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風起雲湧1

第52章 風起雲湧1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站在三門峽這個地方多次地看黃河,讀過黃河,品味過黃河.每一次站在黃河高高的岸上,急切的目光與那恢宏的水光一觸碰,就會碰出一腔沸騰的豪情.彷彿按下一個鈕鍵,一盞燈突然崩放出雪燦的光華,一瞬之間,我領悟到一次次被黃河打動、震撼、鼓舞的根由,就源於黃河與生俱來的河性,這一河性可經凝縮和精括為兩個字:氣勢!

軍隊作戰自古講士氣,講氣勢,《孫子兵法》有個頗為生動的比喻,他說在一座千仞山頂轉動一塊圓形狀的石頭,那就是「勢」.中國辭典里「氣貫如虹」、「勢如破竹」、「審時度勢」、「氣勢磅礴」等一系列成語典故,都是對「氣勢」的不同形容和解釋.

黃河之水來自雪山冰峰,天然地就擁有了雪蓮靈芝的高貴和聖潔以及不朽,帶了雪域高原特有的狂野和奔放.而九九八十一曲的險途,又使她積蓄了渾厚包容的底蘊,千雕萬塑出百折不回氣吞萬里的獨特秉性和氣勢.

黃河氣勢是黃河的青春黃河的魂,它春春秋秋,世世代代,鼓舞著黃河兒女添柴加薪,奮發圖強,使中華民族的文明之火,明明暗暗,越燃越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以在人類戰爭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不僅在於它推動了機械化軍事革命走向高潮,而且在於它促成了游擊戰的大發展。與歷史上的游擊戰相比,二戰期間的游擊戰具有許多新特點。其中,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是游擊戰發展創新的集大成者,其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達到了游擊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日本軍事理論家指出,***「論述的游擊戰,比以往任何戰略書籍都豐富。他那富有想像力的敘述,是舉世罕見的。在20世紀出現的各種戰略著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的游擊戰理論」。

作為一種以攻擊敵軍後方為主的特殊作戰樣式,游擊戰在二戰中的大發展與機械化戰爭有着密切關係。機械化戰爭是一種作用範圍很廣的戰爭形態,這恰好有利於發揮游擊戰的特點。二戰期間,僅被***軍隊全部和部分佔領的歐、亞、非國家就有30多個,佔領區總面積約850萬平方公里。如此巨大的戰場是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佔領軍的兵力因此極大分散,游擊戰也因而擁有了避實就虛、充分發揮其機動靈活特點的廣闊空間。

此外,機械化戰爭強化了後方與前方、作戰與後勤的關係,使軍隊對後方交通線、通信保障和各種物資需求的依賴達到須臾不可或缺的程度。由於戰爭的機械化程度提高,軍隊的物資需求急劇增長。

這些由機械化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和需求種類,不可能通過「現地徵集」的方式來解決,必須依靠後方來提供。由此而來的交通運輸等一系列後方支援保障問題,就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也為游擊戰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而且大大提高了游擊戰的地位和作用。

通過游擊戰攻擊敵人的後方,成為機械化戰爭中的一種重要的戰略手段,其重要性超過以往任何時代。

朱大壯心潮澎湃的回憶起教官的講話,思考當下的具體情況,怎樣才能有效打擊日本軍隊發展自己。

也許是受黃河這氣吞山河的影響,一定拿出一個符合地域、國情、軍情、裝備、素養綜合方面確實可施的方案。

「大隊長這黃河就是壯觀吧!我也是天天看不夠,每次來看全身都像要有一種力量要暴發」。武仁貴帶頭打招呼道。

「那種力量叫中華魂,是不屈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在我們腳下站立的華夏大地,孕育了千年璀璨歷史瑰寶,湧現出多不勝數偉大和傑出,願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奉獻生命的熱血英雄。就是這樣一群群普通平凡的人,用生命和熱血凝聚出熠熠生輝的中華魂。

