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少帥

第1210章 少帥

但唐朝改成一個混成軍就是一個戰術單位,從過去起碼一萬六到兩萬人,降到現在幾千人就可以獨擋一面承擔作戰任務了。

這種戰術思維,其實跟二戰後老美的已經很像了,老美也是在團以上,就開始多兵種合成,搞混成旅混成師,步車炮混成。

大唐的這種思想很先進,也充分說明唐軍實力很強,否則沒這個底氣幾千人就可成軍獨擋一面。

呂宋成為了朝廷的海外都督府,可擁兵馬,秦琅現在是設軍鎮,以防禦使統領,以封臣騎士的家兵為主。

「我們出兵五千,按中軍例,戰兵兩千八,其中騎兵一千,重步兵一千,輕步兵八百。另外工兵、砲兵以及輜重兵一千二,再加上水兵、船員一千,共計五千。」

這樣組成一支部隊不稱軍而稱旅,下轄騎兵營、水兵營和步兵營、輔兵營等,按四隊二百人一團,騎兵一營轄五個團,步兵則分為輕步兩營,重步兵五團,輕步兵四團。

工兵、砲兵、輜重兵各兩團。

水兵這邊,以秦俊的太平號戰列艦、武安號護衛艦為主力,另外講武堂的石龍號護衛艦,以及三藩市號驅逐艦也加入此次戰鬥序列,還將調來數艘運輸艦和若干快艇等。

「我們這次不僅僅是繞到敵後小打小鬧,我們不僅得繞後攻擊,還得在那裏建立起我們的據點,要修建起一座要塞,以長期據守。」

秦俊問,「可講武堂才一千學兵?」

「召騎士們前來作戰!」

講武堂在呂宋屬於一個軍事單位,級別還挺高。秦琅把呂宋劃分成若干個軍鎮,相當於是大軍區,下面有軍分區。

講武堂就相當於是一個大軍區,石龍島和周邊地區,軍事都歸其統領。

秦琅是兼任石龍島的校長的,目前日常事務是由總教頭秦存恩負責,他不僅負責島上講武堂的教學情況,也因此兼任石龍鎮的防禦副使。

在石龍鎮這個軍區內的軍事力量,受封騎士以及點選的武士,包括鄉勇民兵,都在其統轄之內的。

他可以根據秦琅的命令,下發徵召命令。

按戰事規模需要,要求軍鎮內有服兵役義務的采邑騎士、武士、民兵等要求出動一定兵員。

「我們這次一千學兵全拉出去,另外還差四千人,除去大郎你帶來的兩條船上的士兵和水手,剩下的三千多人,我們會優先徵召騎士。」

一級的騎士,也就是羽騎尉,要出一個騎兵,兩個有甲步兵。大概的出兵比例就是按其田產,五百畝出一個騎兵兩個步兵,按這樣的比例徵召。

騎士們有服兵役的義務,而且有規定的數量,比如一個最低的羽騎尉,最高要出一個騎兵四個有甲步兵,甚至需要的時候,還得出若干民夫青壯。

當然,秦琅也規定,這種兵役雖是義務免費的,但一年最高不超過三個月九十天,如果超過需要補償,可減免稅賦。而且盡量避免在農忙的時候徵召出兵。

存恩派出騎科的學兵出去送信傳令的時候,讓他們告訴軍鎮內的騎士們,「備好軍械、乾糧,限五日內到達石龍島集結,誰若誤期,軍法處置。若是甲械不齊,兵員不足,都要處罰的。」

「再告訴他們,這次出兵不會虧本的,咱們到了目的地,攻佔的巴朗蓋村寨、大家屋社,人口財貨牲畜等所有戰利品,到時三分之一上繳第下,三分之一留軍鎮,三分之一拿出來大家分賞。」

