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開漲了1

第55章 開漲了1

高飛的戰鬥日記「民國1937年7月26日得悉日軍擬展開太原會戰,乃是抗戰爆發后,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也是國共兩黨在戰場上的第一次配合。

我獨立大隊全部人員,於7月29日勇渡三門峽。

奔騰萬……是生命的源頭,也是力量的象徵。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大家的眼裏它是那樣的渾黃一體、波濤洶湧、波瀾壯闊、讓我有幸見到了它不一樣的一面。

站在堤岸上望着眼前母親河,它依舊是那樣的氣勢磅礴、洶湧澎湃,與河面上的樹木、村莊、山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顯得那麼和諧,那麼氣派如萬箭齊發,如脫韁之馬,如千百頭咆哮著的虎豹,伴着震耳欲聾之聲,一瀉千里。

黃河有着不屈不撓的精神,華夏兒女在遭受外族侵略時,表現出了誓死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霍去病、衛青、李廣等漢朝將領率領少數軍隊戰勝了敵人的大軍,最終獲得了勝利。

今天睛空萬里,黃河船工們對奔騰咆哮、迂迴曲折、地形複雜的黃河水路與所經過的黃河兩岸風土人情了如指掌。驚險的船工生活,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也練就了他們爽朗正義的性格,那粗獷豪放的船工號子也練就了他的好嗓子。

一支黃河船夫曲,道出船工們的心聲。「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隻船哎?幾十幾隻船上,幾十幾根竿哎?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隻船哎,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黃河岸邊船夫感情世界與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是船夫發自肺腑的心聲,是對自己苦難命運無奈與抗爭的吟嘆。那蕩氣迴腸的旋律、深沉而悠遠的詠唱、粗獷而豪放的歌詞、誇張而吉祥的數字、樸素而真摯的情感,無不令人讚歎。

黃河給我知識!黃河給我生命!黃河給我力量!黃河給我勇氣!我們一定要加把勁為黃河爭一口氣!讓黃河這個名字永存!在我心中黃河是一條很神聖的河!在我心中黃河是我的神!

一路轉碾風餐露宿不畏艱辛,終於來到一個叫松樹堖的小村莊。這裏距天下聞名娘子關有四十多里路程,從渡黃河到現在以經過四十一天的行軍,雖然我獨立大隊人人非常疲憊不堪,但一路上聽說日軍種種殘忍暴虐,和看見沿途逃難的百姓,上萬人哪,拿着簡單的行李,拖兒帶女。拿不動的東西,一路走就一路扔。沿着鐵路走,終於到了國軍控制區。但聽說鬼子的部隊又向西推進了,只好又走……」

隊員同志們的心情是悲憤、焦燥救國抗戰心切。

朱大壯同志安撫大家要冷靜,一邊做好各種後勤準備工作,一邊排出大量偵查隊伍四外打探收集信息。一邊接着整訓部隊為戰前實用檢驗。

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難民逃向太原方向。每天接二連三的國軍遺兵,裝備不全士氣低迷無精打采,為防止這些潰兵擾民搶糧。

獨立大隊出錢收集糧葯,在去往太原方向設點與國軍士兵交易,國軍士兵得到食物,獨立大隊得到槍枝彈藥等軍器。

許多國軍士兵全無鬥志,獨立大隊開始交換條件是,一個饅頭換三粒子彈,半支燒雞或一塊肉食換一支步槍。

最後一個饅頭換十粒彈,肉食能換一挺機槍,甚至於能換國軍士兵,一些當官國軍把受傷士兵,作為交換的物資換取吃食,同時也可以減輕部隊後撤負擔。

高飛一面為獨立大隊收穫許多彈藥槍枝而高興,一面為國軍士兵的表現失望,對國家和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難擔憂。

看着每天增加的軍用物資,朱大壯經常關在屋內,一個人看地圖、看沙盤、看書籍、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終於不時看到頭頂飛過的日本戰機,遠處傳來不斷的槍炮聲。同志們知道戰鬥就要開始了。

可是大隊長一反常態的說「大家別緊張,戰鬥一時還打不響。因為最佳的時機還沒到,晚上後勤改善伙食讓大家樂呵樂呵放鬆放鬆」!

