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落英-4

第654章 落英-4

「嗯。。。?倭國,要變天了。。。?」

唐衛軒眉頭隨即微微一皺,雖然有關昔日對手的記憶與關注,隨着戰事的結束,日漸有些淡忘了。而且京城之中關於大海另一側的倭國消息也極少,唐衛軒也是已經許久沒有了解過倭國那邊所發生的事情了。如今,猛然聽程子頤順帶着提了起來,心中似乎也是有所觸動。

察覺到唐衛軒心中產生的好奇與關切,程子頤便細細地從當初戰事結束之後的事情慢慢說了起來:

「是的啊。自從豐臣秀吉死後、在朝鮮的各路倭軍撤退回國,豐臣家雖然仍貴為倭國各地大名之主,但是豐臣秀吉的繼承人卻畢竟只是一個年幼的孩童,根本難以完全掌控權柄,更不要說駕馭手下那些實力雄厚的佼佼者。所以,當年在臨死之前,豐臣秀吉就曾安排下最具實力的五名大名為『五大老』、又另設『五奉行』,由這十人來共同負責倭國的重要政務。」

程子頤說得有些簡略,速度也比較快,對倭國政局早已生疏的唐衛軒一時有些跟不太上。見狀,程子頤又換了種通俗易懂的方法來解釋道:

「額,換句話說,有點兒像年幼的少主即位后,朝廷中有這樣十位託孤輔政大臣來輔佐政務、直至少主成年親政為止。只不過,又有點兒不同的是,這些輔政之人不僅僅是朝中重臣,本身也是各地頗具實力、割據一方的諸侯。。。」

程子頤用中原王朝的類似概念作了這樣一個比喻,不僅易於理解,而且這樣的權力架構,其實本也和中土歷代王朝先帝去世、少主登基后的安排大同小異。

因此,經程子頤這樣一講,唐衛軒隨即點了點頭,明白得更加透徹了一些。當初那些在倭國的記憶碎片,也漸漸浮現在了腦海中、拼湊成形。想來,這所謂的「五大老」、「五奉行」,應該就在當初向豐臣秀吉宣佈詔書的宴會上時那些位列前排的大人物之內吧。

不過,在唐衛軒看來,無論是中原歷代王朝、還是隔海相望的倭國,這樣的安排雖然都有前一代人的煞費苦心,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通常運行地都不會太如意。看似相互制肘的穩定構架,往往用不了多久,就會因為相互之間的傾軋與矛盾,而徹底失衡。

回想起來,以西漢的漢武帝去世后、年少的漢昭帝即位之時為例,也曾由漢武帝親自安排了四位輔政託孤大臣,但時隔短短數年,除一人是因病早早去世外,其中另外兩人均在政治鬥爭中被擊敗、以至身敗名裂,最後便僅剩獨攬大權的霍光一人而已。而在昭帝也過世后,霍光更是已擁有了可以行廢立皇帝之大權。儘管,當年權傾朝野、甚至凌駕於皇帝之上的權臣霍光,最終並未行篡位之實,可後世的其餘權臣,如王莽、曹操、司馬昭等人,卻是都在專權之後埋下了改朝換代的種子、並最終開花結果。

倭國雖不同於華夏,但權力爭奪的本質卻可以說如出一轍,而聽程子頤方才所言,倭國如今的所謂「五大老」、「五奉行」等,還都是在各地割據一方、手握自家重兵的大小諸侯。

僅僅想到這裏,唐衛軒以古觀今,便覺得恐怕這十人共同輔政的平衡架構,必難以持久。而果然不出唐衛軒所料,只聽程子頤接下來便繼續說道:

「但是事與願違,豐臣秀吉死後,倭國大小各派大名之間的矛盾衝突就幾乎未曾消停過。不過,至少頭一年中,還基本並未大動干戈、刀兵相向,表面上看似乎還算相安無事,實則太平的表象下早已是暗流涌動。果然,好景不長,這種僅僅是停留於表面的和諧也並未能一直維持,沒過多長時間,五大老中位列第二、又在各大名中一向德高望重的前田利家便因病離世。少了前田這最重要的和事佬,各派之間的矛盾隨即迅速激化。隨着爭端愈演愈烈,大亂將至,各家大名紛紛準備拔刀動槍,於是,整個倭國不久前便已分為了『東軍』和『西軍』兩大陣營,幾乎所有大名都要面對着到底該如何站隊,眼看形勢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聽到這裏,唐衛軒還是感到略吃了一驚。沒有想到,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本還在朝鮮戰場上相互救援、彼此照應的倭軍各部,此刻就已成為了戰場之上水火難容的死敵。雖然多少猜到了可能其早晚會有撕破臉的這麼一天,但聽程子頤的講述,形勢變化竟如此之快,且遠非簡單的朝廷政變,而是席捲全國上下的對立戰事,不得不說,這實在是有些超乎唐衛軒的簡答預計。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倭國目前不僅僅是「主少國疑」,而且陷入了全面內戰,戰火重燃、刀兵四起,若戰事再遷延日久的話,對大明和朝鮮而言,倒也算得上是件好事,至少,一時無需擔心海疆烽煙再起了。。。

看唐衛軒聽得十分認真、表情中似乎也是饒有興緻,程子頤不禁將自己所有知道的情況一一道來:

「另外,雖然不太清楚倭國那些大大小小、亂七八糟的大名到底是怎麼站得隊,但兩大陣營各自牽頭之人,晚輩倒是略有耳聞。只是,好像都不是當初咱們在朝鮮曾遇到過的對手。西軍一側,牽頭的據說是『五奉行』中一名叫石田三成的,而東軍那一側,則是名列『五大老』之首、領地和麾下軍隊在倭國都數一數二的實力人物——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猛然間再次聽到「德川家康」這個略顯陌生、而又似曾相識的名字,不禁令唐衛軒心頭微微一緊。