「破一個村子,就能擄得上百口人,拉到三藩市港,轉手就能賣三五千貫錢,這麼好的機會,可是難得。」

秦存恩的學生騎兵四齣,前往通知軍鎮下每一個騎士們。

等待騎士集結的時間裏,島上也開始加緊把軍用物資裝船,船隊彙集港口,將大量的軍械、糧草等裝上船。

限期五天,但在第三天日落前,徵召的騎士們已經都帶着手下到了。

本來只徵召三千多人,結果卻比徵召的來的多,足來了近五千人。

許多騎士接到徵召令后,都多帶了兵來。

有最低級羽騎尉,本只需要自己來再帶兩個有甲步兵就好了,結果他們好些人都帶了不止兩個,甚至有些羽騎尉直接來了好幾個騎兵。

存恩見此場面,倒也沒拒絕。

他沒再直接按中軍兩千八戰兵編,而是改成左右兩虞侯軍,每軍兩千八百人,其中戰兵各一千九,戰隊七十六隊,各三十八隊。

每軍騎兵十隊五百人,編為重騎兵一團四隊二百,輕騎兵二團六隊三百。

重步兵跳蕩團兩團,各二百人,為第一線列突擊重步兵。

重步兵奇兵團兩團,各二百人,為第二線列預備隊重步兵。

輕步兵弩兵團兩團,各一百五十人,為前鋒多用途步兵。

輕步兵弓箭兵兩團,各一百五十人,為前置輕步兵。

另輔兵中有工兵一團二百,砲兵一團二百,輜重兵兩團四百。

兩軍總共五千六,戰兵三千八,再配上船艦水師人員,最後超過了六千。

秦存恩最後不得不留下了部份人,只帶了六千六百人從石龍島龍口港出發。

這支軍團,由秦俊出任行軍總管。

存恩任行軍長史兼左虞侯總管,存賢任行軍司馬兼右虞侯總管,雖然秦俊婉拒數次,覺得自己不適合擔任總管,但存恩卻認為秦俊為秦琅長子,本身也是世封武安刺史,又有郡公爵位在身,既然他參與這次行動,就應當由他來當總管。

當然,實際軍事行動指揮上,可由存恩兩人負責協助。

說白也只是虛名掛帥。

最後秦俊勉強同意掛這個帥,各團、隊的校尉、隊頭之職,則由那些有軍事經驗的騎士或是講武堂里的教官們擔任。

這支軍隊的裝備都很不錯。

騎士們身上不僅有棉甲在身,還大多有鐵索子甲,他們帶來的扈從騎兵一般也都有棉甲,步兵也都配有棉甲或皮甲。

武器方面,重步兵有長矛兩桿,弓一把,箭三十支,弦兩條,外加橫刀一把,盾牌一面。

輕步兵則除了自己的弓或弩外,還要配備長槍一支、橫刀一把,還有盾牌一面。

騎兵們也都有長矛、角弓以及鞭鐧、盾牌等。

裝備這塊,都完全不輸於府兵,這些裝備中,棉甲和鎖甲都是秦家在林邑的武器廠製造,之前都主要是供給林邑女王的禁衛軍以及秦家的海外傭兵的。

在林邑打造武器,有女王的關係,沒有限制,讓秦家這些年培養了不少工匠工人,儲備了不錯的技術,其產能也不錯。

呂宋設立都督府後,沒了限制,秦琅立馬從林邑那邊開始遷移部份工人到呂宋建廠。

加上呂宋成立都督府後秦琅第一時間向朝廷申請採購武器裝備,基本上還是不錯的。

裝備都是秦家這裏統一自己打造,或從朝廷那邊採購地過來,然後再售賣給封地騎士們。

裝備價格還是比較貴重的,但相比於此時歐洲羅馬波斯法蘭克等國的軍械製造水平的成本來說,還是便宜太多。

在此時歐洲,一件鏈甲衫最起碼價值六頭大公牛,一套全身裝備,至少得十二頭牛的價格。

當地一頭大公牛價格約是一匹戰馬的一半。

而大唐一匹戰馬的價格大約在二十貫左右,這是大唐貞觀以來強盛的結果,本身就擁有了大量的產馬地和優良牧場,並與周邊不少產馬的部落關係良馬,通過茶馬絲馬等貿易,源源不斷的獲得價格便宜的好馬。

太僕寺去年的報告中就奏稱,貞觀十六年國家牧場里戰馬存欄百萬匹,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反正歷朝以來未有過的盛事。

有句話叫做戰馬有多少,國家就有多大。

在隋末戰亂之時,一匹好的戰馬甚至能賣到八十貫到一百貫,而如今戰馬只要二十貫,可知道這個巨大變化。

若按一套戰士裝備六匹戰馬來算,現在要一百二十貫錢,對於一位騎士來說,這個價格不算貴,哪怕騎士的裝備翻一倍,也還負擔的起,再加上幾位披甲士兵,按一騎四步披甲算,約七百多貫錢。

僅這五人的裝備錢,確實就能值一座莊園的價格了。

好在大唐這邊,馬只要二十貫,裝備還更便宜,橫刀一把甚至都只要幾百錢,長矛、弓箭這些也不算貴。

實際上,騎士們從秦琅這裏購買鎧甲裝備,秦琅還給補貼,補貼后一套騎士的棉鐵甲是五十貫錢,馬甲一套四十貫錢,戰馬一匹二十貫,刀槍等一套裝備十貫錢。

一位重步兵的鎧甲三十八貫錢,加上裝備也不到五十貫,一個輕步兵的鐵甲是三十五貫錢。

強大的軍工產業,造就了如今大唐軍械精良且充足,生產成本很低。

秦家的棉甲號稱鐵布衣,兩片棉片包一層鐵片,外面縫兩層布,再用銅釘連接或用牛皮札緊,做好后如同一件衣服一樣,直接穿上身,而不是一件件的零碎部件穿戴複雜麻煩。

這種鐵布衣不僅穿脫方便,而且更輕薄,本身也確實節省了很多鐵料、牛皮等材料,再一個比傳統鐵甲冬暖夏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貞觀俗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貞觀俗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10章 少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