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未雨綢繆

第二百七十一章 未雨綢繆

「斷不是『蠱蟲』之病!」許叔微只聽到「蠱蟲」之病四個字之後就斬釘截鐵的說道。

生於元豐三年的許叔微,在其十一歲之時,其父許浚,一個朝廷末等武官,忽染重疾,隨後不久就撒手人寰,在臨死之時,握著許叔微的手,給他留下了兩條遺願,其一就是讀書,其二就是濟世救人。

許叔微至此就與母親相依為命。可其母親本就是體質虛弱,到此時喪偶的打擊,身體日漸虛衰,在許浚亡故兩個月之後,因哀傷過度,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亦是染上了惡疾,請了郎中看了之後,說是得了中風,於是開了一些方子,可許叔微的母親在服藥之後,病情卻是愈發的嚴重,精神渙散,昏迷不醒,不久也是撒手人寰。

不足百日,許叔微先喪父后喪母,成為了一個孤兒。

年少的許叔微在痛失雙親的同時,亦是痛恨庸醫誤人,痛念里無良醫,束手待盡,於是就立下了宏願,欲成為一名良醫,濟世救人,拯救天下蒼生

於是許叔微在寒窗苦讀的同時,也是多方搜求醫書,並研習醫術,在他二十歲之時,就成為了鄉里小有名氣的一名郎中。

「何以見得?」李三堅聞言問道。

「『蠱蟲』之病就如公孫姑娘所言,為腹中蟲,從蟲從皿。」許叔微看了一眼公孫柔娘后答道:「皿為食器,其中有蟲,人食之而入腹,就成為了蠱,即為腹中蟲。『蠱蟲』之病又被稱作水毒候,隋巢元方之《諸病源候論》之中記載,自三吳從東及南,諸山郡山縣,有山谷溪源處,有水毒病,春秋輒得。」

「自三吳從東及南,那也就是說此病長於南方?」李三堅聞言沉吟道。

「李判官所言甚是。」許叔微點頭道:「南方多水,特別是江南一代。春夏之際,人行於水,或戲於水,或以水洗浴,或大雨潦時,易得此病,而京城位於長江以北,氣候乾燥,且較為寒冷,此時又是冬季,哪裏來的水毒候之病?」

「許生果然見識不凡,此事當真是大有蹊蹺。」李三堅聞言喜道。

李三堅雖不懂醫,但許叔微已經解釋得如此明白了,李三堅豈能不明白?還不明白可真的是痴獃兒了。。。

「如此,依許生之意,此病當是何病?」李三堅考慮片刻后后問道。

「李判官,在下未見病患,不敢妄下決斷。」許叔微聞言搖頭道。

「這倒也是,是本官冒失了。」李三堅點頭看着許叔微問道:「許生可否願意為府衙效力?」

許叔微立下了宏願,欲成為一名良醫,濟世救人,拯救天下蒼生,李三堅對此是深感敬佩,可拯救天下蒼生的同時也要吃飯啊,否則蒼生未拯救成,自己先餓死了。。。

許叔微對醫術的見解,使得李三堅不由得生出來愛才之意,有了將其收至麾下之意。

許叔微又看了公孫柔娘一眼后,拱手答道:「在下願意,多謝李判官了。」

許叔微雖是個書生,且是個貧寒士子,但書生自有書生的傲氣,若是旁人,也許許叔微就決不接受這樣的「施捨」。

不過李三堅是何人?是狀元及第,是天下文魁,因此在李三堅面前,許叔微的書生傲骨在李三堅面前就挺不起來了。。。

同時李三堅平冤獄、昭沉雪,此時在開封府被譽為「青天明月」,對此許叔微也是略有耳聞,感到異常敬佩,此與自己拯救天下蒼生之願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李三堅是以洗冤平冤獄,而許叔微是以醫術,道不同可卻是殊途同歸。

因而在李三堅手下做事,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如此甚好。」李三堅點頭吩咐山魁道:「山魁,取兩貫錢來。」

山魁聞言取出兩貫錢遞給了許叔微。

「衙門當差得有個衙門當差的樣子。」李三堅看着一臉愕然加茫然的許叔微微笑道:「此為府衙預支與你的月俸錢、料錢等等,回頭再去衙門換身差服吧。」

這兩貫錢哪裏是府衙預支給許叔微月俸錢、料錢?這是李三堅的俸祿,從中取出兩貫錢給了許叔微。

許叔微衣着異常寒酸,令人憐憫,李三堅心中不忍,於是就接濟了他,同時李三堅心中明白,愈是像許叔微這種人,其自尊心是異常強烈的,若李三堅態度倨傲,抬手賞他兩貫錢,必然會引起他的反感,說不定許叔微就會拂袖而去了。

