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則天

第987章 則天

洛陽。

洛陽宮周回十二里,四面十二門,整個宮城呈倒凸狀,位於洛陽城的西北角。在皇城之北,西面還有一座夾城,東面有東城屏障保護。

城垣高四丈八尺,寬五丈余,裏面夯土,內外則都包磚。

輝煌氣派,不論是在建築的氣魄上,還是防衛的嚴謹上,都已經超越了隋之洛陽。

宮城正南則天門宮闕樓上,皇帝李世民背負雙手,目眺遠方,愁容不展。

則天門是宮城正門,又稱五鳳樓,建築奢華氣派,門上飛觀相夾,觀有二重,上重紫微宮,左右連闕高一百二十尺,當年李世民攻破洛陽時,嫌這則天門過於奢華下令拆毀,不料十年後他自己又下旨讓秦琅重建洛陽。

秦琅也重建了則天門。

重建后的則天門成為整個宮城的門面擔當,恢宏氣派,形製為一門三道,門樓、朵樓、闕樓三樓連組,僅下部台基範圍東西就達四十丈,南北達二十丈,城門進深也足九丈。

在這樣的台基上,建起了十二丈高的城門樓,其雄偉壯觀讓再次回到洛陽的李世民初見之下,都驚嘆不已。

闕樓里的紫微宮,是皇家特地保留的一座道觀,裏面供奉著皇家尊為祖先的老子,不過這座觀里並沒有道士。

李世民若遇不順心的時候,也經常會來這則天門上的紫微宮裏轉轉,拜一下老子,暫時摒棄那些煩心之事。

站到十二丈高的闕樓上,還能居高望遠,把南面的整個洛陽城一覽無遺。

當初秦琅把則天門重建的比隋朝的還要雄偉,主要也是因為此門不僅僅是一道門,這在隋唐政治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建築,是皇權的象徵和標誌,後世的天安門為何如何重要,就是緣出於此。

大唐朝會有幾種,其中規格最高的便是正旦大朝會,建國、登基、改元、大赦、冊封皇后太子、獻俘受降、接見外國使臣,這些重大的事項規定都是在外朝舉行,也就是則天門。

洛陽宮三大殿,乾元殿、貞觀殿、徽猷殿,分別為大唐的外朝中朝和內朝,乾元殿是洛陽宮正殿,也是外朝殿,但遇到建國改元登基等這些最重要的儀式時,還是在則天門的宮闕舉行。

最近皇后的病情又加重了,李世民也牽腸掛肚,可諸多御醫也都束手無策,如今只能慢慢調養,但看着皇后一天天銷瘦,病情加重,李世民心如刀絞。

偏偏這節骨眼上,承乾卻還越來越不聽話。

先前為皇后祈福,結果鬧的那麼亂,念其一片敬母孝心,李世民也就沒有過重責罰他,只是削了他一些權,讓他好好反省,誰料到轉眼就偷跑去了隴右。

李世民這次真是憤怒至極,甚至在殿中踢翻了御案,皇后不顧病體趕來苦勸多時,讓李世民的怒火壓下,這才有了後面洛陽降旨,敇承乾為青海撫慰大使這事,本來李世民是準備派百騎去青海把承乾給捆回洛陽來的。

雖給承乾又留了臉面,但李世民對這個太子是越來越不滿了,他特派了百騎前往隴右,替他盯着承乾,將他在青海的一舉一動都奏報給他。

如今青海承乾的身邊,既有明著的百騎官員,也有潛伏的百騎暗樁,他們監視着太子的一舉一動,把他的一言一行都如實奏報於皇帝。

李世民每天都要看這些很詳細的奏報,就好像是看歷史上那些帝王的起居注一樣。

看着從河隴發回來的這一份份太子言行記錄,李世民很有一種好像在看歷史上那些亡國昏君們的史料。

他想起了陳叔寶、楊廣這些人,想到了楊廣的齊王楊暕,想到了隋文帝的兒子楊俊楊諒等人。

越看是越氣。

高祖國喪期間,承乾身為孫子,熱孝在身,又有留守西京的職責,結果卻拋下一切,背着留守大臣們跑去隴右,甚至還一路強行闖關,擅調兵馬。

更過份的是到了侯君集那,他也給他留了體面,結果承乾依然沒消停。不顧他給承乾的手諭旨意,不肯留守鄯州,搶了侯君集的指揮權也隨軍出發。

若只是想打仗,倒也能理解,關隴男兒嘛,尚武成風,有志向,有熱血。可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騎馬打獵,走馬觀花,甚至沿途讓侯君集給他搜羅的美人都是十幾個了,都隨在軍中,白天行軍扮做親兵,晚上大帳同眠,胡天非地。

又到處搜羅鷹犬,弄的出征打仗倒跟是去遊獵一般。

他李世民一世英名,如今這臉都要被承乾丟光了,現在吐谷渾、黨項等也都知道了大唐的太子是這麼副德性了。

皇后一次次的苦勸。

李世民不顧念父子之情,卻也還得顧念與皇后的夫妻之情,尤其是如今皇后病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已經經不起刺激了。

要不然,他早就下旨讓百騎把承乾捆回洛陽來。

雖然遲遲沒有下達這道旨意,可承乾在隴右的作為,確實已經讓皇帝失望至極。

他曾經非常自豪得意,認為隋文帝和太上皇這樣的雄主聖君,在繼承人的培養上,在對兒子們關係的處理上,非常失敗。

他覺得自己培養出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太子,朝野稱賢,能文允武,少年老成,而李泰李恪等也十分賢德,雖也有李祐李音這樣不懂事的皇子,但畢竟還年少,還可以改。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怎麼就幾年時間,承乾就變成如今這副模樣了?