當年伏見城中的驚險一夜,至今,唐衛軒仍記憶猶新。而回想起當初那名靜靜地坐在不遠處、看起來其貌不揚的德川家康,面對着起伏跌宕、幾番轉折的驚險局面,任周圍的其他手下數次目瞪口呆,甚至驚詫地或大呼小叫、或氣急敗壞、或喜形於色,但是對其而言,觀戰時出現在其若隱若現的面龐上的,卻是一副自始至終都不苟言笑、略顯沉悶的淡然表情。深藏不露之下,實在讓人猜不透其到底在考慮些什麼。。。

即便是在之後宣旨的宴會上再度打了個照面,與其他倭國大名相比,此人在不經意的言談舉止中,也似乎總帶着幾分難以掩飾的穩健氣勢,與舉手投足間的不怒自威。

儘管對另外西軍陣營的那位石田三成不是很了解,照理說也應當絕非是尋常之輩,但對手若是那位即便時隔多久、但是此刻想起來依然都令人感到有些不寒而慄的德川家康的話,恐怕。。。

冥冥之中,唐衛軒似乎已經有了一種難以名狀的強烈預感,豐臣秀吉已死,今後倭國之內,怕是再也無人可以壓製得住這積聚已久的一代梟雄了。而在這場倭國再度大亂的動蕩之中,德川家康,或許就將是倭國即將繼而崛起的新一代霸主。。。

雖然對此人有着深深的提防與警惕,但是,想到其曾借釋放自己而示好於大明的舉動,或許,在其登上倭國天下人的寶座、又目睹過前後兩番勞而無功的朝鮮之戰後,想必應該不會與大明或朝鮮再度擅動刀兵了吧。。。

同時,比起日後尚還模糊不清的未來走向,回想起那個伏見城中驚心動魄的血色夜晚,唐衛軒的腦海中,又慢慢浮現出一個曾十分熟悉而又漸漸有些生疏的紫色身影來,在心裏,似乎也微微有種久違的觸動。。。

而一旁的程子頤,卻似乎沒有注意到唐衛軒此刻內心的這一縷波動,繼續毫無保留地介紹著倭國那邊其所知道的情況:

「說到咱們當初在朝鮮的那些老『熟人』們,加藤清正、黑田長政這些人基本都選擇加入『東軍』一側,就連九州的島津氏,據說也傾向於率軍歸屬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一方。看起來,勝負的天平已經有所偏斜了。。。」

自顧自說到這裏時,不知為何,程子頤的臉色有些灰暗,好像對這場和大明與程家都幾乎八竿子打不著的倭國內戰,不太希望德川家康的東軍取勝一樣。。。

而很快,程子頤又忽然想到了什麼似的,臉上頓時露出幾分冷冷的訕笑,用既有些無奈又有些譏諷的語氣接着說道:

「對了,說到這個,率領島津氏軍隊出征的,好像又是那個被稱作「石曼子」、當年在泗川城外大敗中路軍、同時也是陳璘奏報中所言已然在露梁海戰中將其擊殺的敵將——島津義弘。」

尤其是在說到「同時也是陳璘奏報中所言已然在露梁海戰中將其擊殺的敵將」時,程子頤着重加強的語氣中更是充滿了一種濃厚的調侃與譏諷意味。。。

對此,唐衛軒也是不冷不熱地淡淡一笑,沒有多說什麼。

其實,說到當初陳璘的「大捷」奏報,唐衛軒當年就多少有些心知肚明,對陳璘奏書中所陳之功,抱有相當的懷疑。雖說並不敢保證了解倭軍的所有大小將領,但是唐衛軒畢竟與倭軍交手這麼多次,甚至還為了議和之事兩番去過倭國,在幾次重要典禮上,大致上也與倭軍大小將領都算聽過名字、有過一面之緣,但是,卻就是從沒聽說過陳璘所俘虜的被稱為倭軍統帥的平秀政和平正成兩人。。。

或許,只有上天和陳璘才知道,那兩個最後被凌遲的倒霉鬼,是不是真的有那樣的地位和身份。

但是,話說回來,不僅死了鄧子龍和李舜臣、還最終放跑了順天城中小西行長的主力,若再不能抓到幾個重量級的敵將,取得所謂的島津義弘的首級來請功,水師主將陳璘怕是也根本難以交差。

而對於皇上和朝廷來說,無論事實是否真的如陳璘的奏報所言,都同樣需要在那最後的戰役之中,取得一場足以稱道的大捷,彰顯大明威儀。

哪怕,僅僅是名義上的。

至於是否損兵折將,又為何所向披靡的天朝大軍遷延日久才結束了這場戰爭,無論皇上、朝廷還是多數黎民百姓,恐怕,也根本無人願意去多想,又有誰會去仔細在乎某場戰役里的具體貓膩呢。。。?

想到這裏,唐衛軒不經意間又下意識地輕輕搖了搖頭,略顯憂心的表情中,卻最終沒有再多說什麼。

而在提到島津氏后,程子頤頓了頓,繼而又提到了另一位昔日『老熟人』的名字:

「而至於小西行長嘛。。。則好像也已響應號召,不久前就率軍離開其九州的封地、往京都而去了。只是,不同於前面所講的加藤、黑田等其他幾人,小西行長率部所加入的,乃是與德川家康所率東軍相對立的——『西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獵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獵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654章 落英-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