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舌戰群匪1

第113章 舌戰群匪1

在戰略防禦階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也是日本的戰略進攻階段。日軍於1937年7月底佔領了北平、天津后,即沿平綏(北平至歸綏)、平漢(北平至漢口)、津浦(天津至浦口)鐵路向華北各地進攻。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八路軍等抗日武裝,在***制定的「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指導下,深入日軍佔領區的後方,放手發動群眾,武裝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軍,消耗其力量,切斷其交通,並在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山東、河南等省,廣泛建立了抗日根據地,使游擊戰由山區發展到平原及河湖水網地區,箝制大量日軍,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

做為特戰軍人的朱大壯,既明白歷史的走向發展趨勢,憑藉軍人的直覺。獨立團的活動天地越大越安全,現在日本熱衷於正面戰場的攻城略地,對佔領區的統治,以公路鐵路為線,連結各個大城市的點。

沿點線擴展為帶,以帶發展為面。最終控制廣大敵後村莊,籌措侵華日軍龐大的軍糧供應。由於深入中國內地戰場,部隊消耗的軍糧數目巨大。脆弱的運輸能力和漫長交通線,已不堪重負難以維續。

一來軍糧日需供不應求,二來更重要的軍火,裝備,人員己分攤有限運力。所以糧食之類非戰鬥品就地解決,也符合日軍一貫的作風風格,打到那吃到那「皇軍蝗軍」的「咪西咪西」。

整個抗日戰史不止刀光血影,糧食的爭奪也是日漸激烈。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看,戰爭的利益或戰爭的紅利。歸根截底還是更好的生存環境和分配資源。

糧食爭奪戰就是地盤爭奪戰,誰最大限度擁有糧食資源,誰就擁有戰場主動權。

主席中央號召游擊戰爭與游擊戰,某一重要方面來看,實質就是糧食戰爭與糧食戰的關係。

升華到戰爭藝術的高度,就是土地地盤的戰爭,有了廣闊富饒的地盤。吃喝穿衣冬暖夏涼在也不怕,吃的飽吃的好,精神足上陣打仗腳不軟勁頭大。

既然黃金時間到,抓住機遇猛發展一翻。在接下來的時間和殘酷鬥爭形勢中,爭取軍事上的主動權,更好開展游擊戰爭與游擊戰術。

正太鐵路線是鬼子的生命之一,將來的戰場縱橫調動,免不了經常來回打擾。已達到戰術戰略上的目的。

戰爭勤務實際上是戰爭準備的科學,是保障戰略和戰術使用的,也可以說是調動軍隊的實用藝術。

鐵路公路是戰爭勤務最核心的依靠,是一切戰略戰術使用的根本。敵我雙方都要靠它實行各種戰爭目的,是表現各自指揮藝術的舞台。

獨立團為準備將來的反掃蕩,進行軍事策略轉移打擊活動空間,擬擴大潛在的游擊區。

所以朱大壯此行的目的,拜會五台縣的總杆子「鎮南天」土匪首領。

土就是地方上的、當地的;匪就是憑藉武力為非作歹的人。所以土匪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盤踞在某一地區、以武力掠奪他人財富、危害他人生命的人:這種人就被叫做土匪。土匪按活動方式分,

山匪是有固定的山頭,有固定的養活自己的方式,有自己的武裝的土匪!流匪是沒有固定的山頭,沒有固定的養活自己的方式,有武裝,但他們是機動性很強的,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那種!政匪就是在山匪的基礎上帶有某種政治圖謀的土匪,比如像梁山,就是招安!