於是李三堅就以府衙預支俸錢的借口,欲使許叔微暫時安頓下來。

兩貫錢對於日入約一百餘文的開封府普通百姓來說也是筆不小的數目了。

。。。。。。。。

汴河是宋重要的漕運交通樞紐,商業交通要道,這裏人口稠密,商船雲集,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飯鋪進餐。

汴河附近甚至還有紙馬店,賣著香燭、紙錢、紙人、紙馬等掃墓祭品。

汴河之中船隻或縴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

此時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鈎住橋樑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像在大聲吆喝着什麼。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裏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橋頭布遍刀剪攤、飲食攤、酒樓、茶肆及各種雜貨攤

「李大官人公事繁多,小女子今日能請李大官人飲茶,可謂是遭遇際會,猶言逢遇時機。大官人大駕光臨,小女子也是倍感榮幸,古人云,三日不見,如隔三載啊。」

李邦彥之妹李婉婷今日終於沒有女扮男裝了,而是穿着一件淡綠色的百花曳地裙,披着件翠紋織錦羽緞斗篷,清澈明亮的瞳孔,彎彎的柳眉,長長的睫毛微微地顫動着,白皙無瑕的皮膚透出淡淡紅粉,薄薄的嘴唇吐氣如蘭的笑道。

虹橋碼頭區有一處精緻的茶肆,李婉婷早已包下了二樓面對汴河的一處雅室,推開雅室的雕花木窗,即可看到汴河風景。

臨近冬季,汴河並未結冰,汴河之上還是有不少漕運船隻的。

「三日不見,如隔三載?」李三堅聞言笑道:「你就這麼喜歡再見本官?」

李三堅只與李婉婷見過兩面,一次就是在燕春樓之中,一次就是李三堅準備找他們的麻煩之時。

「大官人乃是天下文魁,是多少閨中女子的夢中情郎呢,想與大官人有着萍水之遇呢。」李婉婷臉上微微一紅的說道。

「李姑娘說笑了。」這下該輪到李三堅臉紅了,臉色微微一紅的說道:「一介出身微賤的貧寒士子而已,當不得如此。」

「自古聖賢盡貧賤,大官人又何必耿耿在意自己的出身呢?奴家聽說大官人為窮鄉僻壤之人,卻三年不飛,一飛衝天,實為天下少有的少年俊傑也。」李婉婷聞言笑道。

自李三堅進入茶肆的那時起,李婉婷就不停的對李三堅是大夸特誇,將李三堅誇得實在都有些不好意思。

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她這樣做,必然是有她的目的,只不過李三堅並未搞清楚她到底懷着什麼目的。

「曾東林言道,姑娘欲與我等珠寶行行斗紐之舉,我對此倒也不反對,不過姑娘。」管她是什麼目的,自己只有見招拆招了,於是李三堅開門見山的看着李婉婷說道:「不過姑娘,我有一疑問,望姑娘為我解惑。」

「大官人請講。」李婉婷輕笑道。

「我等欲辦珠寶行,乃是門外漢,對此我也不瞞姑娘了,是摸著石頭過河,是結果難料,據我了解,姑娘家中經營此等買賣卻有着數十年寒暑功夫,可姑娘為何尋上我等斗紐?也許這個買賣還會賠本,這天下豈有做賠本買賣的道理?姑娘可否解釋一二?」李三堅想了想后問道。

李三堅實在想不通他們為何會找上自己合夥做買賣,若說看着李三堅為開封府府衙判官的身份,這也是說不通的。

原因就是李三堅雖為開封府府衙判官,可畢竟只是個六品官員,且出身貧寒,家底較薄,幾乎沒有,同時非世家之人,家中的關係也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據李三堅了解,與李記金銀行來往的達官顯貴可是有不少人的,如此,他們為何又偏偏找上了自己?

李三堅不弄明白緣由,寧可放棄珠寶行的買賣、

「大官人你又何必想那麼多啊?」李婉婷聞言頓時就想笑出聲,憋住了笑后說道:「我等買賣之人,講求的是未雨綢繆。智者未雨綢繆,愚者亡羊補牢。未雨綢繆,猶言不早,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真是沒見過世面,不就一個小小的珠寶行嗎?他怎麼想東想西的,好像自己要害他似的,李婉婷心中暗暗好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時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一章 未雨綢繆

%