甚至父子之間,如今也已經有了很深的隔閡了。

許多個夜晚,李世民也碾轉難眠,他捫心自問,自己對承乾夠好了,給了承乾最優秀的老師們,選了許多老臣和才俊入東宮輔佐,甚至還給了東宮一支旅賁軍,又讓承乾早早的聽政學習,甚至讓他親自領雍州事務,培養他的能力。

而秦琅幫承乾建立起的那些東宮產業,為承乾積攢的豐厚內坊,李世民也一直都只是默默的支持着,他盡量給承乾機會,讓他放手去做事。

甚至在承乾的婚事等方面,也是費盡心思。

可到頭來,換來的是什麼?

腳步聲傳來。

李世民頭也沒回,他知道來的是百騎司的統領許洛仁來了。

「臣··」

「好了,知道是你老許來了,今日又有什麼新消息嗎,說來聽吧。」

許洛仁以左羽林將軍兼百騎司統領,軍階雲麾將軍,爵封永寧縣公。這位是李世民的心腹,稱為莫府四舊之一,莫府四舊也叫幕府四舊,指的是李世民隨李淵太原起兵后,他幕中是其舊友的四位部將。

這四人便是侯君集、段志玄、許洛仁和喬軌。

當年隋朝李世民年少之時,他是在京西武功縣的李家別莊度過的,當時許多長安的貴族勛戚,都在京外有別墅莊園。少年的李世民在武功的李家別莊,認識了同在這裏的一群勛戚子弟,侯君集、段志玄和許洛仁等,與侯段許喬四人關係最好,後來李世民起兵,這四位舊友也是立即響應。

許洛仁和他兄長許世緒都是并州太原人,年少時也在武功別莊里,因此跟李世民結識關係好,尤其許洛仁,那是李世民的鐵桿小老弟,太原起兵時,他還是李世民的內衛隊長。

只是在貞觀九年的玄武門之變前,被李建成和元吉調出了秦王府到外地統兵,錯過了這個關鍵的從龍之功。不過事後李世民也還是馬上把許洛仁調回京,讓他擔任禁軍宿衛將領。

如今更是以左羽林將軍之銜統領百騎司、兼領百騎營、飛騎營這些禁軍精銳。

他兄長許世緒避諱改名許緒,如今為真定郡公、司農卿,許洛仁也封為永寧縣公。

比起兄弟許世緒來,許洛仁雖然打仗的本事差些,也一直沒什麼機會出去領兵,一直就是充當着李世民近衛隊長的角色,但卻深得皇帝信任。

而老許也知道自己的能耐,所以也從不跟侯君集、段志玄、喬軌這三個老夥計一樣一心想着去領兵打仗,他就安心跟着皇帝護衛著。平時也很少特意去學什麼兵法戰陣,許洛仁學彈琵琶。

因為李世民跟高祖李淵一樣,不僅是射箭的高手,而且也都還是彈琵琶的高手,所以許洛仁苦練琵琶,學習譜曲做樂,是一位相當高明的大家,李世民的一些小規模的宴會,都是交給許洛仁操持,甚至舞樂部份,經常都是老許自己出馬的。

除了彈琵琶厲害,許洛仁還有一樣本事無人可比,那就是相馬,許洛仁知道李世民喜歡馬,所以對馬非常有研究,李世民的六駿之中,就有一匹是許洛仁買來獻上的。

許家還因此經營著很有名的高端馬匹生意,是大唐高端馬商的代表。

這位永寧縣公平時在朝中好像沒什麼存在感,很少跟外面的功臣勛戚們爭什麼,但在皇帝這裏,其信任度卻是極高的。

太子承乾的動靜,皇帝現在就是交給許洛仁監視的。

為了避免影響到皇后,李世民最近每天都來這則天門紫微宮跟許洛仁接頭,聽他私下彙報承乾的近況。

「殿下已領軍出赤嶺,入青海,尚末遭遇吐谷渾叛軍,目前已進入長孫公的海晏堡······」

皇帝長嘆了一聲氣,也不知道是聽到這個消息輕鬆了些,還是什麼。

「還沒遇到吐谷渾軍?」

「神威軍呢,他們那邊也還沒見到吐谷渾軍嗎?」

「還是先前的消息,之前吐谷渾人的輕騎出現在神威軍城下,但很快消失不見,直到如今,都還一直沒有再露面。」

李世民眉頭皺的更緊了。

「趕緊給侯君集傳信,讓他務必小心吐谷渾人,也許他們正埋伏在海晏堡通往神威軍城的半路上,當心半路被伏擊偷襲,務必讓承乾暫留海晏堡,不許再往西一步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貞觀俗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貞觀俗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987章 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