按實力,品行,江湖地位分三六九等。「震南天」的江湖稱號可以看出,其手下隊伍規模戰鬥力不弱,在山西這樣一種精心施政的地方。實在是不容易非精英土匪不可。

閻錫山治理山西,獲得「模範省」的稱號。他很早就推行國民義務教育。到1916年,山西每萬人中有小學生290名,居各省之首。從1924年起,山西適齡兒童入學率每年都在80%以上。到了1937年,山西有55所中學,17所師範,6所大學。黃炎培在《讀中華民國最近教育統計》中說:民國初年山西學校、學生數量的增長「速而最穩」。

他在全省施行了義務教育,在其他方面很摳門的「閻老西」的閻錫山,在對待孩子們的教育上花錢一點也不含糊,他辦了不少學堂,是山西省的義務教育在全國排排到第一位,也是當時全國唯一一個普及了四年義務教育的省份之一。

閻錫山正是看到了教育可以增強國力,增強戰鬥力,他所考慮的是山西的未來,而不是自己身後的未來才會使他致力於現在的義務教育的,但是那些做義務教育的經費,閻錫山不增加人民的負擔,政府自開闢渠道籌款,有好多都是閻錫山自己的腰包。

如今是一個大佬備受追捧的時代。如此一來,大佬們就獲得了一個用各自腔調來彰顯成功的舞台。表面上看,大佬們低調的不行,實質上卻是各領風騷的另一種裝逼。

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一家小報登了一幅漫畫,畫面是這樣的:蔣介石一手握槍,一手托著現洋;馮玉祥一手舉大刀,一手抓窩窩頭;閻錫山一手提一桿秤,一手拿着算盤。每當有人說起這幅漫畫,閻錫山都會得意地笑起來,因為他也認為自己就像這幅漫畫寓意的那樣,精於計算,擅長經濟。的確,以治國的理念業治理山西,這是其他軍閥想做又做不了,或者壓根就沒想到要做的,但閻錫山卻做到了。

閻的愛好不是女人、酒、鴉片,甚至也不是金錢,而是優質的道路、紡織、防禦部隊、維持秩序的警察,發展優良的牛、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為他的鄉親直接帶來好處的事物。」

閻錫山不好女色。他之所以娶了一房姨太太徐蘭森(5個子女皆其所出),實在是因為原配徐竹青不能生育。閻錫山是獨子,迫於壓力才續娶。

閻錫山為了治理山西,可謂是殫精竭慮,苦心經營,他的許多政策和措施也烙有鮮明的閻氏印記。三十年代,他用不到十年時間,在山西建起了初具規模的經濟、交通、國防和金融體系,以農業發展為例。從1917年開始,閻錫山重拳出擊,推出「六政三事」(「六政」:水利、種樹、蠶桑、禁煙、天足;「三事」:種棉、造要、牲畜)來發展農業。

在閻錫山的治理下,山西的實力走在了全國的前頭。因此,山西在當時被稱為「模範省」,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就連吳佩孚也於1922年致電閻錫山,表示了他的欽佩之情。因為治理有功,閻錫山曾兩次被蔣介石封為「模範高官」。在一次國民黨黨政軍高級幹部會上,蔣介石甚至這樣說:「過去,我們學蘇聯、學美國、學德國,都失敗了,落了個一切都沒辦法,還不如閻錫山在山西有辦法,我們今後要學閻錫山。」

閻錫山埋頭經濟建設的同時,開始編製《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方案》。當時,連中央政府都做不到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更別提其它的省市了。閻錫山又做到了,而且做得有聲有色。山西經濟在省政十年計劃方案的保駕護航下,漸漸步上正軌,再現了山西當年的繁榮。大批外省人和外國人湧入山西,觀摩學習。據一位美國的新聞記者說,山西省的工人每天可以拿到六角至一元二角錢,與其他省市工人相比,這簡直就是高工資,而另一位訪問過山西的外國人說,山西工業發展的前景是「無限美好的」。

你看這逼裝的多有素質,多有逼格。

與知相反的越是經濟不發達,民眾貧窮之地。負特產土匪行業就越火爆,兵荒馬亂土匪橫行民不聊生。

這震南天的份量恐怕不用說,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三部曲之殺豬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三部曲之殺豬匠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3章 舌戰群匪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