度曾經分管人事,幫助同事辦理過離職的各種手續。自己辭職時車輕路熟。去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紀委,自己工作的部門,勞動局職稱科,編辦,工資科。每一處都有專人負責核查,大概八九個部門。並且許多部門不在一起辦公,部門經辦人可能有不在的情況-一出差啊,下鄉啊什麼的,一等兩三天,其他人是不會辦理的,因為要擔責任的。九度前前後後花了兩個星期才辦好離職手續。其人事檔案最後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管他呢,以後又不靠文憑吃飯了。九度辦完手續,心情非常複雜,邊走邊想:今天我走出體制了,我是體制外的人了,全靠本事吃飯啦。

九度原是公立單位的員工,領導不會為難想要辭職的職工。別人擠破腦袋都想進入事業編單位呢。你九度又不是專家名人,為難你幹啥呢?你既然想離職,說明你足夠優秀足夠強大,你也不在乎這個職業。特別是年輕人,也許會闖出另一番天地!

九度想到:自己人到中年,沒各種榮譽稱號,如高級工程師,拔尖人才,青年人才等,想到更好的地方發展!這是個人的自由。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

既然選擇遠方,就要義無反顧,九度要做民宿的信念很堅決。今天已經辭職了,平常都是開車的,今天九度一點也不想開車,想要遲一點回家。第二步怎麼說服家人呢?九度覺得自己還是有點衝動。

讀書那麼多年的意義和價值何在?讀書到底改變了自己什麼?九度胡亂的想着。九度凡事都愛琢磨得透透徹徹的,九度從長遠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社會科學以及眼前的衣、食、住、行、娛諸多角度來分析。從政治方面看,我們有符合我們國情的國體、政體。在中國,其他任何一種政治體系行不通的。幾千年的文化有精華的也有不良的。因此每一個個體的人有複雜性和多樣性。就如古代儒、釋、道、法、墨、雜、農、陰陽等諸家觀點不一。接受不同地域、不同家族、不同家庭文化的思考模式也不一樣!還要不斷面對外族外域國家的政治敵對。稍有不慎,國家又回到被侵略壓榨的動蕩歲月。從經濟角度上講,接受教育的人更容易理解國家發展戰略。也會對國家經濟作出更大貢獻。從文化角度上講,更有利於正能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傳播。從哲學社會科學角度講,在中國更適合和諧穩定發展。接受教育的人視野開闊,更懂得得體的衣着。也更懂得在合理合法範圍內為自己掙的衣所需的要素。食,接受過教育有文化的人更懂得更加健康的飲食文化。住,這讓接受過教育的人懂得自己需要私人空間也懂得他人的私人空間。行。這一點特別重要。接受教育的人時時處處懂得自己的行為是否對周圍的人有不良影響。會規範自己的行為。還有娛樂的需要。吃飽了,穿暖了需要文化藝術娛樂自己。這是這個時代特別明顯的特徵。最重要的一點是受教育的人不固執。

從以上來看,讀書讓人變得更文明,更適應在文明社會裏生存!想透以後。九度放鬆了很多。九度把馬路牙子上的一顆石頭踢了好遠,很少說髒話的九度破天荒的來了一句「媽媽的」。連九度自己都很驚訝。

九度快成哲學家了,完全不像要去經商的人。走過一所私立高中,快要到自己小區了。九度下這麼大決心下海,耳邊響起上海那個老同學的話,「去做民宿這一塊肯定沒錯。」

走着走着就到了電梯里,一陣噁心的煙味把九度嗆了一大口,九度連忙退出電梯。想先到小區里的林蔭小道先坐坐。反正也不急,自己也可以先整理一下思緒。九度以前煙癮很大,一天一包。九度戒三次才最終把煙戒掉。第一次是大學時,在夏天一次和朋友游泳上岸后復吸。朋友一包好煙,沒禁住誘惑。第二次是參加工作后,過年時一女同事送了八包煙給九度,又沒頂住誘惑。又復吸了!而今九度是一個成功戒煙者,他經常在網上分享戒煙心得。一個有二十四年煙齡的老煙槍把煙戒了實屬不易。

很多人不信一天有一包煙量的人是如何做到戒煙成功的!九度戒煙和單位體檢有關。當時檢查說胸部有病灶,也確實伴隨着陣陣胸痛。最大震動是比九度小几歲的一個人胸痛,醫生說馬上住院!把九度嚇了一大跳!剛好有一個二歲左右的孩子在那男子身邊!九度一想自己的孩子更小,如果某天掛了,小孩怎麼辦?於是痛下決心:戒煙!不然的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爸爸。然後把一百多一包的一條黃鶴樓全部都給別人了!戒煙前幾天很痛苦,上午八點左右哈欠連連。晚上睡時也想抽,特別是飯後最難受!九度一邊採取跑步轉移注意力。一邊吃南瓜籽,葵花子,零食水果也吃。半年長了十四斤!後來九度在日記里這樣總結道:一、靠毅力堅持二、為了下一代做個好榜樣三、跑步運動四、不帶煙與打火機五、其他替代輔助。後來慢慢適應不吃零食等東西,不藉助外力了。九度認為戒煙最大的功臣是一個人的毅力。現在九度很厭惡別人的煙味。

