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說一年博士畢業就一年畢業

第18章 說一年博士畢業就一年畢業

出來混就是要講信用,說博士一年畢業,就一年畢業,絕不拖泥帶水。

這就是顧玩做人的原則。

憑良心說,艾弗森教授也不算什麼特別喜歡卡博士生畢業年限的導師。

甚至因為天體物理領域的博士研究生,就算留着當廉價勞動力,也榨不出多少油水,所以艾弗森教授跟其他天體物理方向的教授們,都屬於理工科教授里,普遍比較仁慈的一類。

這根教授本人的人品關係不大,純粹是專業方嚮導致拉高的良心平均值。

要是換個材料物理或者其他化學合成領域、生物醫藥領域的教授,博士生就算再沒本事,好歹洗燒瓶喂小白鼠方面比請個農民工便宜,那就多奴役幾年唄。

後世不是有個段子么:「五千塊你還想請個農民工?五千塊你只配請個大學生!」

這段子固然有調侃的意味,但如果把裏面的內容置換一下,把大學畢業生換成在讀研究生,那肯定是不會錯的。在讀研究生的津貼,比農民工工資低,那是必然的。

艾弗森教授等人平均那麼有良心,卻依然會卡一卡顧玩,讓顧玩不得不殫精竭慮立帖為證、制衡導師,說到底還是顧玩要的遠遠超出常人。

如果他要的是三年正常畢業,或者最多兩年,那艾弗森教授睜一眼閉一眼也就放過去了。最多再稍微收他點錢,發揮一下鈔能力。

但顧玩要的是一年,艾弗森教授當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把關能力,一切從嚴,以維護自己的學術聲望。

否則,萬一顧玩實力不足以服眾卻拿到了博士,那不顯得艾弗森教授阿附權貴、給名望卓著的富豪學生搞特殊待遇么。

這一切,只有用顧玩紮實的真實實力,來洗刷。

……

跟艾弗森教授辯論、攤牌后一個多月,顧玩完全進入了緊張的論文質詢函回復節奏中。

艾弗森教授問過的那些問題,《天體物理》期刊選擇的那些審稿人,當然也會全部質疑一遍。

對於數據推演和細節的考究,也會比艾弗森教授更嚴格。

顧玩需要在雙盲的條件下,由期刊編輯部中轉,跟對方筆頭辯論、澄清。還不能申請當面口審,因為要防止塞好處串供。

這個說服和辯論的過程,就比較漫長了,基本上連寫帶投遞帶等對方思考、驗證、組織回復,一個回合就是個把月的時間。

至於答辯的結果,顧玩倒是不擔心的,畢竟地球上霍金是怎麼答辯通過的,他也就怎麼答辯通過好了。走過一遍的路還能迷路不成。

2000年秋季學期剩下的這兩個月,也就只夠這樣交鋒兩回合,就特么過去了。

中間顧玩本來打算趁著寒假,回國過個年什麼的。但是家裏人也考慮到他是第一年出國,很貼心地選擇了全體都來大洋國過年。

反正從母親到妹妹到表哥,他家還沒哪個親戚敢說來美國已經玩膩了的,假借探視顧玩的名義順便在三藩市洛杉磯轉轉,也沒什麼不好。

另外,表哥周軒已經正式從風雲基金離職,選擇了給顧玩打工,在顧玩新成立的科研公司當cfo,負責幫顧玩解決一切融資問題。所以過完年之後,他也會留在這兒幫顧玩處理生意,暫時不用再回國了。

時間很快轉入讀博的第二學期,也就是2001年春季學期。

經過二月份、三月份的兩輪答辯,顧玩終於把《天體物理》方面幾位審稿人的意見,一一充分的回復了,也讓他們心服口服。

他那篇關於「解決黑洞定義與熱力學第二定律中,關於封閉系統不可以自發熵減之間悖論」的論文,也正式在三月底刊印的那一期《天體物理》上,公開發表了。

短短兩三天,學界對這篇文章的觀點,就產生了激烈的爭議和分歧。

一開始,只是天體物理領域的一些科學家,出來指手畫腳。

發展到後面,大約一周之後,連不少研究反物質具體表現的頂級大神、不乏有能力競爭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也加入了進來。

他們的關注點已經不僅僅是黑洞本身和天體物理了,他們關注的是顧玩這個論文,為他們提供了反物質成因本質的更多思考。

研究黑洞才多大學界關注度?畢竟這玩意兒對現實生活沒有任何影響,吃瓜群眾除了獵奇也不會去關注。(後世地球上雖然關注的人多,但那是多年亞文化和科幻造勢的結果,並不是靠科學本身的普及)