今天我們獨立大隊在過黃河之前,也來一次煮酒論英雄。大家一起議議以後的仗該怎樣打」。朱大壯拋磚引玉的說。

「既然大隊長和武副隊長鬥志高昴,順勢就把黨中央動員大會精神講一講。

去年經過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在度啟動。

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主席認為統一戰線與黨和軍隊是平列的、取得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須知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共產黨如果不能爭取中間階級的群眾,並按其情況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決中國問題的。在中國這種中間勢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為我們同頑固派鬥爭時決定勝負的因素,因此,必須對他們採取十分慎重的態度。」

對進步勢力指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抗日的主要依靠力量。

阻止時局逆轉、阻止投降和分裂創造了條件,也是堅持抗戰並爭取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對中間勢力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

在抗日民族大義下,工商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其他中間勢力中,越來越多的人與我黨發生了比較密切的聯繫,並且在政治上日益向黨靠攏。

中間勢力的特點就是動搖、不斷分化。

頑固勢力是蔣介石為代表的親美派國民黨,和指大資產階級的抗日派。他們採取兩面政策,既主張團結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並摧殘進步勢力。

黨提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口號,在同頑固派的鬥爭中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保持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為了抗日,中國共產黨必須同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

同時要求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國民黨是執政的黨,它對共產黨的既定方針是限制以達到消滅。如果事事都要同國民黨統一,徵得它的同意,那隻能是把自己的手腳束縛起來,向國民黨全面投降。

總之為抗戰的勝利一方面顧全大局,另一方面保持獨立自主抗戰的靈活性。中央目前政策望各部隊基層認真學習。

軍事上的策略就武副隊長傳達一不」。楊飛雲嚴肅傳達。

「那我就接着說一下黨中央關於軍事上的按排和策略。

剛剛楊政委傳達是政治上的策略政策,是行事做風的依據算得上先禮後兵。后兵的核心就一句話。抗日依游擊戰爭為主,逐步發展壯大以待時機。

抗日戰爭面對的是強大的敵人,以弱敵強是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因此,絕對不能按照有利於強敵的戰略戰術規則行事,必須「採取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避免一切被動呆板的戰法」,把「戰爭從壕溝里解放」出來,要以發揮主動性、靈活性和能動性為原則,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但是游擊戰爭的領導者必須徹底克服以往游擊戰爭中普遍存在的「流寇主義」,在敵人後方建立各種形式的根據地,以此來建立游擊戰爭自己的後方,支持游擊戰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

基本上就這些內容下面大家討論一下具體落實方案」。武仁貴認真的講解。

「將才武隊長和楊政委文得武得也講完了,我就主要以軍事上落實方案談談個人看法。

先說說戰鬥環境,我部馬上就要渡過黃河,既將戰鬥在有山有平原的複雜地形,並且群眾基礎差意味着、後勤給養、傷員、生活必須品等一系列非戰鬥不利因素,如不妥善解決不說發展光生存就是大問題。

我獨立大隊現有戰鬥人員近一千伍佰於人,另外非戰鬥人員四佰餘人。這麼多人員到時吃飯就是一個大問題,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解決吃的問題其它的免談。

如我部肯定是不能集中在一起,一來軍事游擊戰爭限制,條件不允許不利部隊太過龐大。二來籌糧是一個大問題。

其實糧食問題就是軍事策略按排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糧草後勤問題也一併解決掉。

黨中央軍事指導目的要在日軍後方獨立自主地開展大規模游擊戰爭,造就一個持久穩定、規模龐大、能夠長期吸引、打擊和消耗日軍主力,對戰爭全局發揮決定性影響的新戰場。

這一切必須要有物質的基礎,基礎是什麼就是根據地。那怎樣創立根據地呢?首先找到合適的地方,利於我們隱藏和發展的核心堡壘村。逐步以堡壘村向外擴展。

隱藏和堡壘村必須我們去尋找去發動,同時還要應付複雜的軍事鬥爭環境。所以最佳最快最低風險是化整為零,把部隊分成若干小隊。以某個核心地理位置或村落為中心,若干小隊向外擴散開來。

小隊的任務肅清外圍敵對勢力,給於中心區根據地發展的空間和時間。同時自身也可發展壯大,這樣形成內外、上下之間的優劣互補。

同時部隊以大化小籌糧任務大為減輕,甚至於變的較為輕鬆不是第一要務。把工作的中心變成以打帶發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三部曲之殺豬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三部曲之殺豬匠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章 風起雲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