大家有些緊張的心情沖談不少,晚飯後一起學習日軍部隊一些習慣和常識。對影像中的日軍有了一個模糊的了解。

漸漸的槍炮聲經過獨立大隊潛伏的村莊,離村莊也越來越遠直至偶而傳來幾聲。大隊長還是要大夥沉住氣,該訓練就訓練,唯一不同的是大隊長集合阻擊槍手們,親自抓阻擊戰術技巧。阻擊戰士們在辛勞與痛苦中,不斷充實實戰技能。同時技能的提升救戰的戰意越發信心滿滿。

當公路上開始出現日軍大隊運輸卡車時,大隊長號召全體士兵準備開始戰鬥。戰鬥的動員說法是「我們的戰略方針就必須着眼於最大限度地抑制敵人的長處和優勢,充分利用敵方小國少兵、後方空虛的弱點,消耗敵人,積蓄力量最後給於敵人重創。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象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不可。這就顯現了實現軍事戰略轉變,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偉大作用。

今天是我們獨立大隊抗日第一戰,也是我說過的揭幕戰。揭幕戰打的好不好關係到我獨立大隊能否,順須利利展開根據地的建設步伐。

同志們拿出對鬼子的滿腔怒火,燃燒心中的不可阻擋鬥志,殺光一切侵犯我中華燒殺搶奪姦淫無惡不做的入侵者」。

大隊長指揮以第二步兵營為主,加上突擊隊全體,埋伏在一段平坦的公路兩傍。伏擊點距公路不足一百米,敵人想不到距娘子關四十里不到處。

有反抗組織敢於這樣近距離伏擊,並且是不太適合的地方打伏。我們不按常規敵人也料想不到。

集中幾個單位阻擊手近五十人,雖然用的是阻擊槍,但阻擊技能還差一截。不過足以打打日軍後勤部隊,這一伏擊仗我獨立大隊必勝。

預料中的騾馬運輸後勤日軍車隊慢慢進入伏擊區,連綿的車隊約一百多輛大車。加上護衛的日軍總數約二百八十人,其中戰鬥正規兵應是一個步兵中隊兵力,相當於我們的連極單位。

至於其它日本後勤兵,據大隊長介紹日軍里有句俗話:如果輜重能算兵,蜻蜓也能算老鷹。

那後勤士兵也是,很多後勤兵甚至不是現役軍人,而是從國內緊急臨時召集的後備役,預備役人員,和補充兵。

補充兵指沒有服役過的徵兵體檢合格者。基本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傳說中日軍良好的槍法他們肯定也不具備。

後備役則多為30歲以上。此部分人年齡大,卻軍階低,甚至大批是37,8左右的。

為啥這個年紀的多?因為1927年的日本《兵役法》規定,20歲到38歲的日本男性國民有被戰時被徵召的義務,過了38歲就不會讓你去了,而日軍為了最大限度利用人力,會優先徵召快滿38歲的人。確保任何一個男人都不放過。

前線的日軍多是20歲的農村出身的士兵,學歷一般為高中,這種人勁頭足,相對30多歲的人好管理。所以不管是富士康還是軍隊,都喜歡用他們做炮灰。

快到38歲的男人多半成家立業了,事業上一般很穩定,很多都是公司工廠店鋪的管理者,甚至有些是大學老師和高級技術人員。就這麼突然一紙徵召令,你得出國去當兵了,而且是軍隊里地位最低的後勤輜重兵。

當然後勤兵戰鬥力不是沒有,對於射擊基礎訓練還是有的,比正規部隊差的是幾條街的距離。

派一個中隊日軍保護也算是慎重對待了,正常情況下一個日軍中隊打一個營中國軍隊,不算太費事的情況。

所以已方阻擊手的第一任務,盡量射殺敵方活躍危險大的步槍手、其次機槍手、投擲彈手。

至所以這樣規定因為日軍正規部隊,射擊確性普遍較高,這也是日軍不需要神射手、特等射手的原因、要麼直接上專業阻擊手。

剩下機槍手和投擲彈手數量少,我方以多打少基本上敵重火力,自然會被普通士兵重點關照,直要他們敢於或試圖開火。定會招至大量火力打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三部曲之殺豬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三部曲之殺豬匠
上一章下一章

第55章 開漲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