而研究「反物質的自然成因」的話,逼格一下子就高了很多了。

核反應,哪怕是氫核聚變,質量虧損帶來的能量轉換,也不過是千分之七。

反物質湮滅的轉換效率,可是100%呢,光是這個能源學領域的噱頭,都能讓上流社會的頂層資本大佬們,關注這個話題了,哪怕只是畫餅吹牛。

顧玩先保持低調,在國外扛住了第一波質疑,基本上沒對圈外人吭聲,過了大約半個多月。

到4月中旬了,專業人士的質疑聲終於小了下去,剩下的都是建設性的討論為主。

這時候,顧玩才開始在自己的博客上,公佈自己的最新科研動態,發表了一系列深入淺出、便於普通人理解的相關科普文章。

更重要的是,這是這個世界上第一批關於此話題的中文科普文章。因為之前無論是論文還是後來的爭辯,全部是在英語語境下完成的。國內不搞物理不學外語的吃瓜群眾,在料爆出來的第一個月,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回事的發生。

顧玩發聲后,國內的普通公眾,終於開始有人注意到這方面的成果。

如前所述,顧玩如今在國內科學界,也是有點頭臉、上過好幾次重大新聞的傢伙。他那本科普著作《時間的秩序》,如今經過兩年的銷售,銷量已經達到三四百萬冊之多了。

作為上過兩分半鐘新聞連播專訪的大神,他的博客粉絲也突破了500萬關注。

這樣一個大號發聲,自然是第一天就會有好幾十萬人注意到。而且這個數字會在短短一周內膨脹到百萬以上。

「中國人首先解決了那個啥悖論?完成了對黑洞這種天體的嚴密科學定義?」

「黑洞是啥?不過不管怎麼樣,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無數粉絲在下面跟帖留言。

部分學渣只能選擇起鬨:「管它懂不懂,反正這事兒是大洋國人的期刊都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中國人發現的,那就是了不起的科學進步,喊666就行了。」

因為這事兒,他的博客粉絲又暴漲了一波,輕鬆突破了500萬人大關。他之前的科普專著,在這一個學期的時間裏,在全球範圍內,也又多賣出去了五十萬本。光是稿酬收入,就多收了兩三百萬美元,完全是天上掉下來的錢。

還有更多的科學類出版社,來向他約稿,希望他再多寫一些科普著作。並且有一家出版社表示,不管他寫出來的是啥,只要給獨家首發權,直接就先預付一百萬美元。簡直是財大氣粗,堪比地球上卡爾薩根當年被人約稿時,50%的待遇資格了。作為一個在讀博士生,簡直無情。

回帖人數以萬計,點贊人數以十萬計。這個媒體炒作表現,已經讓無數同行眼紅了。

國內那些搞天體物理的,搞反物質理論的,多多少少都想有這樣的公眾知名度。

哪怕理工科的科學家們,要比文科賣臉學者淡泊一點公眾名利、總是懷着一種「以你的智商我很難跟你解釋」的清高感,但畢竟沒有人會討厭名聲的嘛。

然而,顧玩卻覺得這些公眾反應並不足夠熱烈。

這根他想像中,地球人那種談論黑洞問題時的熱度,根本不能比啊。

難道說到底,還是藍洞星人太沒有理想,太拜金,懶得仰望星空嗎?

反覆排查了對比條件后,顧玩估摸著自己找到了其中一點可能的原因。

「會不會是藍洞星上缺乏天體物理領域的亞文化?缺乏那些能讓小白都看得懂的內容?看樣子,應該讓雙葉想辦法寫一點黑洞題材的科幻才行啊。」

顧玩琢磨出味兒來之後,就給過完年後已經回國的工具人妹妹,打了個越洋電話。

雖然可以在bb上聊,但他不習慣。

「妹,我有個主意,我幫你提供科學素材和評估指導,你動筆寫一本跟黑洞穿越一類題材有關的科幻吧。我覺得,這方面的亞文化太少了,光靠我那些嚴肅的科學研究,不足以激起外行人的興趣。」

李雙葉沒有拒絕,而是問了哥哥的具體要求之後,就表示儘快開始籌備。

她本來就是教科院的,在中央科大念的是「科學教育」專業,所以編寫科普書籍本來就是她的專業內容。

稍微調整一下側重,寫寫科幻,專業也還算對口。畢竟科幻最大的魅力還是腦洞要好,邏輯架構要自洽又有爽點,而文筆其實不重要。

當下顧玩就安排了幾個腦洞設想,讓工具人妹妹隨便用。

而他自己,則打算趁著讀博的最後幾個月,把基於「定義黑洞」所帶來的後續一些刷科學聲望的機會,全部吃干抹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科技之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科技之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章 說一年博士畢業就一年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