九度以前在單位還是有些才華的,寫的專業論文被中國知網收錄,也發表過文章《舌尖上的鄉愁》。他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前幾年給女兒買書,順便也給自己買了幾本枕邊讀物。本不是吃貨,居然趕時髦,買了一本電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相似的書——《舌尖上的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是馬明博和肖瑤選編的一本書。書的封面上這樣寫着:美食,記憶,故鄉,文化,隨文化名家一起品讀這悠遠流長的中國滋味。封里也有這樣的文字:「一碗喝盡一個時代的味道,一箸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記憶。傳統美食,不僅僅是味蕾上的一點滋味,更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揮之不去的鄉愁------」書中寫名小吃的作家有梁實秋、周作人、豐子愷、馮驥才、鐵凝、張賢亮、林斤瀾、汪曾祺、舒乙等。我詳細的看了「千人千面」章節。有梁實秋的《麵條》、劉齊的《北京的炸醬麵》、古清生的《蘭州拉麵》和董宏猷的《我愛武漢的熱乾麵》。為什麼這麼強調詳看了「千人千面」?可能源於小時候吃面的記憶吧。先摘錄一段梁實秋《麵條》裏的文字:「我有一個妹妹小時候患傷寒,中醫認為已無可救藥,吩咐隨她愛吃什麼都可以,不必再有禁忌,我母親問她想吃什麼,她氣若遊絲地說想吃炸醬麵,於是立即做了一小碗給她,吃過之後立刻睜開眼睛坐了起來,過一兩天病霍然而愈。炸醬麵有起死回生之效!」讀到這裏,不由得莞爾一笑。

作家寫愛吃麵條到這個境界!三十多年前家住農村,父母種了點麥子,扛三十里地到城裏換成麵條,以此補充家裏糧食不足。大舅家的孩子寄居我家,有那麼一段時間,晚飯是吃麵條的。每次吃面前三歲左右的表弟都用說得不太清楚的語氣說「大孃,記得給我碗裏多放點油!」每每這時,全家人不由得大聲笑起來!那時的麵條是麥面,是主食,讓人記憶深刻的是有特殊的臊子。湖北四川交界的地方必做一種酸菜,酸菜是母親親手做的才是最上乘的。自家養的豬做成的火炕臘肉,把肉切成肉絲,和酸菜一起炒,做臊子用。然後放在麵條上,不但好看,更重要的是特別特別好吃。是待貴客的上等佳肴。做面時,先打味碗,放煎過的熱油辣椒,味精,少量鹽在碗底。然後煮白水麵條,麵條快熟時把湯舀到碗裏,湯要適中。煮熟挑進碗裏攪拌即可食用。那味道真的是讓人口水直滴!

2000年回去到同學家裏吃過一碗酸菜面。哎,那味道又六七年沒嘗到過了!2007年,差不多千里奔襲,開了12個小時的車,一家四口回武漢,老婆說又能吃上一碗熱乾麵。正如董宏猷的《我愛武漢的熱乾麵》中這樣說:思鄉、思家、思念親人的情感,又凝聚到熱乾麵上。農曆二十八晚上到的武漢,二十九早上,陪丈母娘買菜,到集市上吃了一碗正宗的熱乾麵。熟悉的醬油、胡椒、味精、蔥花、香麻油、芝麻醬。味道確實地道,給老婆孩子帶回一份,看着他們吃的香噴噴的,想到開車那麼累,也不覺得累了!在外面工作十多年了,吃過很多種不同的麵條,比如蘭州拉麵,山西的刀削麵,武漢的熱乾麵,浙江的雞蛋面。但覺得最讓我嘴饞的恐怕還是家鄉的酸菜臊子面!很感謝母親,做了一壇酸菜,自己學會了腌肉,時常也做做臊子面吃,可怎麼也做不出家鄉的味道!時常也這樣想,做不成美食家,做一個普通的廚子,自己動手做自己愛吃的,感覺有這樣的味道彷彿離家鄉近點,這也是不忘家鄉的一種方法吧!曹丕在《善哉行·其一》中這樣寫道:「人生如寄,多憂何為?」突然覺得,每個人的家鄉不一樣,千人千面也挺好的!

中國目前階段,演員的收入遠遠高於其它行業,而且是畸形發展的文化產業!九度美滋滋的想着自己的創業藍圖。做民宿更多的有傳承民族文化的因素。一個是讓房子保證原汁原味的民族設計特色,另一個是讓民族特色美食在自己手裏發揚光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九命九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九命九度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九生一死的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